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執行總編 蘭恒敏
7月13 日,省國資委辦公區各樓層電梯口,“倒計時牌”顯示:“國企改革攻堅倒計時172 天”。這一天,山東宣布了山東能源與兗礦集團重組方案和山東高速與齊魯交通集團重組方案。
兩天后,7 月15 日,山東又宣布了國泰租賃、山東鹽業、上海齊魯、深圳東華、齊魯股權五戶企業,與山東國惠、發展投資、中泰證券三戶企業的重組方案。
一時間,山東國企改革重組力度之大,社會反響熱烈,全國為之矚目。
梳理近年山東國企改革重組的進程,可以明顯看出三大步。
第一步,過去兩年中,山東陸續整合青島港、煙臺港、日照港、威海港、渤海灣港口集團等,組建山東港口集團;整合多地機場資產和企業,組建山東機場集團;將中國重汽集團、山東交通工業集團劃轉至山東重工集團控股;此外還成立了山東鐵投集團、山東文旅集團、山東頤養健康集團等新國企。這一時期的整合,主要是將主業相近的二級企業整合為(到)一級集團。
第二步,是7 月份剛剛分兩次公布的四戶企業和五戶企業重組。此次整合重組,全部是一級集團。
第三步,正在推進中。山東省文旅、康養等產業的“合并同類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推進,預計年底將有所突破。
山東省屬國企的重組整合“三大步”,指向明確,意圖深遠:是山東國資體系的內部重組;是省屬一級和二級企業集團最高層面的整合;重組主體有強烈的“產業特征”,均處于同一行業,充分考慮了行業特點和產業相似、管理協同性。
經過大范圍重組整合,省屬企業的“主業集中”問題將得到較徹底的解決。
重組整合可以使企業變“大”,但能否逐漸變“強”?這是社會各界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

7月24日,國企改革攻堅倒計時161天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以已經完成重組整合一年多的山東港口集團為例:2020 年上半年,山東港口集團深化一體化改革發展,在疫情影響的艱難形勢下,吞吐量、集裝箱量、效益三大主要業績指標實現“三增長”。其中,貨物吞吐量突破7 億噸,同比增長7.1%;集裝箱完成1478 萬標箱,同比增長2.5%。吞吐量、集裝箱量同比增幅均大幅優于全國沿海港口同比數據。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渤海灣港四個港口集團,各主要貨種齊頭并進,發展勢頭喜人。
“大”與“強”是辯證的。重組使企業變大,是邁出第一步;由大變強,才是國有企業進行重組的根本目的和不懈追求。產業、產品、技術、工藝、裝備、市場等要素十分相似的企業,經過重組整合,實現核心主業的“集結”和核心競爭力的“聚焦”,就能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規模效應、統籌效應、協同效應、聚焦效應,使之真正成長為世界一流企業。
山東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要求,“力爭用三年時間,將省屬國企數量整合重組壓減三成以上,資產效益提高三成以上”。
改革“倒計時牌”懸掛在那里,無聲無息;山東國企改革發展正鼓點陣陣,步伐赳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