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六塊為文明寨油田中典型的極復雜斷塊油藏,進入高含水期后,由于事故井多、層間非均質性嚴重導致區塊水驅控制儲量損失嚴重,分類儲層動用不均,區塊開發效果變差。為改善區塊開發效果,從井網恢復治理、層間調整治理和精細注水管理三個方面入手,同時經過工藝、地面、經濟三個層面的優化,研究部署“2+1”高效注水方案,指導油藏效益開發。
關鍵詞:極復雜斷塊油藏 井網恢復 層間調整 精細注水 高效開發
明六塊是文明寨油田主力區塊之一,屬于中滲極復雜斷塊油藏,目前面臨高含水、高采出程度、低產出、低效益等問題。由于井網損壞嚴重、層間物性差異大、井間流線固定,區塊注水效率降低。針對上述問題,在剩余油精細研究的基礎上,制定針對性的開發技術政策,指導區塊方案部署,逐步實現“塊塊注水、層層動用”的目的,最終實現明六塊高含水期高效注水開發。
1井網恢復經濟技術政策研究
1.1側鉆井、定向井經濟技術政策界限研究
定向井和側鉆井是極復雜斷塊油藏井網完善的主要手段,研究建立了在不同油價下初期產量界限與不同油價的關系圖版。當油價為$60時,側鉆井初期日產油界限為4.4t,定向井日產油界限為5.9t;當油井為$50美元時,側鉆井初期日產油界限為5.6t,定向井日產油界限為7.4t。
通過研究定向井、側鉆井在不同油價下的可采儲量界限,建立了可采儲量界限與不同油價的關系圖版,當油價為$60時,側鉆井可采儲量界限為2975t,定向井日產油界限為6314t;當油井為$50美元時,側鉆井可采儲量界限為3745t,定向井可采儲量界限為7891t。
2分層注水技術政策界限研究
2.1合理級差控制界限
層間非均質性越強,層間差異型剩余油更富集。運用Eclipse軟件對設計的多組級差試驗方案進行數值模擬,從模擬結果來看,級差大于6后,對采收率影響程度加大;含水高于90%后,層間級差對開發效果影響程度增大,級差應控制在4-6倍。
2.2合理注水層段界限
統計明六塊注水井歷年吸水剖面,分別建立注水厚度、注水層數與吸水厚度百分數、吸水層數百分數之間的相關性,分析合理層段的組合界限。當明六塊合理注水層數控制在7層以內,合理注水厚度控制在10m以內時,吸水層數和厚度百分數能達到65%以上。
3精細注水管理體系建設
在技術攻關基礎上,為提高注水質量,推動注水管理向精細化、效益化發展,建立了一套精細注水管理體系。
3.1堅持三個標準化,提高井組穩升率
(1)建立標準化井組分析流程
明確井組生產現狀,在構造研究,儲層研究的基礎上,由上至下,逐級分析至小層,開展歷史流線分析,結合剩余油定量描述,分析剩余油潛力,制定相應的流線調整方案,通過三線四驅評價方案,優選出最優方案。
(2)標準化井組歷史分析
首先是建立標準化資料臺賬,包括歷年井網圖、吸水剖面臺賬、沉積微相圖、井組生產曲線、分水餅狀圖、壓力監測數據等臺賬,在此基礎上,分析井組注采關系,確定水淹方向,確定水淹級別,通過上述分析,開展剩余油評價,發現主要矛盾,制定調整思路和下步調整措施。
(3)標準化動態調配臺賬
根據井組生產動態特征,分析井組變化原因,制定對應的調整對策,建立調配臺賬跟蹤調整后效果,循環調整,摸索規律。
通過精細分析,多方案對比優化措施決策,精細動態調配,確保井組穩升率。
3.2扎實推進三項動態調水管理,有效控制老井遞減
根據區塊見效見水特點,制定了預警式調水、油井措施配套調水、液流優化調水三項動態調水方法,延長見效增產和穩產周期,改善層內和層間矛盾,提高水驅波及面積。
明六塊年實施調水28個井組,穩產18個井組,見效增油5個井組,其中預警式調水2個井組,周期注水2個井組,變流線調水1個井組,年增油956.1t,減緩遞減2.59個百分點。
4現場應用效果
按照高效注水方案運行計劃,明六塊實施側鉆井2口,實施配套油水井措施19井次,年增油0.2199×104t;實施多方式調配28個井組,年增油956t。與實施前對比,自然、綜合遞減減緩6.87、6.32個百分點,實現了產量的連續穩定。
水驅狀況明顯改善,綜合含水保持穩定,水驅控制、動用程度分別提高了4.28、2.26個百分點。注采完善率提高6.5個百分點,吸水層數百分比提高2.2個百分點。在高效注水示范區建設過程中,不斷提高分層注水的開發效益,實施后,注采完善率提高5.1個百分點,單井有效益率提高8.6個百分點,為區塊持續高效開發奠定了基礎。
自實施高效注水方案以來,明六塊連續3年實現效益開發,利潤穩步增長,投入產出比1:1.35。
5結論與認識
(1)針對極復雜斷塊油藏開發特點,重點從構造和剩余油兩方面著手,刻畫到塊,細化到層,明確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并制定了針對性挖潛對策和開發技術政策,為區塊的高效開發奠定基礎。
(2)在高采出程度的中滲極復雜斷塊油藏,通過技術攻關與轉化,配套高效注水管理機制,能推動區塊向精細化、效益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解連彬.明一西塊高效注水開發技術研究[J].《化工設計通訊》,2018.
[2]? 王志敏等.文明寨極復雜斷塊油藏小斷層精細刻畫技術.第四屆全國油氣田開發技術大會,2011
[3]? 張昌民,林克湘,徐龍等.儲層砂體建筑結構分析[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1994,16(2):1-7.
[4]? 張昌民.儲層研究中的層次分析法[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1992,13(3):344-349.
[5]? 紀友亮,周勇,吳勝和等. 河流相地層高精度地層構型界面形成機制及識別方法[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6(2):8-15.
[6]? 尹太舉,張昌民,陳程.雙河油田井下地質知識庫的建立[J].石油勘探與開發,1997, 24(6): 95-98.
作者簡介:陳道遠,男, 2011年畢業于西南石油大學,現在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從事油藏工程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