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有人議論自己的派別色彩,1987年3月3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國務卿舒爾茨時表示:“國外有些人過去把我看作是改革派,把別人看作是保守派。我是改革派,不錯。如果要說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保守派,我又是保守派。比較正確地說,我是實事求是派。”
“在習慣了毛澤東的哲學宏論和形象比喻以及周恩來儒雅莊重的職業精神后,面對鄧小平言辭辛辣、單刀直入的作風,偶爾犀利反諷的插話,不喜歡空談理論而喜歡著眼于極度實際問題時,我花了相當一段時間才把自己調整過來。”美國原國務卿基辛格在多次與鄧小平打交道之后如此感嘆。
因堅持實事求是,曾在政治生涯中遭遇挫折
在1992年的南方談話中,鄧小平說他比較相信毛主席講的實事求是。實際上,實事求是出自中國古代《漢書》。毛澤東結合革命實踐的經驗,對實事求是進行了新的解釋。毛澤東說:“‘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系,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而要這樣做,就要不憑主觀想象,不憑一時熱情,不憑死的書本,而憑客觀存在的事實,詳細地啃透材料,在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般原理的指導下,從這些材料中引出正確的結論。”毛澤東正是靠實事求是帶領中國共產黨人成功開辟出一條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鄧小平很好地繼承和運用了毛澤東的實事求是思想。
鄧小平因堅持實事求是,曾在政治生涯中遭遇挫折。1933年年初,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遷入中央蘇區后,“左”的政策開始在中央蘇區得到貫徹。思想偏“左”的領導人反對毛澤東等在蘇區所實行的符合實際的政策。他們不但將毛澤東擠出紅軍領導崗位,而且對于其他抵制“左”的政策的人大加排擠、打擊。時任江西會昌中心縣委書記的鄧小平等人堅決貫徹毛澤東的正確主張,面對敵人“圍剿”,不拼硬、不搞“堡壘對堡壘”;他們不同意“動員一切經濟力量為了戰爭”的口號,主張主力紅軍要把打土豪籌款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在土地問題上,他們反對“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的錯誤主張,堅持執行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的正確政策。正是因為在行動中堅持實事求是,抵制了王明的教條主義錯誤,鄧小平被撤了職,受到“黨內最后嚴重警告”處分。隨后,鄧小平被派到樂安縣屬的南村當巡視員。到了樂安不足十天,有關領導怕邊區不安全,又讓鄧小平回到省委。這是鄧小平政治生涯三落三起的“第一落”。
一直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鄧小平一直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新中國成立后,他在主政大西南期間,就根據西南實際情況采取了很多措施,推動了西南地區發展。當時,很多地方出現挨餓現象。有的地方為了填飽肚子,悄悄把地分給老百姓,搞起了變相的“包產到戶”。對這一行為,中央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包產到戶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容易帶來農村的貧富分化,還會出現地主和農民的對立。有人則認為,包產到戶把地給農民種,土地還是屬于國有的,不僅不會損害國家利益,還能夠調動農民積極性。
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鄧小平說:“生產關系究竟以什么形式為最好,恐怕要采取這樣一種態度,就是哪種形式在哪個地方能夠比較容易比較快地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就采取哪種形式;群眾愿意采取哪種形式,就應該采取哪種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來。這都是一些初步的意見,還沒有作最后決定,以后可能不算數。劉伯承同志經常講一句四川話:‘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這是說打仗。我們之所以能夠打敗蔣介石,就是不講老規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況,打贏算數。現在要恢復農業生產,也要看情況,就是在生產關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種固定不變的形式,看用哪種形式能夠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就采用哪種形式。”這段話后來被演繹為“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貓論”,形象表達了鄧小平的求實精神。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實事求是
為了進一步推動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形成廣泛的思想解放運動,1978年下半年,鄧小平視察了東北三省以及唐山和天津等地,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談話。他本人曾形象地稱談話為“點火”,說自己到處點火。在談話中,鄧小平指出,要從實際出發,利用各種現有條件,實現“四個現代化”,切實加速前進的步伐。他特別強調,應該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四個現代化”建設上來。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了工作會議,這次會議是為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準備。會上,在鄧小平、陳云等同志的努力之下,會議沖破了討論經濟問題的事先設定,使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糾正“左”傾錯誤、統一全黨思想成為中心議題。
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講話。他在講話中明確指出,解放思想是當前的重大政治問題,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新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實事求是,并且提出將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四個現代化”建設上來。鄧小平的這個講話為即將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根本指導思想。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會議的主要議題是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圍繞這一議題,全會討論決定了一系列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
針對有人議論自己的派別色彩,1987年3月3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國務卿舒爾茨時表示:“國外有些人過去把我看作是改革派,把別人看作是保守派。我是改革派,不錯。如果要說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保守派,我又是保守派。比較正確地說,我是實事求是派。”
(《向鄧小平學習》《鄧小平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