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婧
摘 ?要:學用相長的大學生學風即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的學風,具有端正明確的學習動機、踏踏實實的學習態度、刻苦鉆研的學習毅力、精益求精的學習品質、不甘人后的學習精神。大學生是國之嬌子,民族之未來,大學校園對他們知識和能力的培養質量,關乎國家與民族后續人才的質量,自然也關乎其個人的人生價值,而確保高校對大學生培養質量的關鍵性問題,是培養大學生具有學用相長的優良學風。很明顯,用這樣的標準衡量,現下高校大學生的學風是不足的,那么,學用相長的大學生學風從哪里來?本文就此予以議論。
關鍵詞:大學生學風;學用相長;學以致用;學用結合
大學校園是知識的殿堂,人才的搖籃,學子們習得專業知識,增長才干的圣地。在大學學習階段,學校的立德樹人與學子們的墩品儲能必須目標一致、作用力一致、效果最大化。在學校教育教學以學生為本理念下來分析,大學生要格外珍惜大學校園生活,理應對自己所要研習的專業知識不倦求索,以今天對知識的“厚積”,來迎接在未來投身于社會實踐中的“勃發”,乃至養成良好的終身學習的習慣和終身學習的基礎。學用相長的大學生學風即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的學風,具有端正明確的學習動機、踏踏實實的學習態度、刻苦鉆研的學習毅力、精益求精的學習品質、不甘人后的學習精神。很明顯,用這樣的標準衡量,現下高校大學生的學風是不足的。那么,學用相長的大學生學風從哪里來?這就需要認清問題,找到改進對策。
一、大學生學用相長學風不足的表現及原因
(一)大學生學用相長學風不足的表現
其一應付。平時學習不用心,混個老師點名不缺課、老師講過的課程有筆記、考試時突擊背題,能拿個及格成績,對學校組織的報告會、討論會、讀書競賽等學習活動不樂于或不屑于參加,只想按著自己的意愿揮霍學習時間。其二懶惰。不愿意聽課,甚至于逃課,不愿意承擔學習任務,對所學知識能記多少算多少,不愿做細致的思考,不愿做作業,作業抄襲,更有甚者會到網上去下載作業,發現學習問題懶于求教的放在一邊。其三怕碰硬。學習的過程就是刻苦鉆研的過程,想要學會知識,缺乏勤于思考、刻苦思考、乃至拼搏式思考的刻苦鉆研不成,但不愿思考、不求甚解、見硬就回者大有人在。其四不善實踐。學習和應用、知識和能力沒有實現貫通,對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囿于夸夸其談的程度,聯系實際的應用到實務中不足,在社會實踐中的知識與能力不對稱。
(二)大學生學用相長學風不足的主要原因
價值觀是左右人的思想認識的標尺,是人的動機和活動中發揮度量、定向、調適作用的決定性因素,正如此,“學習價值觀”的或偏向于“讀書無用論”,或偏向于“讀書鍍金論”,是大學生學用相長學風不足的主要原因。“讀書無用論”引發大學生“游戲”學習,使得他們的學習觀念淡漠,認為學好學壞都無所謂,反正學習成績與就業和個人的前程并非緊密掛鉤,與其在學校刻苦學習的苦自己,還不如邊學邊玩樂的享受校園生活。“讀書鍍金論”引發大學生投機式學風,不想下苦功夫鉆研知識,還想博得好學生的名譽,拿到畢業證,為將來就業創業取得“資質”。因此,抄襲作業,考試作弊,使得大學生的學風質量出現了很多問題。
二、引導大學生學風向學用相長方向轉化的兩方面主要對策
1.校正學習價值觀,激發學習熱情和自主學習能量
高校應在大學生中普遍和持續開展學習價值觀教育,將學習價值觀教育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應然內容抓實抓好,以學習價值觀的變化來校正大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自主學習能量。正如此觀點:我國目前的大學教育缺失什么?缺失的最主要內容是價值觀教育。價值觀教育具有引領大學生思想行為的重要作用。那么,立足于端正大學生學風問題的視點,就是要引導大學生明確“為什么學習”和“怎樣學習”的問題,把個人的學習思想和學習行為與黨和民族的需要緊密的聯系起來,與追求自我社會價值最大化聯系起來,能夠在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自我使命感的驅使下端正學風,進而在學習中做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的自勉。
2.改變教學模式,拓展用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的渠道和載體
理論聯系實際是我們黨一貫倡導的學風,端正大學生的學風同樣需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改變教學模式,拓展學以致用、用以致學的渠道和載體的對策就建立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密切結合的基礎上。一是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改革辦學模式,如許昌學院凸顯和打造本校辦學特色所構建的“政府主導、學校主體、產業參與、校地互動”的“許昌模式”;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應產業而生、因產業而長、隨產業而興”的特色辦學經驗;重慶科技學院“行業性、地方性、開放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深圳大學構建“與特區地位相匹配”的高水平大學的經驗都值得借鑒;二是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模式,應以教師為引導,以實踐為核心與落腳點,在教學過程中全面立體的展示知識形成和應用的過程。注意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構建和利用好教學實踐基地,給予學生多方面的實踐鍛煉機會;三是將校外的專門人才請進校園講學和演繹實踐中對學生所學知識的利用情況;四是抓實大四的社會實踐,應從學校的角度建立學生實踐聯系單位,不要讓學生“放羊”;五是組織知識競賽和學生社團活動,將實踐能力的內容充實到競賽內容和學生社團活動中。總之,就是要積極探索和采取有益于大學生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的方式方法,引領大學生學風向著學用相長的方向轉變。
參考文獻
[1]王丹丹.關于加強高校學生學風建設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8(11).
[2]李娟.新常態下加強大學生學風建設的路徑[J].西部素質教育,2019(21).
[3]陳榮.淺析加強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學風建設的策略[J].才智,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