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暉
摘要:隨著我國減稅降費政策日益發展,企業發展也迎來優良的政策環境與牢靠的制度保護,在一定程度上,減稅降費政策的出臺為企業經營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但是當前,國內外的經濟形勢日益變化,企業在發展建設中,應合理借助減稅降費政策制度,牢牢把握發展良機,優化自身的財務策略,強化財務策略的有效性與實時性,才能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搶占先機,推動企業長足穩定發展。為此,本文主要以我國減稅降費有關政策實施的成就、我國企業在減稅降費中面臨的難題以及我國減稅降費環境中企業財務的基本措施三個方面展開分析,以期為企業長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提高我國社會經濟整體水平。
關鍵詞:減稅降費;企業財務策略;面臨的難題
引言
現階段,我國經濟依然處于發展建設階段,為了促進企業長足發展,經濟昌盛,我國政府結合當前企業的發展建設狀況,先后制定并推出財政政策,然而減稅降費就是主要的財政政策之一,減稅降費政策的出臺,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構建和諧的發展環境,并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能夠減少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危機,為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我國對減稅降費政策給予高度重視,并實時關注企業的發展建設狀況,優化減稅降費政策的推行手段,以期達到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目的。由此可見,探究我國減稅降費與企業財務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減稅降費有關政策實施的成就
(一)在減稅方面
根據我國稅制改革發展態勢,加之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變化,可以發現在稅收方面發生了巨大改變。在其發展歷程中,我國運用許多政策手段,從而幫助企業化解資金難題,減輕企業的經濟壓力,使有關政策符合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順應發展形勢,為推動企業經濟建設奠定良好基礎。根據我國有關數據統計表明,在減稅降費工作實踐過程中,已經取得巨大突破,并發揮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其建設發展過程中,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100158億元,稅收的收入增長至12115億元。在絕對值增加的條件下,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和稅收增長概率具有逐漸減少的態勢,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概率三年的時間降低至0.6%,從整體層面分析,減少幅度比較小,我國稅收收入增長概率在三年中下調4%,相比于國內生產總值,改變幅度也十分的顯著[1]。由此可見,我國推行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在實際的工作中有效展開減稅工作,已經取得不錯的成效。
(二)在降費方面
自2003年以來,我國為了推動企業高效發展,為企業提供相應的政策保障機制,推行有關降費政策措施,使企業的生產負擔有所減輕,并讓企業在建設發展中有了重要的資金支撐,這一舉措的實施,為我國經濟平穩增長奠定堅實基礎。根據我國財政部所公示的信息數據進行分析,在2014——2017年之間,我國政府性基金項目優化四項內容,全國性針對企業行政事業項目優化54項,尤其是2017年減少企業行政事業項目為21項與33項[2]。為此,對有關數據展開分析計算可以發現,我國政府性基金增長概率呈現下降態勢,立足于整體角度,全國性針對企業行政事業項目收費也進一步降低。另外,結合數據分析了解到,我國在推行各項降費政策期間,也打破了許多壁壘,實現了創新突破,能夠達成降費的根本目標,使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愈發穩定。但是在實際的推行中,依然受到不利因素的威脅,對降費政策的實施效果造成不良影響,例如涉及項目收費不當、降費政策執行力度較低、收費項目混亂等,這些原因都會對降費政策的實施帶來不利影響。可見,我國在降費方面依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我國政府應根據當前面臨的缺陷問題,展開系統性分析,制定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還要優化有關政策措施,促進降費政策的有效實施,發揮降費政策的積極作用。
二、我國企業在減稅降費中面臨的難題
(一)減稅降費長效機制無法形成
