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浩 邵潤澤 宋 力
(1.連云港市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管理處,江蘇 連云港 222006;2.連云港市市區水工程管理處,江蘇 連云港 222006;3.江蘇省水利科學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江蘇 揚州 225002)
連云港市大浦河上起玉帶河閘,下至大浦閘,全長10.2km,南北穿越連云港市主城區,是市區最重要的排水河道,其常水位蓄水量約130萬m3。大浦河流域面積122km2,主要入河支流有龍尾河、開泰河、大浦副河等。根據江蘇省水環境功能區劃規定,大浦河水功能區為排污控制區,水體為景觀娛樂用水,近期水質目標為Ⅴ類。
連云港市生態環境部門在大浦河共設置5個河流監測斷面,依次為玉帶河閘、朝陽橋(省城市內河點監測斷面)、鹽河橋(地表水國考斷面)、310國道橋(海州區進入開發區斷面)、大浦閘(國考入海河流斷面),每月監測一次。2018—2019年河長制水質監測數據顯示(見表1),大浦河玉帶河閘至鹽河橋段水質較好,基本為Ⅲ~Ⅳ類;鹽河橋至大浦閘段水質較差,較多時段仍為劣Ⅴ類,超標主要指標為氨氮、總磷等。

表1 大浦河2018—2019年河長制水質監測數據分析
為配合大浦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提供及時準確的水質監測數據,2019年5月連云港市生態環境部門以大浦閘斷面水質達標為目標,實施全流域加密監測,對大浦河鹽河橋至大浦閘段、龍尾河、開泰河、大浦副河等13處重點區域、排口每周監測一次。
由表1可知,2018—2019年大浦河沿程水質下降明顯,其中高風險指標氨氮、總磷平均值從玉帶河閘至大浦閘沿程分別增長3.94倍、1.56倍,平均水質由Ⅲ類惡化到劣Ⅴ類。此外,大浦河2019年整體水質較2018年有所改善,但水環境質量較差的根源性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經調查,大浦河沿線污染源主要為城市主城區生活面源污染和大浦工業園區等工業點源污染。
a.大浦河流域范圍廣,入河排口支流眾多,生活面源污染和雨水徑流對河流水質影響較大。經排查發現,大浦河流域內4條河流共有入河排口379個,其中污水排口42個、雨污合流排口262個、雨水排口75個。在2019年大浦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中,沿線42個污水排口已全部封堵或完成截污納管整治,但仍有大量雨污合流排口整治不到位,尤其是遭遇較大降雨時,雨水形成徑流,大量雨污混流水體直排入河,極易造成大浦河水質超標。
b.城市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滯后,主城區雨污混流情況嚴重,區域內污水處理能力富余量不足。因城市污水管網建設滯后,區域范圍內部分生活污水未能有效收集,生活面源污染尚未得到全面控制。連云港市主城區雨污分流率僅為30.0%左右,較大降雨出現后,雨污混流造成大量雨水進入城市污水管網,加重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短板突顯,大量未處理達標水體溢流進入河道,影響河流水質。
c.污水處理廠入河尾水量大,對河道水質存在一定影響。大浦河沿線主要建有大浦污水處理廠、恒隆污水處理廠,日均處理污水量約20t,均已完成一級A提標改造,但按照《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標準尾水只需氨氮不高于5.0mg/L,總磷不高于0.5mg/L。而地表水Ⅴ類的標準值為氨氮不高于2.0mg/L,總磷不高于0.4mg/L,兩者之間存在標準差,造成污水處理廠尾水水質一般劣于地表水考核要求,在缺少有效生態補水情況下,進一步加重河道水質惡化。
d.大浦河長期受納城市污水,河道底泥污染較重,底泥中富集了大量營養鹽、重金屬和其他污染物,河水沖刷造成底泥中內源污染物不斷釋放,造成水體二次污染,影響河流水質。大浦河水質長期較差,水生態系統嚴重破壞,缺少能夠消納污染物的水生動植物、微生物,河道水體自凈能力差。大浦河下游段(人民橋至大浦閘段)綠化覆蓋率低,河流與生產生活區域之間未建設生態過渡區,水岸環境較差,存在亂堆、亂占、亂排現象,缺少對生活面源污染及初期雨水污染的天然攔蓄屏障。
