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鵬 ,田家翔
(1.山東省特種設備協會;2.濟南市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01)
特種裝備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在操作中容易造成傷人事故。近年來,我國特種設備行業發生的事故不僅造成了人員傷亡,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作業人員應加強自身的操作能力,不斷提高安全意識,從而為特種設備作業的質量提供保障。因此,應重視對特種裝備作業人員的培訓工作,使作業人員能夠提高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使特種設備作業能夠安全有效地進行。
特種設備一般指大型的機械設備,例如,鍋爐、壓力管道、容器等承壓類特種設備,起重機械、電梯、大型游樂設施等機電類特種設備,通常具有較大的危險性。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特種設備達1394.35 萬臺,特種設備生產廠家76925 家,其中制造單位17603 家,設計單位3761 家,安裝改造單位28832 家,充裝單位27372 家。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持證1213.67 萬張。
特種設備人員分為對設備的管理和操作兩方面,他們必須通過培訓,并考試合格取得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后才能從事相關的行業,并且需要復審。特種設備培訓工作能夠幫助學員學習操作知識,盡快拿到資格證書,同時,也加強了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使他們熟練掌握相關安全知識、法律法規。在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中,應特別重視對設備作業人員的培訓,避免發生危險性的傷人事件,而目前雖然社會不斷增加對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的需求,但相關培訓工作仍然缺乏應有的重視,存在一些問題。
一些特種設備企業管理者偏向于重視生產質量,而忽視了對員工的安全意識的培訓,缺乏安全生產和統籌管理的思想意識。特種設備的作業人員往往被要求熟練掌握操作知識,盡快取得相關資質證書,而不是從實際需要出發切實參加培訓學習。即使人員參加了培訓,也通常以生產重要的理由中斷學習返回生產崗位,出現學習敷衍、不認真的情況,造成企業從上到下都對培訓工作缺乏重視,也無法認識到培訓的作用。
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規定:“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對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進行特種設備安全、節能教育和培訓,保證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具備必要的特種設備安全、節能知識。”但是,一些單位在進行特種設備作業的培訓工作時,并沒有配備相應的師資和硬件措施,沒有能力進行培訓工作,導致培訓工作力度不夠。大部分單位僅在資格考試之前開展培訓工作,希望員工能夠拿到證書,而有些老員工長期無證上崗,也不再重視學習新的操作知識,更不了解新的法律法規,無法通過培訓方法真正地提高自身的操作管理水平,提升職業思想意識。
單位領導層忽視特種設備作業的培訓學習,也導致作業人員無法認識到專業基礎知識和新技術更新的重要性,對特種設備相關的專業領域技術及相關法律法規不能夠真正、全面地接受。例如,在鍋爐運行的操作中,作業人員不僅需要了解鍋爐操作,還應了解鍋爐水位、壓力、燃燒、維護等相關的知識。而由于作業人員普遍文化程度較低,對專業的基礎知識認識不夠,并且接受能力不足,使其無法成為全面的技術人才。而在現在的資質考核中,越來越重視全面知識,也為作業人員順利通過考試增加了困難。
自我國實行科教興國的政策以來,知識經濟的時代在快速發展,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在單位、社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但有些作業人員文化程度較低,在單位中處于薪資水平較低的階層,可能會因此降低其工作熱情,失去積極主動學習新型技術的動力。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在得到社會的肯定的同時,更希望增強對自身職業的認同感并提高自身收入。而大部分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由于薪資水平低、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等問題,造成了人員流動性大的情況,頻繁出現崗位換人的問題。這也大大地影響了單位的培訓、考核。有些單位為了能夠通過資質審查,并且避免人員流動帶來的證書流動,只得找辦公室人員進行資質證書的考試,只要求單位員工持證,卻并不保證持證人是從事相關工作的操作人員。這樣就導致了持證人不會操作,操作人沒有持證的惡性循環,對特種設備作業培訓工作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在參加培訓機構的學習時,由于受到場地、時間、裝備等條件限制,難以開展實際操作的培訓,通常會以理論學習為主。并且培訓機構的目的是為了營利,會盡量減少成本以獲得最大利益,所請的教師并不一定具備相關資質,或者減少實際操作的課程,使學員的學習質量難以保證。而即使有學員通過資質考試,也并不一定能夠真正地具有操作特種設備的能力。
