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山畫虎掠影"/>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王蔚
1943年秋,王維山在北京稷園(現中山公園)舉辦個人畫展,其展出的50余件作品所繪對象全部為“虎”。①時人稱這次畫展為“王維山虎展”。此展隆重推出一副長十丈、積三年光陰完成的《萬虎圖》。此圖乃是王維山藝術的集大成之作,當時報紙和畫刊都對此次畫展積極宣傳。
2003年9月,北京翰海拍賣公司拍出一件王維山的《萬虎圖》手卷(圖1~圖4),此作由金梁題寫迎首(圖5),張海若題簽,就是當年在稷園首展的《萬虎圖》。后手卷得多位前輩大家鑒賞,無不稱贊畫作之精妙,被譽為“翰林墨寶,大為珍貴”,可見王維山繪事功力之深厚。遺憾的是,王維山生平足跡之不詳,時至今日,筆者遍查繪史書籍,終得王維山生平足跡之略,此奉諸俟考,拋磚引玉。
王維山,名安泰,字維山,后以字行,別號萬虎堂主人,山東省臨清(現臨清市)人。1941年發行的《三六九畫報》曾寫道:“王維山先生現年三十八歲。”②可由此推斷,王維山生于1903年,卒年不詳。
王維山自幼喜愛繪畫,家境優渥,為培養他的繪畫才能提供了良好物質條件。他自幼在私塾受業,少年期便專攻畫虎。“凡遇古今畫虎資料,即罹致觀摩。”③正是對于虎近乎癡迷的喜愛,最終成就其繪虎的高超技藝。
王維山的堂號“萬虎堂主人”還有一段佳話流傳。一日清朝遺老金梁來到王維山畫室,看到他所畫老虎惟妙惟肖,生動傳神,大為稱贊,特贈書匾額曰“萬虎堂”。王維山十分喜愛,便以萬虎堂主人為別號,從此譽播中外。王維山在民國時期就已享譽京城,與張大千、賈敬之并稱“張山、王虎、賈翎毛”三絕。
“其布局山水,宗法太(大)癡,而魄力雄偉,直追宋元。有時并參以己意,使如椽之筆,以中鋒行之。”④王維山宗法元人黃公望,就其作品分析可總結以下三點:
王維山繪畫創作的思想為追求淡雅脫俗的整體面貌,畫面布局師法自然。正如黃公望在《寫山水訣》中提出:“作畫大要,去邪、俗、甜、賴。”其大意就是指作畫要摒棄心中雜念;去除審美中意趣不高令人討厭的東西;避免過分追求繪畫技法的表達,造成畫面死板呆滯,或是匠氣十足;不能過分注重布局營造,直接照搬古人的繪畫技法,使作品缺乏生氣,只圖方便,毫不創新。
王維山繪畫技法追求墨中有色、華而不俗的水墨淡彩畫,作品中的山水技法大都運用大癡道人黃公望的淺絳山水法。淺絳山水指先使用線條勾勒山體外形,再使用水墨皴擦點染增強山體視覺效果,最后以赭石為主色對山體渲染的淡彩山水畫。
淺絳山水創于董北苑,起初不過是水墨畫的一種創新方式,始終沒有獨立出來。“墨韻即足,設色可,不設色亦可。”⑤經歷數百年并無起色,直到黃公望發揚淺絳法,使之形成完整體系。元代文人畫興起,藝術審美從富麗向淡雅轉變。明代王世貞《世苑卮言》:“大癡、黃鶴又一變也。”可見大癡道人黃公望的淺絳法使得中國畫壇的藝術走向為之一變,對后世影響深遠。以淺絳和水墨畫為代表的文人畫,取代了以青綠畫為代表的院體畫。
黃公望的橫幅作品多是平遠式構圖,王維山作品中山水亦多做平遠式構圖。所謂“平遠”最早出現在郭熙的《林泉高致》中,所提出“三遠”即平遠、深遠、高遠。其中“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平遠構圖可以增強空間距離感,做到“咫尺千里”的效果。平遠式構圖方式強調近、中、遠三景,層次分明,內容豐富。所繪對象按照近大遠小的透視關系依次布置在畫面中。由近及遠進行布局,條理清晰,畫面邏輯感強。王維山1943年所繪《雙虎圖》就是這種構圖的代表作。

圖1 萬虎圖手卷(局部一)

圖2 萬虎圖手卷(局部二)

圖3 萬虎圖手卷(局部三)

圖4 萬虎圖手卷(局部四)

