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佚
最近兩天我一直處于“很喪”的狀態,做事情提不起勁兒來,就想懶著,啥都不想動。腦袋好像變成了年久失修的老機器了,想事情都慢半拍,還容易脫軌,思考到一半回憶到別的事情上去,接著陷入迷茫之中,心情直接進入負面狀態。
這樣的心理狀態,每個月都會出現兩三次,持續時間短,最多也就兩天,見怪不怪。我把它當作心情的回調期,是一種良性的狀態調整。“回調”這詞我是從老姐那學來的,她說沒有只漲不跌的股票,也沒有只跌不漲的股票,在漲停后跌回去往回調整的這段時間就是“回調期”。把心情指數當作股票就能很好理解了,你永遠不會待在谷底,因為明天的心情指數可能還會繼續往下跌;你也永遠不必擔心你已經到達頂峰,因為明天的心情指數可能還會往上爬。起起伏伏就是回調狀態,萬物都有回調期,回調就是為了更好地可持續發展。
因此呢,元氣滿滿地生活好幾天后,我也要給壞情緒放個假,放飛自我式的沮喪、暴躁、焦慮……釋放出這些負面狀態,才能更懂得積極情緒的美妙。
每個上學的日子都要元氣滿滿,每個有陽光的日子都要開心大笑,每個有小伙伴相陪的日子都要快樂生活。一般來說,這就是我的生活原則,用積極情緒主動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什么要不開心?快樂也是這世界上最便宜的東西了!一根冰棒就可以增加心情指數,一頓吃得滿足的美食更是能直接讓心情沖上頂峰。刷一下喜歡的人的視頻能感到心情愉悅,在工作了一會后能有個沙發躺一下更是件幸福得不得了的事。把需求放低一點,再去滿足它。每一項需求在得到滿足時的美好感覺,那種成就感簡直是任何體驗都無可比擬的。
把自己當作下凡歷劫的小仙女小仙男,任何苦難都是一種難得的體驗,畢竟仙人已經是“人上人”,那“苦中苦”還有什么可害怕的呢?又或者,把自己當作流落地球的外星人,把那些破壞好心情的惡意都自動屏蔽掉。在開心的時候就保持好愉快心情,在能量耗盡的時候再把壞心情放出來。
哪有人一直快樂的呢?笑久了臉部肌肉也會發酸的。盈滿則虧,替換上壞心情也是為了給好心情更多的時間休息。孤單、寂寞、悲傷、難過……都會過去,沮喪沮喪就好了。若是還難受著,就哭一哭吧,眼眶有新的眼淚的滋潤灌溉就不會繼續再苦澀著了。孤單是生活送給自己的貴重好茶,好的茶水就是先苦后回甘的;寂寞是我們放在角落里很久沒有理睬的玩具小熊,偶爾拿起抱一下,會有新的治愈能量;悲傷是個壞東西嗎?這是我們萬千情緒中的一種,因為會感到悲傷,所以下次會自動規避把我們碰傷的利器;難過就不必說了,形形色色的悲傷那么多,悲傷與難過總是如影隨形,這是再常見不過的情緒體驗了。
我每個月都要找幾個獨處的時間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把自己被外界污染的心情傾倒出去,才能用新的魔法抹布清洗自己的心情玻璃瓶。習慣這是心情的自我保護機制,明白生活中起起伏伏的心情指數是一種良性調整,就不會擔心大笑過后的沮喪襲來,就不會害怕熱鬧過后突然的落寞。
大喜大悲都是極端的情緒,太過悲傷心理會生病,太過快樂也會給心理造成負擔。到達某個度把自己的壞情緒釋放釋放,讓好心情休息休息。哪能讓好心情全年無休呢?它會罷工的。
編輯/廣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