段飛,鄭紅賓,鄒輝文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江西 九江 332000
甲狀腺乳頭狀癌是一種甲狀腺癌較為常見的病理類型,惡性程度比較低,但是仍然有部分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出現復發或轉移情況。有關數據顯示,我國甲狀腺乳頭狀癌好發于40歲以下女性人群[1]。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頸部無痛性包塊且隨著吞咽動作上下移動。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生長速度比較慢,主要生長在機體甲狀腺內,與此同時可擴散到機體頸部淋巴結和機體腺體等部分;除此之外,甲狀腺乳頭狀癌病灶可局限時間比較久,極易忽視其他疾病性質[2]。目前臨床主要采用手術方法治療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但是,由于甲狀腺乳頭狀癌極易發生病灶轉移,盡管手術能夠取得一定治療效果,部分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仍因為術后腫瘤轉移而死亡。為了降低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死亡率,諸多學者建議術后實施藥物治療[3]。本文觀察分析131I聯合左甲狀腺素鈉對甲狀腺乳頭狀癌術后患者預后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在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60例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納入標準:①所有入組患者均在術前實施影像學檢查確診為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②均在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知情下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經過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排除標準:①對131I、左甲狀腺素鈉等藥物過敏者;②合并語言表述不清晰者;③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實驗組有22例女性患者、8例男性患者,平均年齡為(33.2±5.6)歲,平均腫瘤直徑為(3.2±1.4)cm,平均病程時間為(4.6±0.4)年;發病位置:15例左側、15例右側。對照組有23例女性患者、7例男性患者,平均年齡為(32.8±6.1)歲,平均腫瘤直徑為(3.5±1.1)cm,平均病程時間為(4.9±0.2)年;發病位置:16例左側、14例右側。
1.2 方法對照組單純應用左甲狀腺素鈉片[優甲樂;生產廠家:Merck KGaA(德國默克公司);批準文號:H20 140052;規格:50μg×100s]治療,每次75μg,每日1次,連續治療14d。實驗組應用碘[131I]化鈉膠囊(生產企業: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 900099;規格:333kBq/粒)治療,每次1粒,每日1次,聯合左甲狀腺素鈉片治療,每次75μg,1次/d,連續治療14d。
1.3 觀察指標分析兩組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治療前后的甲狀腺功能指標(采用全自動發光免疫分析儀檢測促甲狀腺激素、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游離四碘甲狀腺原氨酸、甲狀腺過氧化酶酶抗體、甲狀腺蛋白抗體)以及遠處轉移率、淋巴結轉移率、復發率以及三年內存活率。
1.4 統計學方法資料分析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定量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Student’s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精確概率法。所有統計檢驗均為雙側概率檢驗,檢驗水準為0.05。
2.1 兩組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治療前后甲狀腺功能指標比較兩組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治療前甲狀腺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的甲狀腺功能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治療前后甲狀腺功能指標比較()Tab 1 Comparison of thyroid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1 兩組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治療前后甲狀腺功能指標比較()Tab 1 Comparison of thyroid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2 兩組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遠處轉移率、淋巴結轉移率、復發率以及三年內存活率比較實驗組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的遠處轉移率、淋巴結轉移率、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的三年內存活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遠處轉移率、淋巴結轉移率、復發率以及三年內存活率比較[例(%)]Tab 2 Comparison of distant metastasis rate,lymph node metastasis rate,recurrence rate and three-year survival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cases(%)]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加,甲狀腺乳頭狀癌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發展趨勢[4]。有關研究顯示,甲狀腺乳頭狀癌的主要發病因素有:遺傳、激素、環境、橋本甲狀腺炎、碘缺乏、放射線等[5]。
甲狀腺乳頭狀癌與其他腫瘤類型不同之處表現為:多中心發生,通過C T檢查能夠發現甲狀腺內癌性結節病灶[6]。由于癌細胞比較少且多數病灶通過腺內淋巴管進行轉移,繼而加大臨床治療難度。手術治療僅僅能夠切除肉眼可見腫瘤組織,術后可能存在腫瘤細胞殘留情況。為了防止術后殘留腫瘤細胞,降低復發率,積極提高預后效果,臨床中需積極配合131I、左甲狀腺素鈉治療[7]。131I是一種公認治療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的手段,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在服用131I后會釋放β射線來射死癌細胞,達到靶向治療目的[8]。但是,單純進行131I治療仍然會給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帶來較高腫瘤細胞轉移率,不利于提高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的預后效果[9]。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的遠處轉移率、淋巴結轉移率、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的三年內存活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有關研究顯示,甲狀腺激素在生長發育以及機體器官功能正常工作中占據重要地位,如果機體缺乏甲狀腺激素將嚴重影響其正常生理功能[10]。131I 治療聯合左甲狀腺素鈉能夠牢固結合球蛋白,具有較高生物利用度,與此同時緩解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的臨床癥狀,補充甲狀腺素,降低促甲狀腺激素水平。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治療前甲狀腺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的甲狀腺功能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左甲狀腺素鈉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四碘甲狀腺原氨酸鈉,主要作用機理為在體內轉換為T3,維持人體的正常生長,加速新陳代謝。左甲狀腺素鈉及時補充甲狀腺乳頭狀癌術后患者體內的游離四碘甲狀腺原氨酸,促甲狀腺激素迅速下降且恢復到正常水平范圍內,繼而及時修復已經受損的甲狀腺組織,最終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11-12]。
綜上所述,131I聯合左甲狀腺素鈉可顯著提高甲狀腺乳頭狀癌術后患者的預后效果,積極改善甲狀腺功能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