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亮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層次,對縣域發展至關重要。前鋒區作為四川省57個重點開發區縣之一,如何堅持工業化城鎮化水平與發展質量并重,提升城鎮承載能力和城鄉融合發展水平,探索由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轉型的新路子?對此,我們必須審視區情,深入總結研究,搞清楚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前鋒有什么,明白干什么,該怎么干。
前鋒“有什么”
——有發展基礎。從綜合實力看。2018年轄區地區生產總值居全省183個縣(市、區)第75位,57個重點開發區縣第35位,全省縣域經濟發展考核在重點開發區縣中綜合排名第39位,處于全省中上水平。從發展潛力看。城鎮化率36.81%,低于全省17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2.19,縣域投資空間巨大。從民生水平看。15平方公里城市骨架基本形成,城市功能不斷完善,絕對貧困全面消除,社會事業蓬勃發展。
——有比較優勢。川渝合作示范區前鋒商貿物流園區具有以石油、糧食、煤炭、建材等大宗物資集散為主的現代物流產業基礎,被評為省級現代物流集聚區;依托廣安火車站、廣安港及港前大道、繞城高速,形成了“公鐵水”多式聯運交通格局;廣安海關為進出口貿易搭建了便捷的通關平臺。工業產業基礎優勢。現有規上工業企業83戶,產業工人2萬人,產值億元以上企業49戶;輕工服裝產業形成全產業鏈條,被評為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省級脫貧奔康輕紡專業出口基地。獨特資源稟賦優勢。華鎣山前鋒片區海拔、溫度、濕度適宜,大山緩坡多平地,泉水含鍶量高,康養旅游潛力巨大;繼光湖片區地處廣安和前鋒的聯接點,地勢平緩,水域廣闊,生態優良,是大自然賜予的一塊“璞玉”。
——有短板弱項。轄區無高鐵通過,與廣安主城相距30公里,被奎閣園區、新橋園區阻隔,接受廣安主城區功能疏解和輻射能力弱。輕工服裝產業處于培育壯大期,裝備制造產業龍頭帶動作用還不強,能源建材產業亟待轉型升級,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政府投資拉動。
前鋒“干什么”
——實施產業城市發展戰略。前鋒是一座以工業為主的產業城市,實施產業城市發展戰略,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以產促城、以城托產、產城融合,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優化城市人居環境,以人口聚集支撐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推動城市建設,走產業聚集人口建設新城之路,推動縣域經濟邁向城市經濟的更高臺階。
——突出“一城兩區”發展布局。依托前鋒主城、繼光湖片區、華鎣山前鋒片區三個重點優化城市空間,突出“一城兩區”發展布局,突破城市發展瓶頸,走“產業聚集人口,旅游聚集人氣”的新型城鎮化之路。
一城,即前鋒產業城。依托現有城市規模和產業基礎,規劃建設30平方公里前鋒產業城,城南打造工業經濟產業區,城東打造大宗物流集聚區,城中打造中央商務區,城西打造職業教育基地,將前鋒主城打造成政治中心和生產基地。
兩區,即繼光湖生態區和華鎣山康養旅游區。秉持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理念,依托繼光湖片區獨特的區位和良好的生態優勢,規劃建設20平方公里繼光湖生態區,打造集總部經濟、會展商務、觀光休閑、高端居住為一體的新型生態社區。按照“旅游+康養”理念,依托華鎣山海拔、地勢、生態、富鍶優勢,培育康養旅游朝陽產業,形成10平方公里的華鎣山康養旅游區,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接續。
——構建“1+2”現代工業產業體系。按照四川省委“一縣一特色、一園一支柱”要求,將具有歷史延續、良好承接機遇、最佳現實選擇的“1+2”工業產業,作為前鋒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一是突出發展輕工服裝“1”個主導產業。科學規劃“一城三園”,建設5000畝輕紡服裝產業園、10000畝智能家居產業園、3000畝鞋業產業園,推動輕工服裝產業集聚集群發展,打造一座10平方公里的“西部輕工城”。
