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湘
摘要:鐵路工程建設物資設備管理信息系統采用現代管理和科技管理的模式,研究鐵路建設期間各參建單位對于物資各種方面的信息化監管問題。通過大數據智能算法,實現計劃提報和物資供應的智能預警;應用移動手持終端、GPS定位技術和影像資料文件上傳功能,加強現場物資驗收檢測質量管理。系統上線運行的結果表明,物資設備管理信息系統中大數據和GPS定位技術等信息化手段的應用,能提高計劃編制的合理性及準確性,降低施工現場的管理難度,有效監管現場人員到場情況,提高物資的驗收質量。
關鍵詞:鐵路工程物資管理;信息系統;信息化管理
引言
鐵路建設物資設備管理具有投資大、周期長的特點,涉及相關數據和信息處理的工作量大,管理復雜,需要有一個科學高效的管理體系對其實行系統、全面、現代化的統籌管理。
1物資設備管理信息系統概述
物資設備管理信息系統是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統(MIS),鐵路物資管理系統(RMMIS)是加強物資的采購、供應、儲存和消耗管理的信息系統。在保障供應的前提下,通過信息化管理可達到降低采購成本、減少消耗支出的目的。系統在功能設計中充分考慮了物資管理的特點,建立從物資部直至最終基層站段的全過程信息通道,使信息系統充分發揮協同、控制、監督、評價、改進的作用,是全路全面實現供應鏈管理模式的重要基礎。
2鐵路建設物資設備管理系統開發建設現狀
建設單位以標準化建設為前提,本著“以設計為基礎,以合同為控制,以計劃為管理,實現全程跟蹤”的原則,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設適合自身特點的物資管理系統,實現基礎資料匯總管理,集中儲存,數據共享的功能。整個系統以招標簽訂的甲供物資合同為基礎,以施工單位上報的物資供應計劃為核心,與訂貨、發貨、驗收等各項工作關聯于一體,重點強調對整個物資供應的過程管理以及合同執行進度。通過系統的實施,一方面實現建設項目物資供應的全過程監控與追溯,避免發生錯誤;另一方面也為建設、施工、供應商等各方提供一個供應流程信息共享與溝通的平臺,改變以往傳統的交叉溝通方式,通過信息平臺紐帶作用,提高物資采購供應效率,提升建設項目管理水平。
為滿足現場管理,系統由合同模塊、報表模塊和業務模塊3大部分組成,同時在電腦終端和手機移動終端(二維碼)均可實現資料上傳、快速處理及查詢,還具有電子簽名功能,每一個工作流程需要每個節點單位的負責人電子簽名后,層層報送,具體處理時間均保留記錄。為進一步在鐵路現場推行信息系統的使用,建設單位通過組織施工、監理、供應商等物資管理相關業務人員直接參與需求分析,識別業務規則,與軟件開發公司共同建立業務模型,對各級業務骨干進行封閉開發及系統測試,實現對開發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及時掌控;另外還通過要求參建單位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獎懲細則,并將系統落實情況納入信用評價,確保物資管理信息系統及二維碼應用在施工現場的順利推行。
3系統設計理念
3.1總體目標
(1)實現物資管理標準統一化,整合業務,規范流程,在業務標準化的同時,利用信息系統電子化辦公的特點和優勢,精煉標準化的業務流程,減少流轉時間,降低投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2)實現物資管理實時高效化,加強監控檢驗人員的到場情況,實現進場物資的即時管理,加強對物資的管控,提升物資管理效率,降低物資管理成本。(3)實現物資管理記錄追溯化,按照物資管理的原則,各層級單位以系統功能為載體,開展物資清單管理、需求計劃提報、采購供應、發貨驗收、結算支付等各項業務流程的變更、審批,保證建設項目物資數據的真實準確、過程動態、記錄清晰和有據可查。(4)實現物資管理數據合理化,根據不同需要和維度的各種組合條件進行數據實時查詢和統計,掌握計劃及合同的執行情況,為后續的單據編制提供數據參考依據,減少編制誤差。(5)實現物資管理統計智能化,運用數字化、智能化的互聯網技術對數據重新整合分析,根據實時生產數據進行數據統計,起到動態控制、實時管理、數據決策,多部門數字化協同辦公的目的。
