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張天行 ●本報記者 張旺
“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針對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訪臺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7日表示。連日來,島內輿論已對克拉奇訪臺進行了不少炒作。或許自知丑事見不得人,直到北京時間17日凌晨克拉奇的飛機起飛后,美國國務院才“低調”宣布其訪臺消息。接過“令箭”的蔡英文當局隨即表示“誠摯歡迎”,并炫耀“這是美國國務院自1979年以來訪臺的最高層級官員”。但島內媒體驚訝發現,克拉奇行程單上并不包括此前熱炒的“美臺經濟與商業對話”,倒是他來之前華盛頓放風準備賣給臺灣七項武器。“沒有經濟對話,為什么還要逼我們吃含瘦肉精的美豬?”“臺灣還要給美國送什么大禮?”各種質疑聲迅速響起。一心抱緊美國大腿的蔡當局顯然聽不進這些。16日,“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李光章邀請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共進午餐。美臺勾結的挑釁動作越密集,臺海和平受到的威脅越大。17日,多家臺媒將解放軍東海軍演的消息與克拉奇訪臺聯系起來。汪文斌在記者會上強調,中方將根據形勢發展作出必要反應。
民進黨的大內宣變笑話?
17日下午,美國國務院主管經濟成長、能源和環境事務的副國務卿克拉奇抵達臺灣。國民黨臺北市黨部組織的部分民眾在松山機場手持標語,向克拉奇表達反對進口含瘦肉精美國豬肉的立場。
北京時間17日凌晨,美國國務院首次正式確認克拉奇訪臺的消息。國務院發言人稱,克拉奇已經在前往臺灣途中,將參加前“總統”李登輝的追思儀式。臺“外交部”隨即宣布,克拉奇9月17日至19日率團訪臺,“這是美國國務院自1979年以來訪臺最高層級官員,彰顯美國對臺美關系的重視及一貫堅定支持”。臺“總統府”稱,“誠摯歡迎”克拉奇率領的代表團訪臺,克拉奇來訪“充分顯示臺美是共享民主價值的堅實伙伴”。按臺灣方面的說法,克拉奇將在18日和蔡英文見面,19日參加李登輝的追思活動。
據香港《經濟日報》介紹,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推薦下,克拉奇去年1月獲特朗普提名為副國務卿,從投書媒體警告西方國家不要使用華為5G技術,到致函美國大專院校要求檢視孔子學院,甚至要求蘋果、亞馬遜等美國大企業檢視供應鏈與中國的關系,“克拉奇儼然成為蓬佩奧抗中左右手之一”。
島內輿論很快注意到,克拉奇并未像民進黨當局和綠營媒體此前爆料的那樣將主持“美臺經濟與商業對話”。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臺媒9月初搶先披露克拉奇將訪臺并將舉行經濟對話的消息,讓美方相當不悅,他們認為雙方都還在協調,臺方就大肆宣揚,導致克拉奇此行異常低調,重點僅在參加李登輝追思禮拜,經濟對話形同告吹,原本部分公開活動也全部改閉門進行。
“如果沒有臺美經濟對話,為什么要逼我們吃含瘦肉精的美豬?”國民黨方面發出這樣的質疑。國民黨主席江啟臣17日表示,蔡政府應公開說明,克拉奇此次來臺到底要談什么,蔡政府跟美方之間有怎樣的議程。江啟臣說,上次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阿扎來臺時,大家都期待談新冠肺炎疫苗,結果后來卻宣布美豬進口,這次大家期待在宣布美豬進口后要談BTA(雙邊貿易協定)或FTA(自由貿易協定),或是蔡政府所說的經濟與商業對話,但現在又傳出是為了軍售,到底是什么?
