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震
鄭州人民醫院婦產科,河南 鄭州 463700
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是絕經過渡期婦女常見及多發疾病之一,其主要因子宮內膜異常增生所致,具有較高發病率。該病臨床多有經期延長、經期周期紊亂等表現,若不及時治療易引發貧血,嚴重可引發休克,及時有效治療對控制疾病發展至關重要[1]。米非司酮與炔諾酮均為臨床治療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常用藥物,其中米非司酮屬于孕激素受體拮抗劑,具有抑制孕激素與孕激素受體結合作用,可阻止子宮內膜增生[2]。炔雌醇環丙孕酮為孕激素類藥物,其可促進子宮內膜增殖,抑制垂體前葉釋放激素,調節月經周期,改善出血癥狀[3]。兩者雖均具有良好止血效果,但目前臨床對兩者聯合應用對患者性激素水平與出血癥狀應用效果報道較少,鑒于此,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我院2018年7月—2019年9月就診的105例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臨床資料,旨在探討低劑量米非司酮聯合炔雌醇環丙孕酮對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出血癥狀的影響,具示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我院2018年7月—2019年9月就診的105例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臨床資料,根據其治療方式分為對照組(n=52)與觀察組(n=53)。對照組年齡為43~57歲,平均年齡為(50.56±4.51)歲;病程6個月~2年,平均(1.43±0.36)年。觀察組年齡為44~58歲,平均年齡為(51.64±4.62)歲;病程5個月~2年,平均(1.40±0.33)年。分析兩組上述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翻閱患者臨床資料均經其及家屬同意。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均符合《圍絕經期異常子宮出血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4]中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診斷標準;②均行診斷性刮宮術治療,其經手術確診;③均經內分泌激素檢查證實為絕經過渡期;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②因生殖系統炎癥或腫瘤導致的子宮出血;③合并感染性疾病;④近3個月內應用過激素類藥物;⑤依從性差,未完成治療者。
1.3 方法兩組均行診斷性刮宮術治療,術后予以抗感染、抗貧血等對癥治療措施。
1.3.1 對照組 于常規治療基礎上,在診斷性刮宮術后第3天,予以低劑量米非司酮片(湖北葛店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 083780;規格:10mg)口服治療,10mg/次,1次/d,治療周期為3個月。
1.3.2 觀察組 于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予以炔雌醇環丙孕酮(Jenapharm GmbH & Co.KG;國藥準字J20 140114;規格:每片含醋酸環丙孕酮2mg和炔雌醇0.035mg)口服治療,1片/次,連續服用21d,停藥7d再開始下一盒藥,治療周期為3個月。
1.4 評價指標兩組停藥后均以電話隨訪方式進行為期6個月的康復隨訪。①療效評價:治療結束后各項臨床體征消失,無陰道不規則出血表現,停藥6個月內無復發情況為顯效;治療結束后各項臨床體征改善,陰道不規則出血表現減少,停藥后維持3個月及以上為有效;治療結束后各項臨床體征無變化后加重,陰道不規則出血表現無變化或增加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性激素水平:于治療前、停藥6個月后,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mL,以3 000r/min離心10min后,取上層清液,以放射免疫法測定雌二醇(estradiol,E2)、促黃體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③出血癥狀控制情況:統計兩組用藥后出血控制時間(第1次用藥至陰道出血明顯減少總用時)與完全止血時間(第1次用藥至陰道出血完全停止總用時)。④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統計兩組用藥后惡心、乏力、頭暈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間數據,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內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應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例(%)]Tab 1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cases(%)]
2.2 兩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較兩組停藥6個月后E2、LH、FSH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相較對照組,觀察組各指標水平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出血癥狀控制情況比較觀察組出血控制時間、完全止血時間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較()Tab 2 Comparison of sex hormon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表2 兩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較()Tab 2 Comparison of sex hormon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aP<0.05
表3 兩組患者出血癥狀控制情況比較(,h)Tab 3 Comparison of control of bleeding symptoms between two groups(,h)

表3 兩組患者出血癥狀控制情況比較(,h)Tab 3 Comparison of control of bleeding symptoms between two groups(,h)
2.4 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觀察組惡心、乏力、頭暈發生例數各為1例、2例、1例,總發生率為7.55%,對照組發生例數各為2例、2例、1例,總發生率為9.62%;兩組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1,P=0.976)。
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屬于婦科常見疾病,其主要因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異常,或卵巢儲備功能降低造成卵泡對促性腺激素敏感性減弱所導致[5]。性激素水平降低除易引起黃體功能失調外,還會降低對子宮內膜增生刺激激素對抗作用,進而造成子宮內膜異常增長,形成無周期性脫落,導致子宮異常出血[6-7]。而子宮長期不規則出血易引發貧血等癥狀,進而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臨床需尋求有效治療方式來改善出血癥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E2、LH、FSH水平、出血控制時間、完全止血時間均較對照組低,且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對比無差異,表明將低劑量米非司酮與炔雌醇環丙孕酮聯合應用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性激素水平,控制出血癥狀,且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分析原因在于,米非司酮屬于新型抗孕激素藥物,其具有較強抗孕酮作用,可與孕酮受體結合,拮抗孕酮生物活性;而且可直接作用于垂體,阻滯LH、FSH分泌,進而抑制卵泡發育,延緩排卵速度;同時,該藥物還可對卵巢顆粒細胞產生阻滯作用,可促進其凋亡,提高閉鎖卵泡含量,進而加速卵巢殘余卵泡衰過程,引發閉經,達到止血目的[8-10]。但米非司酮用藥時間較長,部分患者難以長期遵醫用藥,故應用效果有限。炔雌醇環丙孕酮屬于孕激素類藥物的一種,其主要作用于子宮內膜促使子宮內膜增殖,且可利用下丘腦負反饋作用阻滯垂體前葉生成、釋放激素,進而抑制卵巢排卵、調節月經周期、改善出血癥狀[11-12]。而將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可利用其不同作用機制發揮治療效果,進而提高臨床療效。而在兩者聯合用藥期間患者雖存在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但停藥后多可自行緩解,無需采取其他治療措施,故具有較高安全性,不易加劇患者身心負擔。
綜上所述,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應用低劑量米非司酮聯合炔雌醇環丙孕酮治療療效較佳,可有效改善性激素水平,控制出血癥狀,且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