自1994年以來,我國推行分稅制變革,強化中央政府對于財政的宏觀調控水平[3]。但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經濟機制與財政機制日益完善,基于此,此種形式存在的弊端問題會日益突出,特別是在推行減稅降費政策措施時,容易出現眾多限制性因素,另外,受分稅制的影響,不利于減稅降費目標的實現。然而,最為顯著的現象就是,在企業收入水平減少的情況下,需要承受諸多稅收負擔,這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經濟壓力十分重大,尤其針對正處于發展初期的企業,面臨著更多的阻礙限制。除此之外,受諸多因素的限制,針對能夠在短期時間內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產業而言,會增加政府對其的重視程度,然而那些創新性企業難以得到政府的關注[4]。因此,減稅降費政策的長效機制難以形成,會對創新型企業影響較大,還會使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一定的不良因素,降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二)不能積極實施稅收法定準則
對我國運用稅收法定基本原則的實際運用情況進行分析,稅收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擾,在推行期間存在許多干擾性因素。為此,我國企業存在過度賦稅的現象,這一現象的出現,也與減稅降費政策推行的目的相悖。另外,在減稅降費推行期間,存在一定的隨意性與選擇性,部分有關政策并沒有得到貫徹落實。同時,地方政府存在“費權”情況,無法對此種行為加以有效約束[5]。我國在推行減稅降費政策機制過程中,如若沒有有效的規定,對地方政府的收費權限加以限制,無法確保企業在此項政策中享受更多的權益,也無法有效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為此,怎樣解決這一現象問題,也是我國在推行減稅降費政策時,應首要思考的課題,針對政策實施與企業發展而言意義十分重大。
(三)增加企業經營發展的難度
現階段,企業十分依托于政府的投資,且政府投資也能進一步幫助企業解決許多發展問題,解決部分經濟矛盾,這也成為政府干預的主要手段。但是,企業在實施減稅降費政策時,政府實施投資與主導的條件下,財政投資會進一步強化企業的要素成本[6]。如,在政府強化投資力度的情況下,投資主體有著顯著的特殊性特征,此時會吸引許多的勞動者,就會導致社會勞動成本的增加。針對企業而言,其經營成本也會進一步升高,企業日后的發展更是困難險阻。可以見得,政府在參與期間,會促使工資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導致企業經營與日后建設困難進一步增多,而企業的長足發展也會受到不良干擾,使企業的長足發展成為泡影。
三、我國減稅降費環境中企業財務的基本措施
現如今,我國政府對于稅費具體狀況,相繼頒布有關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并在政策方面,給予企業發展一定的支持,使企業的負擔壓力進一步減少。我國企業作為減稅降費的受益者,企業應該把握住發展契機,合理運用國家政策措施,優化企業的財務政策,才能使企業的發展能力不斷提升。
(一)優化投資措施,推動科技創新發展
根據當前社會發展趨勢,我國減稅降費政策的出臺與推行過程中,不但為企業的經營建設提供了必要的政治保護,還能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與發展建設中,提高和諧的發展環境[7]。基于此,企業需要對我國所出臺的有關政策給予高度重視,通過實時關注的方式了解政策基本內容,并全面掌控政策的有關內容,把握政策發展的基本動態。除此之外,在市場經濟中,由于各個行業的性質并不相同,因此減稅降費的側重點也會發生變化。在此環節中,企業應結合目前的減稅降費政策發展態勢,根據自身的經營特征與實際狀況,對企業投資戰略加以調整優化,明確企業發展建設中的側重點,并實時掌握該項因素,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便利的條件。這就需要企業在投資戰略中,要有戰略性投資攻略與技術性投資攻略,制定好兩項基本攻略,并將其貫徹落實到工作實踐之中,對投資計劃加以規劃,強化工作效率[8]。在展開戰略投資過程中,企業需要完全了解現階段的發展經營情況,對現階段發展態勢展開系統分析,對諸多因素加以考量。同時,還要科學預測未來發展的方向,明確企業未來發展道路,在投資方面,需要對現下的環境因素加以考量,并遵循新時代發展特征,因涉及環保投資以及生態投資等內容,環境問題也成為企業在日后發展中應肩負的社會職責,還包括創新等項目投資也是十分關鍵的內容。企業應結合本身的發展需求,運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加強與當地高校的聯系,構建企業本身的科學研究機構,為企業科技創新與科技優化投資建設等項目工作的展開奠定良好基礎,強化企業的創新能力。與此同時,在減稅降費的環境中,企業應合理運用減稅降費政策措施,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強化企業的經濟效益。為此,企業還要樹立良好的品牌管理意識,不管針對國內市場,還是國外市場,都要積極打造良好的品牌文化,提高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實力,才能確保企業在國內與國外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實現企業的長效發展。另外,在企業技術性投資方面,合理運用減稅降費政策手段,可以為其創造許多發展機遇,重視對創新型項目的投入,推動各項新型項目合理發展。創新作為事物發展的源動力,針對企業也是如此,支持創新項目,積極展開創新型工作,能夠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這就需要企業加大對固定資產的投入,為企業長效發展做好鋪墊。