臺灣《聯合報》稱,民進黨一直敲鑼打鼓地聲稱克拉奇此行在政治、經濟上的“重大意義”,似乎是要民眾相信蔡當局讓全民吞下瘦肉精美豬、美牛,都是為了“大計”。如今總算證實克拉奇此行主題是李登輝,而經濟對話則是“你等會”,“民進黨的大內宣,恐變大笑話”。
面對質疑,臺“行政院”表示,外賓訪臺各項活動,“向來都是尊重訪客規劃”。臺“外長”吳釗燮稱,因對話涉及層面廣泛,臺美雙方仍在討論中,以做好所有必要準備。臺“總統府”發言人則否認“臺高調宣傳惹怒美國,經濟對話遭取消”的報道,稱其“絕非事實”。
中方將根據形勢發展作出必要反應
克拉奇是美國國務院的“三號人物”,他也是繼阿扎8月初訪臺后,又一個訪臺的美國高階官員。不管訪問議程如何,其訪臺本身顯然性質惡劣。汪文斌17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美方執意安排克拉奇訪臺,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助長“臺獨”分裂勢力囂張氣焰,破壞中美關系和臺海和平穩定,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汪文斌敦促美方立即停止美臺官方往來和提升實質關系,慎重處理涉臺問題,并表示中方將根據形勢發展作出必要反應。
美臺之間利用“切香腸戰術”突破原有界限的挑釁越來越密集。17日,美聯社率先披露另一條消息——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凱莉·克拉夫特16日與“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李光章在曼哈頓一家戶外餐廳共進午餐,并揚言要“幫助提升臺灣在聯合國的參與度”。克拉夫特聲稱,這次會晤有“歷史性意義”,她愿意代表特朗普政府更進一步強化與臺灣關系。她還透露,是李光章發出的邀請,她接受了。
而在此之前,路透社16日援引四名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美國計劃向臺灣出售多達七項主要武器系統,包括水雷、巡航導彈和無人機等。報道稱,該做法將“罕見地”偏離多年來美國對臺軍售的先例。過去,美國對臺軍售在時間上是隔開的,以便把與北京的緊張關系降至最低。
“在與中國進行戰略競爭的背景下,美國把臺灣當成了一張成本最低的牌。”一位中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日本等美國盟友都有自己的國家政策和利益,而且是獨立國家,不會完全綁在美國戰車上。臺灣不一樣,臺當局現在是“貼上去的”,完全聽從美國的安排,“讓你買軍火都要比別人貴,美國現在覺得這張牌太好用了,所以沒有底線地使勁打這張牌”。
《聯合報》稱,在克拉奇訪臺之際,又傳出美國將售臺七項武器,表面上是帶來“伴手禮”,但另一層意義,就是特朗普又在選前拿臺灣當提款機。蔡英文說開放美豬、美牛沒有交換條件,現在看來,臺灣只是“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棋子,根本沒有提出交換條件的空間。臺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直言,美方派出訪臺官員層級愈高,臺灣本錢就愈低,不一定對臺灣有利。臺灣《工商時報》稱,臺灣工商團體原定與美方對談半小時,林伯豐表示,擔心新冠肺炎傳染,他不出席這項活動。
美臺動作威脅臺海和平
有綠媒稱,克拉奇此行還將強調打造“臺美供應鏈”,鼓勵臺商赴美投資。對此,《聯合報》17日稱,僅看今年疫情打擊全球經濟,臺灣如果不是靠著對大陸出口創新高,經濟不可能有驚無險地度過沖擊,“這是冷冰冰的現實,談兩岸脫鉤,要先思考后果及承受力”。蔡英文不斷強調“新南向”以及將出口市場向歐美分散,以降低對大陸的經濟依賴。然而這幾年臺灣對大陸的依賴度卻不降反升,從40%上升到46%。“臺灣對大陸一年順差為1200億美元,對美國順差為100億美元,如此巨大的反差要如何以一句脫鉤解決?”
報道克拉奇訪臺消息時,不少臺媒同時關注到解放軍在東海的軍演。《聯合報》稱,克拉奇訪臺之際,大陸也公告17日8時至18時在東海相關海域進行軍事演習。這至少是大陸本月在東海、黃海進行的第七場軍演。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6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解放軍的有關戰訓活動是針對當前臺海安全形勢和維護國家主權需要采取的必要行動。
“中央社”稱,據不完全統計,解放軍自7月下旬迄今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等4大海域軍演已超過30場。臺“國防部”17日還公布了兩架大陸“運-8”反潛機于前一天在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活動的消息。中時電子報稱,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建民表示,目前兩岸局面是40年來最緊張、最危險的時刻。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金奕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臺海的和平穩定一直建立在美國恪守一中原則、臺當局不搞“臺獨”、大陸方面以最大誠意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的基礎之上。但現在美國和臺灣當局正在破壞臺海穩定的這三個基礎中的前兩個,使得目前臺海局勢變得非常緊張和敏感。隨著美臺不斷打破過去的默契和平衡,大陸也沒有義務保持原來的狀態。作為回應,過去的所謂海峽中線、所謂臺灣領空這樣的概念就漸漸不存在。▲
環球時報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