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婷
書法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基礎教育的重視。教師通過書法教育對小學生進行書寫技能的培養和書法藝術的欣賞,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途徑。小學階段的書法課,首先要培養學生對書法學習的興趣,其次要規范毛筆字的握筆、書寫的方法。教學中由興趣入規矩,在學生心中播下一粒欣賞與熱愛書法的種子。
根據《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對小學高年級軟筆學習提出的要求:“借助習字格,較好地把握筆畫之間、部件之間的位置關系,逐步做到筆畫規范,結構勻稱,端正美觀。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和良好的書寫習慣。有初步的書法應用意識,喜歡在學習和生活中運用自己的書寫技能?!惫P者以為,這就是在提醒小學書法課既要重興趣也要循規矩。本次教學案例的主題是“草字頭”。偏旁部首是構成漢字的基本部件,掌握它們的結構特點和書寫要領,有助于提高漢字的書寫水平。基于以上考慮,教學時筆者緊緊抓住中華傳統文化這根線,以“古詩”為鑰匙叩開“書法”的大門,帶著學生走近“草字頭”。接著從觀察到分析,從書寫到延伸,在層層遞進中引導學生掌握草字頭的書寫要領,發現草字頭字的一般書寫規律,規范軟筆書法的學習方法,激發書法學習興趣,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1.掌握草字頭的形態特征和書寫要領。
2.通過觀察分析,了解帶有草字頭的字的一般書寫規律。
3.培養學生的書寫興趣,初步感受軟筆書法的藝術魅力。
師:同學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詩就是其中之一,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古詩,請一位同學為我們朗讀(課件出示: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師:聽了同學的朗讀,你發現這首古詩寫的是什么呀?
生:這首古詩寫的是“草”。
師:不愧是古詩,短小卻又生動。今天,我們要通過古詩的朋友——“書法”,以書法的形式去認識“草”。
師(出示甲骨文“草”):你們看這像什么?
生:一棵小草。
師:我們的古人很有智慧,根據自然界事物的樣子造出了象形字,這是甲骨文的“草”。我們再來看看它從古到今的演變(課件出示“草”的演變,見圖1)。

(圖1)
師:篆文像兩棵并列生長的小草,經過不斷演變成了如今楷書的“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草有關的偏旁——“草字頭”。
【設計意圖】古詩和書法都是我國的傳統文化。通過古詩《草》引出“草字頭”,一方面是內容十分契合,另一方面筆者希望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體會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這些都值得大家去欣賞和熱愛。古詩叩題,出其不意。接著出示“草”字從古至今的演變,學生初步感受到了漢字變化的神奇和趣味性,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軟筆書法的好奇心和興趣。
1.練寫“草字頭”。
師:仔細觀察,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課件出示簡體字的草字頭和軟筆書法的草字頭,見圖2、圖3)?

(圖2)

(圖3)
生:長橫變成了兩短橫。
師:要想寫好“草字頭”,我們首先要弄清筆順,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課件出示筆順圖,見圖4)。

(圖4)
師:書法中講究筆勢的連貫,為了承接下面的筆畫,所以草字頭最后一筆是豎撇。伸出你的手指,跟老師一起書空筆順。
師:仔細觀察,草字頭由相同的兩個部分組成,但是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生交流討論。
師:由此我們可以總結草字頭的書寫要領(課件出示書寫要領:左低右高,上開下合,豎撇短小,離而不散)。
師:寫字先練姿,要注意身正,肩平,臂開,足安。
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規范執筆書寫姿勢:指實、掌虛、掌豎、腕平、管直)。
投影展示學生練習:師范評,同桌互評。
2.練寫“若”字。
師:把草字頭放到漢字中去,我們再來寫一個草字頭的字——“若”(課件出示例字“若”,見下頁圖5)。

(圖5)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怎樣才能把“若”字寫好看呢?
生討論交流。
師小結:“若”字上緊下舒。寫“右”要注意橫畫長,左低右高,托住上面。
師范寫,邊寫邊講解書寫要點。
生臨寫。同桌根據評價標準互評(課件出示評價標準:書寫正確;上緊下舒;橫畫左低右高)。
師:根據同桌的點評,請你再寫一個“若”字。
師:你還知道哪些草字頭的漢字?
生:落、花、著……
師:這些字在草字頭的書寫上有何共同點(課件出示顏真卿《多寶塔碑》中草字頭的字,見圖6)?

(圖6)
生:都是向右上方傾斜。
師:是的,這些字都是上緊下舒。以后遇到草字頭的字,記住這一點,就能寫得漂亮。
【設計意圖】小學生處于書法入門階段,掌握正確的習字方法最為重要。練字先讀帖,讀帖就離不開仔細觀察。通過對草字頭和“若”字的觀察,不斷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思考,把發言權交給學生,教師在此基礎上總結書寫要點,學生印象會更為深刻,更利于學生下筆習字。古語云:“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绷曌诌^程中,教師有意識地用口訣提醒學生的坐姿、執筆姿勢,強調草字頭的書寫筆順,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明確軟筆書法的習字規范。學生在課堂中體會到軟筆書法原來不僅僅只是重復單一地練習,還有這么多有趣的知識點,學習書法的興趣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激發。
師:同學們,學習書法需要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吹竭@個“若”字,老師想到了一個成語“上善若水”。這個詞告訴我們待人處世要像水一樣利萬物而不爭名利。不少文人墨客把這個成語寫成作品來自我勉勵。
師:是不是躍躍欲試了?拿出課前老師發給你們的練習紙,把屬于你的作品補全吧。
師小結:水還有一個重要的品質,就是堅持不懈,正所謂“水滴石穿”。有句話叫做“人寫字,字練人。練字即練人”,希望同學們都能拿出水滴石穿的精神,踏踏實實、勤學苦練,寫出一手好字。
【設計意圖】俗話說:“字如其人”,練字實際上也是在鍛煉一個人的品性。由“若”字延伸到“上善若水”這個詞,引導學生了解成語內涵,欣賞優秀書法作品。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練習,將學生的學習和運用結合在一起,學生不僅初步嘗試了創作書法作品的樂趣,還收獲了一個為人處世的道理。這樣的拓展練習讓學生獲得了美的享受,也體現了“書法育人”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