為實現大浦河水環境質量改善,促進大浦河水質穩定達標,結合大浦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經驗,提出以下建議:
a.開展大浦河流域水環境容量(水域納污能力)研究。水環境容量,即水域納污能力,是指在設計水文條件下,滿足水質目標所能容納污染物的最大數量[1]。實施大浦河流域水環境系統治理,首先要開展大浦河流域水環境容量計算,重點測算大浦河流域氨氮、總磷等水環境容量。根據水環境容量計算成果及污染源調查分布情況,進一步理清各匯水區域污染物種類及入河污染量,加強污染物量化管理,污染源精準整治,由過去粗放式治理變為精細化防治,有針對性地削減區域內入河污染量,增加重點指標水環境容量,有的放矢地推進大浦河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改善工作。
b.加大入河排口整治力度。嚴格落實管長制,實施大浦河流域入河排口統一管理,明確治理管護責任。封堵大浦河沿線所有入河排污口,倒逼源頭治理,對封堵排污口實施截污納管整治。對短期內無法實現雨污分流的合流型排口采取在入河口處設置截留堰、截污閘等方式,管控污水直排入河,并通過污水提升泵站將污水提升至污水處理廠,經處理達標后排放;對排水量大且污水暫不能提升至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排口,應在主要匯水區規劃建設分布式污水處理設施。
c.完善污水管網建設。加快主城區污水管網建設,明確年度建設計劃、資金安排,實現主城區污水主管網全覆蓋,確保所有新建區具備接入城市污水主管網條件。同步推進污水支管網建設,提高全域污水有效收集率。重點防范大浦工業園區工業點源污染風險,加大大浦工業園區污水管網排查整治力度,加強園區污水排放監管,確保園區全部工業污水處理達標后排放。
d.加快提升污水處理能力。進一步挖掘大浦、恒隆污水處理廠處理潛能,優化處理工藝,提高處理效能。提前謀劃、規劃建設與城市經濟發展和人口規模相適應的污水處理設施。加快實施大浦污水處理廠10萬m3/a、城南污水處理廠2萬m3/a擴建工程,進一步提高主城區污水處理能力。利用城市污水處理信息系統監控平臺,精準調配各污水處理廠水量,增加大浦河流域污水應急處理能力。
e.推進主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全面開展主城區雨污分流摸排,制定切實可行的雨污分流實施方案,明確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責任網,籌措資金,倒排工期,加快實施主城區雨污分流工作。在推進舊城區雨污分流改造施工的同時,進一步強化行業監管,嚴格執行房地產項目預售許可制度,對已開發但雨污不分流、污水不納管的房地產項目停發預售證,對新開發的房地產項目要把雨污分流作為預售證發放的前置要求,嚴禁新增雨污不分的房地產項目。
f.實施河道清淤疏浚及生態緩沖帶建設。對大浦河下游段河道實施清淤疏浚,提高河水自凈能力。修復大浦河水生態系統,豐富凈水型水生動植物種類,在310國道至大浦閘段構建微型人工濕地,通過植物吸收、沉淀、過濾等措施,對城市污水進行再凈化處理。加強大浦河下游段生態緩沖過渡帶建設,增加河道沿線綠化覆蓋率,實現河道與城市居民生產生活有效隔離,緩解面源點源污染及雨水徑流對河流水質造成的直接污染。
g.優化水源調度,加強生態補水。基于水量水質聯合調度,優化水源調度,加大大浦河生態補水。同步加強大浦河源水薔薇河流域水環境治理工作,提升薔薇河源水水質,增加大浦河水環境容量。加強大浦河流域水系連通工作,加強相關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利用公興港閘、元寶港閘調引新沭河水源對開泰河進行生態補水。同時完善開泰河水系,打通開泰河水體排海新通道,減少大浦河大浦閘斷面匯水量及污染物濃度,多渠道擴充大浦河水環境容量,以此來改善大浦河水質。
通過一系列截污治污措施的扎實持續開展,大浦河水質改善明顯,從2019年4月起已實現單月水質連續達標,完成入海河流消劣任務;國家自動監測站數據顯示,2020年大浦河大浦閘斷面平均水質已提升至Ⅲ~Ⅳ類,高風險指標氨氮達標率已達90.0%以上。但客觀上,大浦河作為城市納污型河流,水質仍然存在較高超標風險,尤其是大浦河流域發生較大降雨后,大浦河易發生1~2日水質超標,源頭治理措施仍需進一步加強,以期從根本上解決大浦河水環境質量較差的根源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