(二)調整融資措施,優化企業資本結構
在現階段社會經濟形勢發展中,企業應不斷優化自身的財務戰略,在此環節中,企業還要積極發揮減稅降費制度環境的促進作用,強化政策功效,才能為企業本身的發展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然而這些因素的存在,不但可以在投資戰略選取時有效發揮其作用,還能在投資戰略優化時,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此,企業應合理運用這些便利條件,使企業的資本結構體系更加完善,為企業長效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支持,幫助企業盡早實現戰略目標[9]。但是,在企業實際的經營建設中,只單純地依托于一種資本,難以實現發展目標,也不利于其作用功效的發揮,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柱,才能確保企業健康發展。因此,在融資層面中,企業應該不斷開拓融資路徑,使融資工作由過去單一化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然而,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作為融資的主要內容,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隨著減稅降費政策日益發展,我國為了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早在2005年,由中國人民銀行率先帶頭推行降準降息政策,這也為當時的企業發展帶來許多幫助[10]。基于此,企業應該牢牢把握住發展機遇,結合自身的發展需求,對企業融資戰略加以適當優化,擴大融資路徑,確保自身可展開規模化建設的基礎上,為企業日后經營建設做好鋪墊基礎。除此之外,我國在實施減稅降費有關政策措施,這對于推動金融市場的發展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能夠進一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在我國減稅降費政策保障下,推動融資多元化發展進程,可盡快實現融資發展目標,使企業在經營建設中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滿足企業對于自己的需求。并且,相關減稅降費政策制度的落實,也能夠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呈現融資節稅的作用效果,為優化市場環境起到積極的作用。由此可見,企業應該增強對權益資本與債務資本的關注度,并對其展開適當調整、優化與管控,實現高效配置,才能對于當前企業面臨的融資問題加以解決,促進企業長效發展,提高企業的融資能力。
(三)實施股利政策,樹立良好企業形象
在企業財務措施管理中,股利政策作為財務措施的核心內容,良好的鼓勵政策能夠推動企業長足穩定發展。實際上,減稅降費政策可以進一步體現企業實際的經營狀況,反映真實的現狀。與此同時,減稅降費政策和股東的實際利益存在一定的關聯性,企業的品牌形象也受其影響。根據有關數據研究表明,減稅降費政策和減稅幅度存在一定的關聯性,二者之間具有相互制約、相互限制的特征。在我國減稅幅度愈發變大的狀況下,推行減稅降費有關政策的力度也逐漸增加,由此可見減稅降費與減稅幅度存在的內在聯系[11]。除此之外,企業在稅后利潤增減中,各項稅費的增加與降低也存在聯系。如在各項稅費明顯降低時,企業稅后利潤會進一步升高,在此階段,企業選擇股利政策過程中,會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可見,有效掌握減稅降費政策與減稅幅度的內在聯系,可以為企業發展提供便利條件,強化企業品牌形象的塑造。企業在借助選擇機會時,需要根據現下的投資狀況,了解融資具體情況,結合這些外在因素,建立完善的股利制度,將其貫徹落實在相關工作之中。企業合理運用這一舉措,可以滿足各個股東對于經濟利益的追求,使其經濟效益達到最佳化,還能在股東心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使企業獲得股東的信任。在此種良性循環的狀況下,企業能夠持續地發展下去,為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奠定良好的開端。