3.2系統定位
系統定位為覆蓋鐵路工程建設物資設備管理全過程的專業系統,以科學的、智慧的、專業的物資管理理念為基礎,結合鐵路行業建設物資采購供應相關管理辦法、鐵路建設項目甲供物資相關目錄等管理文件,將鐵路物資管理與互聯網技術進行深度融合。實現物資管理從計劃、合同、供應、驗收、結算和質量追溯的全流程化管理。
4系統實施和應用效果
4.1需求計劃的準確性得到了提高
需求計劃從發起到各級審核直至最終到達建設單位物資部門,取消了所有的紙質文件流轉過程,同時各層級的審查人員可以隨時通過電腦或手機移動終端對抵達自己節點的計劃進行審核,簽署個人意見,并隨時跟蹤查看計劃的處理進度,加快辦理時效,既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又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通過計劃的在線提報,同上傳的合同數量進行比對,一旦數量與規格型號與合同存在差異,系統就會自動警示,提醒經辦人隨時發現問題,做出整改,確保了需求計劃與合同的一致性,同時通過定期對計劃和執行的匯總分析,物資人員可以隨時發現計劃的不合理性,使計劃的缺漏和重復現象及時得到有效控制。
4.2推進物資目錄管理標準化
組織清理物資目錄,以機車、動車配件物資目錄清理為基礎,發揮集團公司的技術優勢,擴展機輛配件物資目錄清理范圍,加大清理力度,著力解決一物資多目錄、一目錄多物資問題。逐步統一物資編碼、物資名稱、規格型號和物資圖號等基礎數據,規范表簿賬卡,擴大標準化應用范圍。推進建設物資標準化管理,研究在物資管理信息系統中開發應用建設物資管理模塊,利用信息系統的規范應用,促進鐵路建設物資管理水平提升。
4.3加強物資管理質量檢驗
系統對進場物資質量檢驗嚴格執行,物資進場必須做到供貨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三方共同驗收簽字。對物資質量重點檢驗,是否達到招標合同上的質量要求、有無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是否齊全;檢驗外觀、質量抽檢或送檢,認真填寫驗收記錄,對不合格物資單獨存放,做好標識,填寫進場物資檢驗不合格記錄,及時聯系處理。加強監控檢驗人員的到場情況,實現進場物資的即時管理,加強對物資的管控,有效的提升物資管理效率,降低對物資的管理成本。
4.4加快物資的設備管理信息化建設
物資設備管理工作要借助數字經濟發展的東風,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在堅持用好物資設備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上,運用物資設備管理信息系統中新增的模塊,借助信息系統卡控功能和規范作用,促進鐵路物資設備管理水平提升。建立物資設備管理覆蓋全程化、管理過程規范化、管理控制智能化、風險防控協同化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利用信息系統流程控制和過程跟蹤功能,固化管理流程和標準,全面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廣泛應用新興技術,實現對物資的智能管控,提高系統輔助決策能力,讓物資設備管理信息系統更加智能、高效。
結束語
本文中鐵路建設物資設備管理信息系統主要針對的是供應物資及重要自購物資,對非重要自購物資缺少管控;從建設單位的管理角度出發,為施工單位物資監管提供的幫助有限。
參考文獻
[1]梁才.朔黃鐵路物資管理提升研究[J].鐵路技術創新,2016(9):85-86.
[2]侯志敏.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鐵路建設物資管理實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9,41(5):73-74.
[3]馬嘉.“互聯網+”背景下鐵路建設物資信息系統的開發與運用[J].投資與創業,2019(9):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