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費曉蕾
不同于C 端的迅速普及,5G 在B 端的應用大多仍處于試驗和探索階段,其大規模推廣普及任重道遠。
5G 已經成為當下技術與商業的標準用語,也承載著人們很多想象空間。從終端角度來看,目前5G 終端的選擇越來越多。截至7 月底,我國大概有159 款終端已獲得入網許可,中低端手機價格降到1500 元以下。7 月,手機出貨量大概是1400 萬臺,其中60% 都是5G 手機。未來一段時間,用戶5G 手機換機需求會逐步增加。
網絡建設上,到6 月底,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3 家企業在全國已建設開通的5G 基站超過40 萬個。近期,中國每周平均新開通的5G 基站都超過1.5 萬個,按此計算,到年底,中國5G 基站數量或將超過70 萬個,基本實現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的連續覆蓋。
對于消費者而言,還會考慮5G 業務能夠帶來什么便利,比如5G 和高清視頻、VR、AR 的結合。很多網絡直播的新形態、新模式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出現,從而增強用戶換5G 手機的意愿。
可見,這是中國5G 在個人終端層面率先普及的一個縮影,其范圍和深度都在不斷擴展。然而,不同于C 端的迅速普及,5G 在B 端的應用大多仍處于試驗和探索階段,還未達到大規模應用。

對5G 而言,其應用遠遠不只是手機速度更快這么簡單,未來更多的會是在商用方面。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 楊元慶指出,5G 聯想的布局主要以發展智能物聯網以及基礎設施方面為主。
在商用初期階段,未來還要推動基礎電信企業加大力度、搶抓工期,以支持獨立組網(SA)模式為目標,加快構建高質量5G 網絡,持續支持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通過共建共享,率先建成一個200 兆大帶寬的5G 網絡。
此外,相關專家強調,5G 要實現和其他行業的同頻共振,應促進通信與相關行業雙向開放與合作,研究梳理5G 應用在推廣當中面臨的制約因素,明確應用需求、技術方案,探索新的商業模式,聯合產業開展5G 行業虛擬專網的研究與試驗。
值得注意的是,7 月22 日,中國移動發布了5G 專網起航計劃,推出5G 專網優享、專享、尊享三種模式:“優享模式相當于在國道的基礎上提供公交專用道;專享模式相當于定向的高速公路;尊享模式則是為高鐵、動車專門建造的鐵路。”中國移動政企事業部總經理劉堅如此介紹。
由于數字化基礎參差不齊,5G 與垂直行業的融合面臨著不少挑戰,比如,在工業領域,目前我國大多數規上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為47%、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為49.2%、工業企業智能制造就緒率僅為7.6%,尚處于過渡階段,應用于工業領域的5G 專網在建設部署時前期需要較大的投入,企業對前期投入的回報存在擔憂。
可見,5G 在B 端的應用大多仍處于試驗和探索階段,其大規模推廣普及仍任重道遠,這需要運營商與不同行業之間打破行業壁壘,而這注定需要一個長期的磨合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