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政策》9月16日文章,原題:埃爾多安把土耳其變成中國的客戶省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曾因涉疆言論震怒北京,但后來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2017年中土簽署引渡協議。這種顯著轉變有個簡單解釋。土耳其經濟陷入困境,安卡拉希望北京相助。如今土耳其經濟受到疫情重創,貿易逆差上升,里拉暴跌。而中國向西亞和歐洲擴展的需求為土耳其提供了一條生命線。
兩國合作范圍迅速擴大,已簽署10項雙邊協議。如今中國是土第二大進口伙伴,僅次于俄羅斯。2016至2019年,中國在土投資30億美元,并打算明年年底前翻倍。從中國流入的資金對安卡拉至關重要。2018年里拉下跌超過40%時,中方提供的貸款被用于土耳其正在進行的能源和交通項目。今年土耳其疫情嚴重、貨幣短缺時,中國再次出手相助。北京現在允許土耳其公司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支付,讓他們更容易獲得中國的流動資金——這是金融合作的加強。
北京的“一帶一路”倡議還為土耳其帶來新的現金來源,也為北京提供了在地中海的戰略立足點。土耳其建成一條從其東部卡爾斯經格魯吉亞第比利斯到阿塞拜疆巴庫的鐵路,從那里連接到通往中國的交通網絡。中方還提供貸款在地中海上建設電廠,建成后可供應土耳其3%的電力。“一帶一路”在其他方面也為土方提供支持,這些項目加強了土耳其作為交通走廊的戰略地位。
除了基礎設施,中土合作還涉及深化雙邊軍事和安全關系,包括在情報和網絡戰領域。中國軍官還參加了土耳其的軍演。
加強中國和土耳其之間的關系似乎對雙方都有利。中國已在土耳其——北約成員國,處于歐、亞、非三大洲交匯點,擁有能源、基礎設施、國防技術和電信的大市場——找到了一個具有高度戰略性的立足點。對于土耳其和安卡拉政府來說,中國帶來急需的資源,用以資助令人矚目的大型項目并保持發展。▲(作者艾卡·阿勒姆達羅格魯等,陳俊安譯)
環球時報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