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玥
摘 要 橋式站具有與站場結合緊密、節約用地、流線便捷、空間豐富等特點,在高速鐵路旅客車站設計中越來越常見。本文通過對參與設計的兩座橋式站的功能分析,梳理出一般橋式站的特點以及設計過程中關鍵問題的處理建議。
關鍵詞 橋式站;下進下出;便捷換乘;功能布局
1概述
橋式鐵路旅客站房(簡稱“橋式站”)是指將主要候乘功能空間設置在鐵路橋梁正下方的旅客站房。一般站場為高架橋梁,且橋下空間高6m以上的車站多選用此類形式的站房,它具有功能集成、進出站流線短、中轉換乘便捷、與城市交通銜接便利、室內空間鮮明、建筑造型獨特等優點。由于這種類型的站房較一般的線側式站房更為少見,但又呈推廣趨勢,有必要就其功能布局進行總結和分析。近期筆者完成了龍南東、塘廈(現東莞南)兩座橋式站的設計,分別為橋下單層的中型站和橋下雙層的城市交通樞紐,對于橋式站的設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1]。
2橋式站的案例及特點
龍南東站是贛深鐵路江西省內的一座中型站房,站場為典型的2臺4線的布局,位于高架鐵路橋上,軌頂距離地面13m。站房規模10000平方米,為線正下式布局,候車室位于站場正下方,呈袋狀布置,南端為進站樓梯和出站樓梯出站廳。車站單側進出、流線清晰便捷,橋下空間尺度適宜,建筑形式新穎。
塘廈站是贛深鐵路廣東省內的一座大型站房,站場為4臺8線的布局,并預留擴建條件,線路位于高架鐵路橋上,軌頂距離地面21.9m。站房規模28000平方米,為下進下出的線正下式兩層布局,中部兩組樓扶梯進站,兩端出站。由于橋下空間較高,主要的候乘空間設置在橋下二層,其下形成了架空層為城市提供了公共空間,連通車站兩側的城市。車站橋下空間得到充分利用,分層組織交通,實現了交通樞紐零換乘的理念。
綜合以上兩個車站及其他的案例,橋式車站的主要特點為:橋下空間的充分利用、功能分布與橋梁關系密切、線側設置廣廳空間導向好、同層進出站流線便捷、中轉換乘方便、建筑形象舒展且極具交通特色、與城市交通銜接順暢、不割裂城市空間等,是值得推廣的一種鐵路站房類型[2]。
3橋式站設計要點分析
(1)結合橋梁特點選擇合理站型。橋式站最核心的特點就是對橋下空間的充分利用,而橋梁的設計需要為車站的設置創造條件,主要是有合理的橋跨和高度。根據橋下空間的高度,高度較小的可設置一層地面站,多為站場規模不大的中小型站房,如上文中的龍南東站;空間高度較大可以設置橋下兩層站,如塘廈站、虎門站;有的大型站站場規模較大,橋下候車室的空間需要高一點,可以選擇帶夾層的地面一層站,局部的線型交通空間設置在夾層,以實現立體交通,如佛山西站。
一般的鐵路橋梁跨度多為32米,采用預應力混凝土梁,梁高為2~2.5米,橋面系和軌道結構的高度2米,軌面以下4米左右是結構體,需要根據軌頂高度計算確定線下空間的使用。
(2)結合橋下車場確定交通銜接流線。與一般的線側式站房設置站前交通廣場不同,橋式站兩側的橋下空間多用來設置停車場,機動車輛可以在側面接近站房,而且可以直接穿越站場向兩側疏散,形成圍繞站房三面設置廣場的形式,正面為步行廣場,兩側為車行廣場。進站廣廳和出站廳的設置需要綜合考慮不同方向的客流,除了正面站前廣場的客流,還需要兼顧站房兩側停車場順軌道的客流。對于進站旅客,一般較常見的布局為布置橫向廣廳,增加兩端的進站口,并延外立面設置風雨廊,方便進站旅客;有的大型站房,由于主要交通設置都在兩端,可以參考佛山西站的布局,采取線下的腰部進站形式,直接面對側廣場設置進站口。對于出站客流,一般是將出站廳直接設置于橋下,對側向廣場開門,旅客出站后直接到交通廣場。
(3)結合樓梯布置確定功能布局。進站樓梯起步點一般是與墻體齊平,或是樓梯伸入候車室一個梯段,樓梯之間可以設置衛生間、旅服、客運員室等與候車區配套功能用房。這樣的布局樓梯會伸出建筑主體較多,在外立面設計中需要單獨考慮樓梯的外包形式,要與主體建筑相協調,或是設置多層的功能用房遮擋。如候車室規模較大,樓梯需要深入候車室較多,可以參考虎門站的布局,側向檢票,并在樓梯之間設置無障礙、母嬰、軍人、軟席候車區,形成相對獨立的區域,并為特殊旅客提供優先服務。部分需要快速進站的城際車站,由于站臺長度較短,兩部樓梯的樓梯口距離較近,這種布局可以考慮設置進站通道,將樓梯連為整體,共用檢票區,設置紡錘形的候車區,檢票區設置在中部,這樣保證了合理的排隊空間,又提高了檢票設施的通行效率。
(4)結合線側區域設置廣廳空間。線側式廣廳是橋式站的一大特點。橋式車站受橋下空間高度的限制,難以形成較為高大的空間,一般均是在梁體的外側設置進站廣廳,廣廳的進深滿足進站查驗的需求即可,廣廳的高度可以結合站臺上雨棚高度確定,與雨棚在造型上形成整體。這樣廣廳與候車區通過屋頂的不同,形成自然的空間限定;廣廳面對廣場一側可以有較為高大的幕墻系統,為室內提供良好的通風采光;室內橋梁的側面順應旅客進站流線可以懸掛綜合信息屏、城市代表性宣傳欄、綜合廣告屏等,滿足功能需求又豐富空間效果;高大、開敞、明亮的空間使得進站旅客有著更好的體驗。廣廳的的寬度可以視需要確定。
(5)結合站臺雨棚塑造整體形象。橋式車站的最上一層是旅客站臺,最高處的屋面是站臺雨棚,一般是與站臺等長為450米或550米。站房主體面寬一般是3~5個橋跨,約90~150米,兩側是架空的橋梁。建筑的基本形體是中部站房兩側延伸150米左右的、舒展的線型建筑,這種建筑形態是橋式鐵路站房特有的,橋梁與建筑一體、交通場站與客運空間一體。造型設計時需要將橋梁、雨棚作為重要的元素與站房主體統一考慮。一般是結合線側的廣廳,將中部廣廳屋面與雨棚中部結合,形成中間高企的造型主體,整體建筑形態舒展。
4結束語
橋式站是鐵路站房中新有的形式,是鐵路特有的建筑類型,讓建筑師有著很多的發揮空間,在工程實踐中涌現了一批的優秀設計,相信隨著鐵路的發展、建造技術的發展,會有更多的精品站房、優秀建筑呈現給大家,為交通強國增添色彩。
參考文獻
[1] 李巍,黃麗.淺談小型高鐵客運站房電氣設計[J].建筑與裝飾,2019(9):4,6.
[2] 徐宏武.水電站廠房免裝修混凝土施工技術討論[J].建筑與裝飾,2018(14):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