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展明
摘要:在環境影響評價中,工程分析是環境影響報告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環境影響預測和評價的基礎。本文通過對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工程分析,尤其是對工程分析的內容探討,闡明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新思路。
關鍵詞:工程分析? 環境影響評價
一、工程分析的定義
工程分析簡單是指對建設項目的工程方案和整個工程活動進行分析,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項目性質、清潔生產水平、工程環保措施方案以及總圖布置,選址選線方案等并提出要求和建議。確定項目在建設期、運行使用期以及服務期滿以后主要污染源強及生態影響等其他環境因素。
二、工程分析的作用
1、工程分析是項目決策的主要依據之一
工程分析從環保角度對項目建設性質、產品結構、生產規模、原料路線、工藝技術、設備選型、能源結構和排放狀況、技術經濟指標、總圖布置方案、清潔生產水平、環保措施方案、規劃方案、選址選線、施工方式、運行方式等等給出分析意見。從項目與法規產業政策符合性、污染達標排放的可行性、清潔生產水平的可接受性,總圖布置及選址選線的環境合理性等方面,為項目的決策提供依據性意見。
2、為各專題分析預測和評價提供基礎數據
工程分析從環保角度定量分析項目的基本技術經濟數據,重點對生產工藝的產物環節進行詳細分析,確定污染源強。從而為水、氣、固體廢物和噪聲的環境影響預測、污染防治對策及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提供可靠的基礎數據。
3、為環保設計提供優化建議
(1)對新建項目
工程分析對擬采用的生產工藝進行優化論證,并提出符合清潔生產要求的改進建議;指出工藝設計上應該重點考慮的防污減污環節,并提出建議方案。工程分析對擬采用的環保措施方案工藝、設備及其先進性、可靠性、實用性提出要求或建議。
(2)對于改、擴建項目
現有工程可能存在工藝設備落后、污染水平高等問題,必須在改、擴建中通過“以新帶老”解決現存環境問題,因此需要工程分析從環保全局和環保技術方面提出具體的整改意見和方案。這些都將在環保涉及中得到落實。
4、為項目的環境管理提供建議指標和科學依據
工程分析篩選的主要污染因子是項目建設期和運營期進行日常環境管理的對象,所提出的環境保護措施是工程驗收的重要依據,為保護環境所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總量建議指標是對項目進行環境管理的強制性指標之一。
三、工程分析的主要內容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工程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建設項目的污染物的產生和治理方法、排放方法和排放種類, 定量地給出污染物的排放量, 估算其環境影響, 提出減少其環境污染的措施。工程分析基本內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建設項目的基本組成和性質
環評中必須闡明工程項目名稱、項目組成、建設規模、產品方案和建設地點。項目組成應包括從環境影響源的角度分時段( 建設期、生產運營期、服務期滿后) 描述項目組成, 包括主體工程、輔助工程、公用工程、儲運設施等。另外,對于工程投資未包括但必須配套建設的項目內容( 例如輸變電、道路建設等) 也應有所描述, 并說明是否存在環境保護方面的重要制約因素。
2. 工藝流程
通過對工藝流程各環節的分析, 了解各類影響的來源, 各種污染物的排放情況, 各種廢物的治理、回收、利用措施及其運行與污染物排放間的關系等。因此工藝流程須闡述清楚、圖表完整。
3. 污染物來源及流向因素分析
對使用的各類原料、主要輔助材料、燃料中所含可造成污染物質的品種、數量要予以核定, 必要時應對某些特定物質做物料平衡估算。通過物料平衡, 可以核算產品和副產品的產量, 并計算出污染物的源強。在環境影響評價中, 必須根據不同行業的具體特點, 選擇若干有代表性的物料進行物料平衡。同時說明廢水、廢氣、固廢和噪聲的來源, 并在工藝流程圖的有關部分注明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
4. 污染源分布分析和污染物排放量統計
按污染源和污染物類型統計排放量是各專題評價的基礎資料, 必須按建設過程、生產過程和服務期滿后( 退役期) 三個時期, 詳細核算和統計。污染源強要準確無誤。所有建設項目均應分析生產運行階段所帶來的環境影響。生產運行階段要分析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兩種情況。個別建設項目在建設階段和服務期滿后的影響不容忽視, 應對這類項目的這些階段進行工程分析。對于污染源分布要結合生產工藝流程繪制污染物流程圖, 并對排放點分類編號, 標明污染物排放部位, 然后列表逐點統計各種污染因子的排放強度、濃度及數量。對于泄露和放散量部分,應以實測數據為準, 實測有困難時, 可以利用年均消耗定額的數據進行物料平衡推算。污染物排放量的統計, 對于新建項目環評時必須算清兩本賬: 一本是工程工藝過程中污染物產生量;另一本是按治理規劃和評價規定的措施實施后能夠實現的污染物削減量。兩本賬之差才是評價需要的污染物最終排放量。對于改、擴建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的污染物排放量統計則必須算清三本賬:即技改擴建前企業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擴建項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擴建完成后污染物排放量( 包括以新帶老削減量) 。對于廢氣應按點源、面源、線源進行分析, 說明源強、排放方式和排放高度及存在的相關問題。
5. 環保措施方案分析
根據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物特點, 充分調查同類企業現有的環保處理方案, 分析建設項目可研階段所采用的環保設施先進水平和運行可靠程度, 分析污染物處理工藝有關技術經濟指標, 結合建設項目環保設施的基本特點, 分析建設項目環保設施的技術經濟參數的合理性, 并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意見。本部分還應匯總建設項目環保設施的各項投資, 分析環保設施投資構成及其在總投資中占有的比例。環保投資一覽表是指導建設項目環保工程竣工驗收的重要參照依據, 對于改擴建項目, 表中還應包括“以新帶老”的環保投資內容。
6. 選址布局、總圖布置方案分析
項目的選址必須符合相關規定及要求。環評時必須闡述建設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回答建設項目是否滿足土地利用、城鄉規劃、工農業布局和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建設項目嚴禁在城市規劃的生活居住區、文教區、水源保護區、名勝古跡、風景游覽區、療養區和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內選定廠址。一般污染型建設項目應選擇遠離城市居民區, 接近原料產地和供水水源地, 排污有去向, 且運輸交通便利等地方, 并盡量考慮減少對環境景觀的破壞。同時調查、分析廠區與周圍的環保目標之間所定的防護距離的可靠性, 合理布置建設項目的各構筑物及生產設施, 給出總圖布置方案與外環境關系圖, 圖中應標明環境敏感點與建設項目的方位、距離和環境敏感的性質。
工程分析在環境評價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建設項目不同,工程分析的對象、內容也不盡相同。在評價中應通過收集現有資料,深入現場調查測試及理論計算相結合的方法獲得工程分析的可靠數據,為環境影響預測和環境污染治理提供切實可靠的依據。
參考文獻:
[1]石曉楓,郭愛文.污染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工程分析[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4,27(2):56-57,97.
[2]環境保護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S].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6.
[3] 國家環境保護局開發監督司.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原則與方法.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