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
當年我非常喜歡寫信,總是滿懷熱忱地把寫好的信投入郵箱,然后等著遠方的朋友慢慢回復。這種聊天方式雖然慢,但是事事有回應(yīng),萬事皆有回響。
時隔許久,當各種聊天軟件越來越多后,我們對待聊天反而越發(fā)隨意。發(fā)出去的話,對方明明應(yīng)該收到了,卻悄無聲息沒再任何回應(yīng)。只留下等著回復的那個人,捧著手機癡癡地想:這個人怎么又不回我消息了!
群聊里最后一個人略顯尷尬的表情包,點開對話框里孤獨得沒有回復,朋友圈評論過后的無回復應(yīng)答,都讓我們漸漸懷疑人生??此茮]有回復的只是一個聊天消息,但是對于長期不曾見面,依靠社交軟件維持聯(lián)系的人來說,無異于精神上的凌遲處死。
我們宿舍小桑對于這個事情就有不少小桑牌經(jīng)典語錄。“這個人說著去洗澡,洗著洗著人都沒了,難不成當自己是人魚王子,還能變成肥皂泡?”
“還有一聲不吭最氣人,是不是吃了啞巴藥!可這啞巴了關(guān)手什么事,打字又不耽誤?!?/p>
精準吐槽總是那么有含金量,讓人不禁覺得,小桑這孩子絕對是有故事的女同學,不然哪會碰上那么多的失蹤人口……后續(xù)也讓我淚流滿面,因為小桑還說了,跟這些一聊天就消失的人根本不可能發(fā)展社會主義感情,果然,單身青年越來越多不是沒有原因的。
遇到這種情況的當然不止小桑一人,這是目前網(wǎng)絡(luò)社交上存在的流行病之一,那些聊著聊著就沒下文的情況,我們可以稱之為“消失式聊天”。
“消失式聊天”引起的吐槽多之又多,我們當然要對癥下藥,修正這個日益普遍的禮儀病。
一種情況是聊天的時候遇到了其他的事情,消息一多起來難免會忘記些什么??僧敂?shù)次發(fā)生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就應(yīng)該理所應(yīng)當有所警覺,而不是習以為常。忙碌之中看到那些不急著回復的消息,也該摁住對話框,點個“標為未讀”,該忙的事情是得忙,但是忙完了的空閑時間里回個消息也不耽誤事兒。
當然,這種情況下還包含一種大型雙標現(xiàn)場,那就是和好朋友聊天。大家都沒有察覺到聊著聊著就紛紛消失的對方有什么不對勁兒,說不準下次想起來還能接著話題繼續(xù)聊個好久。
另一種情況是根本不想搭理這個人,吃飯、睡覺、上廁所等都作為了客套話,實際上根本不需要這樣,時間都是互相耽誤的,如果不想搭理對方,不如直截了當?shù)卣f一句,“您好,我有事要忙,拜拜?!敝苯亓水斨幸餐嘎冻鰩追挚蜌?,對方也不會再苦苦等待。
在各種聊天APP盛行的年代,我們享受著便捷聊天的同時,卻總會忘了當初那份等待回應(yīng)的心情,所以隔著千山萬水而沒有得到回應(yīng)的我們徒增了許多沮喪。我們沒辦法要求別人,卻可以以身作則,在無形之中影響大家,扼制這種社交病的蔓延,補上這張社交APP禮儀網(wǎng)的洞。
編輯/王語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