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應加強自身的安全意識,保護自身安全。特種設備作業如果出現安全事故,必然會造成經濟損失或人員傷亡,對社會發展造成惡劣影響。因此,應加大對特種設備法律法規的宣傳,加強作業人員的安全操作水平和知識掌握水平,維護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例如,單位可定期組織“安全生產月”活動、法規學習活動,為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開辦講座,進行事故案例的分析,以現場圖片來做警示,提醒其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借助安全管理網絡,構建特種設備信息平臺,使其發揮信息共享、安全宣傳等作用,為特種設備單位的安全管理提供技術支持。
安全監察機構能夠管理特種設備的作業人員,并核查作業人員的持證情況。各地應加大監管力度,重視對單位的資質審核,加強對中介培訓機構的檢查,如果發現有違規操作應嚴厲懲罰,取消培訓資質,保證培訓工作符合標準。在監察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的上崗時,應加強對培訓機構的約束,跟蹤調查學員的學習、考試、上崗情況,出現問題倒查到所受培訓的機構,從而提高作業人員的培訓質量。
特種設備作業培訓教師大多為兼職,在進行培訓學習時,各單位應對培訓機構進行核查,而培訓單位也應進一步提升師資力度,并實行教考分離制度。在學習培訓完成時,可以向學員做培訓調查問卷,對培訓的教師進行評價打分,而對于學生意見較多的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來做出調整。可通過建立特種設備培訓教師系統的辦法,將持有中級以上職稱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作為備選教師資源,有些在特種設備的設計、制作、操作方面具有長期豐富經驗的工人也可以作為教師儲備,安監局應對培訓教師進行派任,安排具有高水平、針對性強的教師授課,從而提高培訓的質量。
在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的培訓工作中,應優化整合可以利用的所有教育資源。有條件的單位可以自己組織培訓,例如,有些大型企業具有充足的場地、裝備和人力資源,應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審核自身的師資力量和設備性能,請企業中有長期實踐經驗的操作人員來進行培訓工作,向學員講解特種設備基本的構造、原理和安全操作程序。有些單位可以聯系培訓機構,就近、就地解決,例如,請授課教師到單位中集體授課,有效減少單位的培訓成本。目前,因為受到場地、人員的限制,一些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的培訓工作都由質量技術監督局承辦,由中介機構或成人學校來承接培訓報名、受理等工作,專業的培訓機構能夠有效提高培訓工作的質量。因此,應充分利用中介培訓的專業性和積極性,解決企業單位的培訓難題,同時,也為學員的學習提供方便。
在進行特種設備的培訓時,應綜合利用多種手段進行創新教學,從而提升教學效果。例如,通過多媒體教學,以動畫、視頻等媒介來展示設備的運行原理、組織構成,也有效提高了學員的理解能力。在培訓中應配備完善的教學設施,使特種設備的操作和管理能夠直觀地呈現,并且可以根據學員要求進行調整。有些難以實際操作的培訓內容,例如,起重機、專用車輛駕駛等需要場地進行實踐操作,可以利用VR技術進行虛擬實景模擬,從而幫助學員的理解和操作,進一步提升培訓的效果,保證培訓的質量。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特種設備行業也在不斷提高技術水平。針對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開展的培訓工作,不僅要提高人員的操作技術水平,也要提高安全操作意識。企業單位應提高對作業人員的管理,避免發生安全事故,通過開展培訓工作,提升培訓質量,有效提升作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從而保證特種設備能夠安全運行,也維護了經濟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