圖5 萬虎圖手卷 金梁題字
“采用色澤,亦渾厚可喜,故其畫虎,有如真虎,威虎生動,不可名狀,故每幅繪就,見者莫不驚奇。”⑥王維山繪畫技法全面,不僅精于畫虎,其山水繪畫傳統功力亦深厚。這與其“虛心往來,士大夫,名人耆宿之前,謙恭求益,故人皆樂之交,學因更進”。⑦無疑在繪畫技法上,王維山得到了很多名師指點。同時也有了更多機會見到古代名畫,對古畫的臨摹進一步加強了傳統技法的根基。但是一味臨古不免落入泥古的窘境。王維山“所畫專以筆墨中墨為特長,不墜入時俗匠習,性好游,凡歷名山大川,足跡必至,流連忘返。臨真寫照,日夕不輟。”李可染曾經提出他對待傳統的基本態度,“師古而不泥古,不背棄傳統,也不為傳統所囿。”的確,王維山悟出了傳統繪畫真諦,從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對自然的渴望,師法自然,造化自然。寫生使得畫作面貌充滿活力,不落俗套;勤于臨古,使得畫面布局更加嚴謹,筆墨技法精臻,也是對古人、對傳統的尊重。
王維山是民國時期國畫古法的堅定擁護者,又是國畫改革的踐行者,從其現存作品中可以看出,其用筆用墨之法,是純粹的中國古代傳統繪畫技法,沒有任何西畫的透視和用色技巧。而師古而不泥古是王維山最大的成功之處,其構圖別開生面之處乃是“景虎并重”,并不以弱化背景的手段來突出畫中的老虎。此特點可歸納為以下三方面:首先,所畫老虎是按照所畫背景等比例構圖,即畫遠景時,老虎的比例也會隨之縮小。這種構圖形式在當時動物畫中是一種創新;其次,對于以往充當背景的山水,在畫中賦予了與虎同等的細致刻畫。這就需要畫家對于虎、山水、草石、樹木,皆能繪而精妙,才不至出現敗筆,而王維山恰恰就是這樣的 “全能”畫家。畫作也達到了工寫結合的最高境界;最后,繪畫技法中,以筆法為主,墨法為輔。如虎的畫法,也是用線條勾勒定位,再以墨法設色虎皮,再用筆法畫出皮毛質感。畫中山水所描繪的景致多為典型北方山水特征,大山大水,布景豪邁,山高水長,咫尺千里。飾以淺絳,配合皴法增加山體巍峨嶙峋之感,遠山則以墨法表現。京津畫派的山水畫畫家多用此法。