股利政策成為現階段減稅降費政策下的又一舉措,是企業為自身經濟能力與發展水平應考慮的主要財務措施。股利政策在選取中,應該把企業股東權益納入至考量范疇之中,能夠體現企業目前的經營情況,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經營狀況的經營成果體現整體風格。在社會范圍中,會對企業存在利益關聯的社會大眾中形象造成影響。依照國家稅務總局頒布的《減免稅收政策目錄》中強調,企業所得稅有關減稅項目進行分析,減稅降費政策推行中,企業所得稅獲得減免幅度比較大,減免力度較高[12]。結合企業所得稅、營業稅以及增值稅等諸多稅費減稅的情況分析可以發現,減稅降費政策的推行,能夠使企業稅后利潤不斷提升,為企業建立股利政策,擴大了選取的范圍。基于此,企業應該結合實際的融資需求,對企業股東權益加以維護,從而選取積極、穩定的股利政策,幫助企業制定相關的減稅降費制度內容。
(四)加強精準施策,強化科技創新水平
為了推動初創科技型企業創業投資的進一步發展,在創投企業與天使投資個人根據投資額70%抵扣,應該納稅所得額的稅收優惠政策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并逐漸擴大其適用范圍,確保優化后的企業所得稅小型微利企業有關標準相一致,以便推動社會資金轉向初創科技型企業,為更多初創科技型企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另外,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推動科技創新發展,需要進一步優化企業研發設施費用的上限,增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水平,把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根據75%加計扣除政策推廣應用,全面支撐企業把委托境外產生的研發費用歸入加計扣除業務之中;同時增加高新企業與科技企業虧損結轉的期限,能夠進一步壓縮有關企業科技創新活動的成本支出,增強企業創新能力[13]。還要借助稅費改革調動大眾創新,增加科技成本的轉化概率,由于人力資本會對科技成果轉化利用有著一定的影響,然而企業增加人才教育培訓成本,也會進一步對科技成果轉化利用概率帶來影響,因此把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限額升高至8%,能夠調動企業增加教育培訓經費,重視科技人才教育培訓環節,加快成果轉化。與此同時,還可根據實際狀況,推行國際高端人才稅收差額補貼的相關政策,以此達到人力資本增加的目的,從而減輕企業的經濟壓力。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政府為了給企業發展優化良好的建設環境,在政策與制度建設方面提供保障措施,當前減稅降費政策的推行,在許多方面取得不錯成就,企業應該牢牢把握住時代發展的脈搏,建立行之有效的財務策略,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不斷發展。但是,基于現階段減稅降費環境中,我國企業發展面臨著許多困境難題,主要以減稅降費長效機制無法形成、不能積極實施稅收法定準則、增加企業經營發展的難度等,這些不良因素的限制與阻礙對企業本身的經營與建設造成不利影響。為此,在減稅降費政策實施中,針對面臨著這些問題,企業應該進一步優化自身的投資模式,促進科技創新發展,保障自身的發展地位。另外,有效整合融資措施,完善資本結構,立足于時代發展趨勢,根據企業的經營狀況,制定完善的股利政策,使企業在日后建設發展中有堅實的保障基礎,強化企業的競爭能力,促進企業長足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石寶君.新形勢下的國企人力資源管理創新與變革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03):64–65.
[2]張莉.新形勢下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策略探微[J].中國室內裝飾裝修天地,2019(01):215.
[3]張春雨.我國減稅降費的成效與企業財務策略[J].中國農業會計,2017(09):43–45.
[4]劉潔.我國減稅降費的成效與企業財務策略淺談[J].現代經濟信息,2019(08):288.
[5]張乘源.淺談我國減稅降費的成效與企業財務策略[J].現代商業,2018(34):148–149.
[6]曹淯粳,華樺.我國企業稅費及減稅降費政策分析[J].福建質量管理,2017(13):83.
[7]何代欣,張楓炎.中國減稅降費的作用與關鍵環節[J].經濟縱橫,2019,399(02):55–61.
[8]李慜劼.“減稅降費”推動我國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J].財務與會計,2019(08):41–44.
[9]歷曉君,譚敏,畢紀光.我國小微企業減稅降費政策效應分析[J].黑龍江金融,2019,482(04):41–43.
[10]蘇梅.人才培養模式預見性、小微企業財務管理與減稅降費關聯性的探討[J].會計師,2019(11):79–80.
[11]林子昂,葉秋彤.減稅降費與企業創新水平研究——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例[J].新會計,2019(06):6–10.
[12]蔡昌,朱凱達.我國減稅降費的財政風險及實施路徑研究[J].財政監督,2019(17):15–19.
[13]周靖,戴國華.“減稅降費”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及建議[J].財務與會計,2019(13):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