二是支持發展裝備制造、能源建材“2”個優勢產業。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推動裝備制造企業深度融入重慶供應鏈體系,支持煤礦、火電等企業技改轉型,實現能源建材產業綠色循環發展。
——抓好“八件事”重點工作。“八件事”都是圍繞產業城市這個中心,讓更多優質發展成果惠及全區人民。
第一件事是建設美麗公園城市。按照公園城市理念,突出打造最美的打紙巖城市脊梁、涼水井櫻花湖、城市中央公園“三大城市景觀”,構建“一主三輔九星”的城市公園大格局,大幅提升人居環境。
第二件事是建設國家級經開區前鋒工業園區。突出產業發展智能化、生產建設精細化、服務功能專業化、基礎設施網絡化,重點推進輕紡服裝、智能家居、鞋業“三大專業園區”建設,打造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基地。
第三件事是建設鄉村振興樣板區。推進“一線兩核多點”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高標準打造大良田園綜合體、虎城水口青花椒基地等示范項目,拓展花椒、茶葉產業帶,推動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第四件事是建設川渝合作示范區前鋒商貿物流園區。按照“一園六區”布局,重點推進西部石材產業城等項目建設,發展以石材建材、糧食、能源為主的大宗物流,打造立足川渝、服務西南、面向全國的大宗物流集散基地。
第五件事是建設繼光湖生態區。實施水庫擴容工程,邀請成渝兩地知名企業參與開發建設,加快推進20平方公里繼光湖生態區規劃建設,開創高品質城市生活空間。
第六件事是建設華鎣山康養旅游區。高品質打造歡喜坪生態旅游度假區、四方山康養小鎮等重點項目,加速形成“綠色華鎣山·康養前鋒區”旅游品牌,打造川東渝北康養旅游勝地。
第七件事是建設前鋒交通樞紐。以鐵路、高速公路等為重點,加快過境高速東環線、小井至光輝旅游公路等項目,爭取前鋒至華鎣至重慶快速通道等重大交通項目,構建“五縱五橫兩繞城”交通骨架。
第八件事是建設職業教育基地。高起點規劃職業教育,加快廣安技師學院項目建設,依托園區企業建設實訓基地和產業工人培訓基地,強化優質人才支撐。
前鋒“怎么干”
——正確處理著眼當前與立足長遠的關系。“一城兩區”發展布局是著眼當前實際與長遠需求的總體謀劃,需要一以貫之、久久為功。現階段把前鋒產業城擺在首位,集中資源要素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層次,完善城市功能配套,以城市服務產業,以產業支撐經濟;著眼長遠,以繼光湖生態區和華鎣山康養旅游區積蓄發展動能,先做規劃、打基礎、優環境,再穩步招引項目有序開發,謀求新的經濟增長點。
——正確處理重點突破與全面提升的關系。發展產業既要突出重點,又要統籌兼顧。前鋒區環境容量、財力支撐對承接輕工產業比較適度,且屬勞動密集型產業,通過發展輕工產業可以促進人口快速聚集,彌補人氣商氣不足。輕工服裝產業是“1+2”產業體系的重中之重,要集中資源推動集鏈集群發展,打造“西部輕工城”。協同抓好裝備制造、能源建材優勢產業發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全面支撐。
——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將華鎣山康養旅游區規劃納入全區旅游總體規劃,通過“旅游+”方式推進華鎣山保護性開發,嚴守生態環境底線、資源利用上限、基本農田紅線。支持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在標準化、智能化、現代化上嚴格要求,確保環境質量總體可控;推動裝備制造向智能制造轉變、能源建材向綠色建材轉變,為子孫后代留下更多“青山綠水”。
——正確處理市場主體與政府主導的關系。充分尊重市場規律,改變單純由政府主辦的園區運行模式,引入戰略合作伙伴,實行企業化運作、市場化辦園。華鎣山康養旅游區和繼光湖生態區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發展、公司化開發機制,政府給予政策支持和基礎投入,開發建設實行公司市場化運作,達到控制政府債務、增強經濟活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