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毅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的優先發展,這是現階段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歷史任務,也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要任務。近年來,眉山農商銀行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堅守市場定位,強化金融主力軍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助力鄉村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
做法和成效
——持續加大金融精準扶貧力度。一是持續做好個人精準扶貧貸款投放,按照“合規放貸、應貸盡貸”的原則,繼續做好扶貧小額信貸投放,鞏固扶貧小額信貸“3個100%”要求。二是持續做好產業精準扶貧貸款投放,積極組織或參與地方產業發展融資對接活動,準確掌握產業扶貧融資需求,建立金融支持產業扶貧帶動精準脫貧的經營主體名錄庫,抓好融資對接落地生效。三是持續做好項目精準扶貧貸款投放,積極投放交通建設、棚戶區改造、土地增減掛鉤等項目貸款,積極介入貧困地區基礎建設和生態環境改造,全力支持貧困地區改善產業發展環境和貧困人口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厚植發展根基。四是抓實金融知識宣傳普及,持續做好智力幫扶。
——做好國家糧食安全金融服務。根據本區產業特色,通過實地考察,扶持了具有典型“三農”特點的眉山市好味稻水稻專業合作社。目前已向該合作社提供了近2000萬元的信貸資金支持。
——助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是緊跟“兩區”政府鄉村振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工作,全面加大農業優勢產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種養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力度,支持地方旅游和特色農業發展,并分別與東坡區人民政府、彭山區人民政府簽署了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二是緊扣市委、市政府經濟發展方向,圍繞產業轉型升級、鄉村振興戰略和“3135”產業培育,積極對接重點產業、重點園區、重點項目,開展金融服務。與眉山發展、彭山發展、天府新區投資集團、眉山市資產經營公司、東星航空教育、南方智工、宏遠商貿等分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主動對接恒大童世界和文化旅游城項目、正大集團眉山東坡區300萬只蛋雞項目、眉山市交通基礎建設PPP項目等地方重點項目,有力支持眉山發展、東坡發展、彭山發展、金象園區、甘眉工業園區、機械產業園區、市供排水公司、市公積金公司、東坡供排水公司、眉山東創智慧農業等一大批重點企業。
——切實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一是在轄內彭山區試點推出兩權抵押貸款業務,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住房財產權抵押的方式,及時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信貸支持。二是通過與東坡區農業農村局合作,創新推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借款人僅憑信用便可申請,貸款額度最高可達500萬元,還款方式也更靈活。截至6月末,累計發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5297.91萬元、為轄內28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了信貸支持。
——做好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及小農戶的金融需求。一是在轄內各個行政村開展“整村推進”評級授信工作,為每戶農戶建立基本經濟和經營情況檔案并預授信。二是利用網點地緣、人緣優勢,充分發揮村組干部、金融聯絡員的作用,以客戶經理包片的方式劃分營銷責任范圍,深入村組上門了解種養大戶、農場主及小農戶的生產資金需求。三是利用村組微信群、QQ群、村委等渠道,結合鄉鎮開展各種活動的契機,及時進行普惠貸款宣傳工作。截至6月末,全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余額1.45億元,完成轄內241個行政村的“整村推進”工作,為24241戶農戶建立了經濟檔案,其中評級授信的有19380戶,獲得貸款的1667戶,金額1.15億元。
啟示與建議
——地方政府不斷完善保障機制,引導企業健康發展。一是安排財政專項基金作為專門的優質涉農企業信貸補償資金,與商業銀行開展互助保貸等業務,引導銀行業增加對優質企業的貸款投放。二是發揮擔保體系在融資中的作用,在加快再擔保機構發展的同時,構建與優質涉農企業相適應的政銀擔三方合作模式,共同參與、共擔風險。三是推動設立“優質涉農企業”風險補償基金,對金融機構專項貸款損失適當給予補償。四是加強信息資源共享,完善地方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建立標準化、統一化的企業信息共享平臺,不斷吸納優質企業名單,為銀行放貸提供數據支持。五是針對支農支小再貸款,簡化財政貼息申請材料,擴大財政貼息覆蓋面,增加財政貼息扶持額度,提高財政貼息效率,全面支持地方“三農”經濟發展。
——監管部門實行差異化監管政策,激發銀行金融服務動力。一是監管部門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在不良貸款的分類、核銷和考核方面制定差異化的政策,適度提高對“三農”不良貸款的容忍度。二是對金融機構支持“三農”發展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對優先、大力支持涉農企業的金融機構在考核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激發商業銀行對“三農”提供金融服務的內在動力。三是同時建立涉農企業的風險預警機制,幫助金融機構有效識別和防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