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思元
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人民醫院,江西 萍鄉 337016
急性化膿性膽囊炎起病急,以右上腹陣發性絞痛為特征,嚴重者可出現膽囊壞死、穿孔等并發癥,危及患者生命[1]。手術是治療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的主要方式,其中腹腔鏡手術屬于微創型手術,其創傷小,手術疼痛輕,可減少術中機械性操作對機體刺激,降低機體應激反應[2-3]。但老年患者因生理功能減退,免疫力低下,術后身體各機能恢復較為緩慢。大黃芍藥湯屬于中藥湯劑,具有清熱瀉火、活血祛瘀、養血斂陰之效,可減輕患者術后疼痛,阻止患者氣血耗傷,并增強機體抗病毒能力,減少感染風險,從而促進患者康復。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大黃芍藥湯與腹腔鏡手術對老年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患者療效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于我院就診的86例老年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3例。對照組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69.52±3.41)歲;發病時間1~9d,平均發病時間(4.65±0.72)d。觀察組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齡62~79歲,平均年齡(69.54±3.42)歲;發病時間2~8d,平均發病時間(4.63±0.74)d。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符合《急性膽囊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4]中相關診斷;伴隨發熱、腹痛等癥狀;B超示膽囊大小超過10cm,膽囊壁厚度超過0.5cm;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機體無法耐受手術者;伴隨凝血功能障礙;存在長期激素依賴史。
1.3 方法對照組予以腹腔鏡手術治療,取平臥位,全麻后,常規消毒鋪巾,以四孔法建立氣腹,維持氣壓10~15mmHg,劍突下置入10mmTrocar作為主操孔,另選肋緣下3mm、右腋中線及腋前線間臍上連接點5mm、右鎖骨中線連接點5mm作為副操孔;待膽囊三角區充分暴露后,逐步剝離血管、膽囊及周圍組織,以絲線結扎膽囊管、膽囊動脈,隨后切除膽囊,止血后常規留置引流管,縫合切口。術后予以抗生素預防感染。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大黃芍藥湯治療,依據患者病情,取30~60g白芍,30~45g大黃,由水煎服,1劑/d,若用藥過程中出現腹痛,可減少藥量。
1.4 觀察指標①炎性因子水平:于術前及術后72h,抽取兩組靜脈血,分離血清后,檢測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水平。②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記錄兩組進食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③并發癥:記錄兩組切口感染、腹腔出血、膽漏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炎性因子水平兩組術前炎性因子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CRP、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觀察組術后進食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對比()Tab 1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對比()Tab 1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對比(,h)Tab 2 Comparison of recovery time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between two groups(,h)

表2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對比(,h)Tab 2 Comparison of recovery time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between two groups(,h)
2.3 并發癥對照組出現3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出血、1例膽漏,并發癥發生率為11.63%(5/43);觀察組出現1例切口感染、1例膽漏,并發癥發生率為4.65%(2/43)。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略低于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22,P=0.237)。
急性化膿性膽囊炎屬于消化系統疾病,臨床認為飲食不當是引起老年患者發病的主要原因,且老年群體身體素質低下,病發后感染蔓延迅速,易形成膽囊積膿,增大膽囊張力,擠壓血管,引起血流受阻,導致膽囊壁缺血壞疽。手術是治療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的主要方式,但老年患者的術式選取需兼顧療效及安全性。腹腔鏡手術因其創傷小、恢復快而廣泛用于臨床,無需開腹,僅需做幾個0.5~1.5cm小口即可進行手術,術中出血量少,對機體刺激小,可減輕患者術后疼痛[5-6]。建立人工氣腹后,借腹腔鏡可充分暴露手術視野,利于精細操作,且術中在密閉腹腔內操作還可減少空氣暴露,降低感染風險[7]。但老年患者隨著年齡增長,機體恢復能力低下,術后仍需藥物配合以加快機體康復。
中醫認為本病屬于“膽脹”等范疇,多由濕、瘀、熱積聚于肝膽,引起肝膽功能失調,進而發病,加之手術對機體創傷較大,導致氣血瘀滯,郁而生熱,瘀熱互結,而創傷修復與氣血盛衰關系密切,臨床治療應以通腑泄熱、活血祛瘀、養血斂陰為主。同時,手術刺激可加快炎性因子分泌,擴大炎癥反應,CRP、TNF-α是反映機體炎癥反應的常用因子,監測其變化,可判斷患者恢復狀況[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CRP、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術后進食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略少于對照組,表明大黃芍藥湯聯合腹腔鏡手術可增強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治療效果,加快炎癥反應消退,促進胃腸功能恢復,且并發癥少。分析原因如下,大黃芍藥湯是由大黃與白芍組成的中藥湯劑,其中大黃性味苦、寒,具有涼血解毒、清熱瀉火、活血祛瘀之效,主治腸道積滯、濕熱、血瘀經閉,可引熱下行,使之上炎之火邪,得以下泄;白芍性味苦、微寒,主治脘腹急痛、脅肋疼痛,即可養血柔肝,又可平抑肝陽[9]。兩藥聯用具有活血祛瘀、養血止痛、清熱瀉火之功效,利于患者康復。現代藥理顯示[10],大黃可改善胃腸黏膜血流灌注,糾正缺血、缺氧狀態,促進胃腸道活動,加快胃腸功能恢復,并可清除組織及血液內炎性介質,降低機體炎癥水平,減輕炎性損傷;白芍具有鎮痛、鎮靜、免疫調節、抗菌消炎等多種作用,可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改善機體免疫力,加快炎癥吸收,增強抗感染效果。
綜上所述,大黃芍藥湯聯合腹腔鏡手術可提高老年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治療效果,阻斷機體炎癥蔓延,減輕炎性損傷,增強胃腸蠕動,促進胃腸功能恢復,且并發癥少,值得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