圖6 雙虎圖
《三六九畫報》主筆汪介夫曾對王維山的藝術作品的高度評價道:“王君為之細求其真像,繪聲繪形,威猛畢肖,布景山水,亦雄偉壯觀,尺幅千里,用太(大)癡筆意,參以自然之法,故其畫乃另有一番風味獨到也。”⑧
從目前資料整理看出王維山的求藝之路,首先是自學方式。主要是通過遍閱繪畫書籍,搜集有關畫虎的資料;對古畫進行臨摹,對技法加以學習揣摩;雖不像“虎癡”張善孖飼虎寫生,但是也做到“廝守活虎,多日不離”⑨的境界。長時間觀察老虎的行為和行動規律,大量的寫生活虎,提高繪畫的藝術水平,才能寫出老虎萬獸之王的儀態,畫面不至呆板匠俗。其次,通過與前輩及畫壇名家切磋藝術。王維山曾拜師何人尚無從考證,但是可以知曉,其生性好學,為人恭謙,得名師指點。金息侯最賞其畫,為其作品題跋最多;溥松窗與他當結為摯友,曾攜作品助展。結交師友不僅提高了王維山的繪畫技藝,通過結交社會名流也提高了其社會影響。
目前,通過查詢雅昌藝術網數據,可知有9件王維山作品在各拍賣公司參拍,但僅此9件作品中,或也不乏偽造之作。這些作品全部集中在1938年至1948年這十年間。1938年一件、1942年兩件、1943年一件、1946年一件、1948年一件、未落年份作品三件。
據現有資料可知,1940年至1943年王維山在北京稷園連續舉辦四次個人畫展。如此密集的舉辦個展,可以說明藝術家對自己的藝術成就十分自信,已經達到自己的預期高度。
40年代初,王維山繪畫風格業已定型。其中創作完成于1943年秋的《萬虎圖》無疑是標志性作品。此件作品是王維山繪畫技藝的集大成表現。該手卷長達長11米,布景以山水相連,畫上共繪出各種形態老虎130余只。虎嘯、虎奔、虎睡、虎游,或立于山巔、或匿于林中、或伏于山洞、或游于急湍,形形色色,蔚為大觀,一張畫中涵蓋了虎的大量姿態。《萬虎圖》或許是王維山一生中空前絕后的作品。一位畫家,用三年的時間專心于一件作品,必將自己平生所學精心運用,《萬虎圖》的創作過程亦是王維山的藝術歷練和升華的過程。1943年前后可以認為是王維山進入藝術成熟的時期,這一時期多有精品之作。
1948年11月8日《申報》報道:“王先生應北平武訓學校董事長上官云相等之請由京赴滬,舉辦‘虎展’數日,為該校募集基金。”根據這次展覽和前邊提到的“北京首展”,兩次畫展展品已知數量達140余件,因此保守推測王維山一生作品數量不會低于200件。隨著時間推移,大部分作品不知去向。
北京市文物公司另藏有一件王維山作品,創作于1943年冬,名為《雙虎圖》軸(圖6)。圖中繪兩虎,一只站立遠眺,另一只立于其側,遠端畫崇山峻嶺,山中飛瀑流湍,近前則是怪石勁草橫出畫面。
畫中背景山水是王維山擅長的淺絳技法,以赭石色為山體主色,淡墨暈染,表現巖石嶙峋質感。山勢巍峨挺拔,瀑布開口簡潔爽快。皴擦點苔恰到好處,給人以似有如無的朦朧美感。瀑布底端留白,位于畫面中段,以沉沉霧靄營造出“無根之山”的高聳巍峨之感,不僅給觀者以想象的空間,而且以留白的手法平順地將遠山景色過渡到中景雙虎之上,增強畫面布局的空間縱深感。
兩只老虎立于溪畔,一只虎背對觀畫者,另一只虎則側面遠望他處,張著嘴,靜靜站在那里。雙虎用工寫結和的手法表現出來。王維山所畫之虎,力求寫出虎的雄武莊重,王者威儀,絕無兇猛駭人之狀。文學中有欲揚先抑之法,畫法亦如此。在布局中取勢平和,繪綺麗俊美之境,與萬獸之王的威嚴雄壯相結合產生強烈視覺沖擊,形成了強烈的藝術對比。虎的威嚴確實被他的畫筆畢肖地表現出來。
近景怪石突兀,勁草數株點綴其上。其作用卻不容小覷。首先,遠端群山偏靠畫面左側,使得整體畫面布局中心左移,而近處的怪石在右側正好起到了壓角作用,使得畫面重心平穩;其次,置怪石于雙虎與觀畫人之間,可以緩沖老虎兇猛之氣,使畫面多了幾分平和之氣;再次,怪石勁草使得畫面更加飽滿,層次更加豐富,給人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感覺。怪石之上的勁草,密而不亂,根根勁健,可以看出畫家不僅能工俊秀,又有老辣堅挺的寫意筆法。其筆墨功力之深厚,鮮有人及,畫面布局更是精心設計。右上款署:“癸未冬月寫于萬虎堂,山左王維山題”。鈐印鑒四枚:萬虎(朱文)、山左古沙邱(朱文)、維山四十后作(朱文)、王氏維山(白文)。
此圖創作于1943年冬,王維山年值不惑,對于他來說,無論是身體還是藝術,應都處在黃金階段,其創作的數量和質量的巔峰期。《雙虎圖》軸,遠觀山水,中觀雙虎,近觀草石,兼以小溪樹木。布景精細,構圖嚴謹。可謂筆墨兼顧,無一廢筆,是畫家用心精品之作。
王維山作品落款一般多題作“山左王維山”(圖7),或“古沙邱王維山”(圖8)。“山左”即指今山東省;至于“古沙邱”,民國《山東臨清縣志》沿襲舊志的觀點說:“商末,紂王盈鉅橋之栗,聚樂于沙丘,查鉅橋在今河北省曲周縣東北,臨清西境,與曲周接壤,臨清又既古沙邱也。”因此,“山左”“古沙邱”即是指山東臨清一帶。
常見印信,從現存作品中,可見主要印信有以下幾種:萬虎(朱文,此印于《萬虎圖》首次出現,圖9)、山左古沙邱(朱文,圖10)、王氏維山(白文,圖11)、維山四十后作(朱文,圖12)。

圖7

圖8

圖9 萬虎 朱文印

圖10 山左古沙邱 朱文印

圖11 王氏維山 白文印

圖12 維山四十后作 朱文印
縱觀民國時期文化界,無疑是一次百家爭鳴,其作用不亞于文藝復興對歐洲文明進程的影響。此時的畫壇上承明清下啟現當代,是繪史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大批優秀藝術家活躍在這一時期。王維山是民國時期京津地區著名的繪虎大家。曾名重一時,可惜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一代名家竟逐漸淡出了后人視線,使人扼腕。謹以此文紀念王維山先生,愿其藝術可以重新廣為所知。
注釋:
①一張名畫[N].申報,1943、11、27(四)
②③④⑥⑦⑧汪介夫.王維山虎展[J].三六九畫報,1941,13:29-30.
⑤清·戴熙習苦齋題畫·畫訓語
⑨重方·王維山作萬虎圖[J].立言畫刊,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