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澤涵
科技金融生態是以科技金融為主體,與科技金融生存發展具有互動關系的外部環境的總和,關系到通過創新和優化金融體系、形式來提高其社會資源配置能力,通過產品和服務推廣的創新和高效轉型可以同時回饋金融業的發展,并可以促進金融業的優化和改革提高競爭力。科技的金融生態環境利用科技金融來支持科技創新,以實現金融工具的協同作用。
科技金融系統的原理是利用多種金融工具通過建立合作模式和機制,實現區域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發展的互惠互利,帶動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
目前,面對更高的創新成本,科技創新公司需要有更好的融資模式來促進其創新和發展。觀念和思想的轉變加速了科技金融的創新,使新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在企業中得到應用。資助科技的最大好處主要在于它可以幫助科技公司使用最佳方案來分配財務資源并降低科技創新的成本。科技金融的投資額與科技創新的速度和科技成果的轉化直接相關。
為了加速企業的現代化和轉型,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科技型企業并促進高質量的企業發展,金融科技公司必須加快創新步伐,并加快將新的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推向市場的步伐。如果科技創新與發展的步伐不能與時俱進,發展勢必會增加相應的金融風險,科技型企業將得不到強有力的金融支持,必將影響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
(1)科技金融政策研究有待進一步加強
關于科技金融政策的研究需要通過整合金融風險控制能力以及大數據集和其他科技發展可能性。由于科技金融發展的不斷深入,我國將進行新一輪的改革與發展,金融領域還將進一步創新和開放,這就是為什么有必要在其前身基礎上繼續進行深入研究的原因。
此外,科技的發展帶來了新的金融模式和新的風險威脅。在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同時,政府監管也必須與時俱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科學研究的進步對財務監督和風險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監管者還必須開拓新領域并在監管方面不斷創新。
目前,多數地區在科技金融方面的政治支持還很落后。與科技創新有關的制度安排、制度設計和具體措施尚無明確的政治方向,因此科技創新缺乏促進增長的動力。
因此,有必要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態科技研究體系,為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激發各方參與者在政策支持下進入該領域的積極性,實現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生態的協調發展,進而獲取更高額的利潤。地方政府促進科技領域的政策研究意義重大。
(2)對科技領域金融產品創新的研究需要進一步發展
由于間接融資仍是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因此,廣泛的商業模式下單一金融產品缺乏內部協調機制,缺乏對科技信息系統和大數據的營銷支持等因素,使金融機構無法滿足科技型企業的財務要求,這些是金融產品供給方面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
因此,我們希望探索科技型企業科技創新以及信貸融資渠道的發展。通過產品設計和系統創新為科技公司構建中間融資平臺。
例如,研究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創建提供科技創新服務的專業機構的選擇途徑,研究用于科技創新的貸款準入標準、風險承受能力,確定科技貸款利率和可變利率原則的機制以及合理的貸款期限。研究和探索針對租賃公司、小額信貸和其他機構進行科技創新的支持模型,并研究諸如知識產權質押之類的新質押方法,以從許多金融服務中構建信貸產品,并促進科技創新中的工業和金融一體化。
(3)科技資本市場研究有待進一步完善
科技創新和創業往往必須經歷研發、創業和工業化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需要財務支持。由于科技創新本身的不確定性以及知識資本成為企業主要資本的原因,科技創新的轉型在各個階段,特別是在初始階段,經常需要尋求投資人和其他風險投資基金的支持,風險資本的進入是與平穩的退出機制和良好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密不可分的,在企業直接融資中將私人資本轉化為公共資本過渡。
科技型企業受益于直接融資,尤其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比例太小,因此,我們希望在多層次上對資本市場服務業創新進行研究,以支持基于企業的發展的產融結合方式。
為了提高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和服務能力,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我們需要做好科技金融創新,促進科學、科技和金融經濟快速有效發展,必須建立和完善科技金融體系,提高科技金融的活力和可行性,使金融能夠更好地發揮其職能和作用,為經濟發展提供金融資本和金融服務,從而促進經濟的快速高效發展。
(1)制定科技金融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調控
出臺與科技金融有關的法律法規可以有效地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條件。企業在開展業務活動時可以受到法律的保證、限制和指導,可以避免法律層面的各種風險并改善融資環境;可以為科技公司創新和發展提供服務,而在扎實而完善的法律體系和金融體系提供的支持下,可以有效地促進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以優化和合理分配金融資源。
現在,中國已經頒布了一項非常重要的法律,即《科技金融基本法》。在頒布該法之前,有關部門開展了許多研究活動,以確保該法規的科學性和高度適用性。但是在制定相關規定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關于科技籌資的法律規范。
為了實現以科技金融帶動提高經濟效率和快速發展的目標,國家應當完善立法程序,以確保在創新和發展科技金融領域獲得高水平的法律保護。
此外,應加快和完善相關的金融科技法規和配套政策,并進一步整合各地的相關政策法規,摒棄其弊端,充分利用其優勢,確保行之有效。關于科技金融發展的理想法律框架應包括以下因素:國家履行宏觀經濟職能、市場受到良好的監管和指導、科技金融領域的積極參與。
(2)加快科技金融共享服務平臺的搭建
高質量、高效用的金融服務平臺應具備以下功能:及時跟進科技金融政策、有關信息和投資數據的整合、分析各種類型的風險、合理分配財務資源以及為科技公司提供財務擔保,確保財務信息的對稱性,確保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進行準確的投資,降低投資風險,并確保科技公司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獲得融資,為科技金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
在建立共享服務的金融平臺時,政府應充分發揮其功能,進行適當管理和監察,并確保及時更新平臺上發布的政策法規、金融產品信息、金融服務信息、金融機構信息,確保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之間建立順暢的聯系,并繼續發展融資渠道,從而推動建立由政府、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積極參與、靈活多樣的投資方式以及渠道多元化的科技金融體系。
應當在政府、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之間進行財務信息的交換,以使社會金融繼續流向科技公司,為科技創新和企業發展提供財務活力,并確保科技公司的發展有足夠的金融支持。
金融機構需要不斷創新和改革,采用先進的數字化金融工具,并推動科技金融服務平臺的轉型。金融機構必須積極實施金融整合和資源優化,以確保與科技公司建立精確的對接關系,進行精確的投資并有效規避投資風險。
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繼續以科技金融為動力,科技金融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困境與突破,完善和改進金融信息交換科技,確保及時獲得投融資信息。
(3)建立以市場為調節機制的多元化科技金融體系
經濟的高效、快速發展需要良好的科技金融體系的支持,但是從當前的融資渠道來看,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金融支持主要來自政府。在貼現貸款和創業基金方面,政府在此過程中發揮了降低風險和管理金融服務渠道的作用,而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并未充分利用其相關情報和作用,但政府的融資支持雖然有很多優點,但也存在很多問題,這一缺點主要表現在政府主導的金融體系中,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數量過于重視,很容易忽略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質量。無法提供高質量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發展的質量。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應在政府監督下進行宏觀調控,建立以市場為基礎的多元化金融科技體系,鼓勵企業之間以及金融機構之間的良性競爭,以實現多元化發展。
科技、金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個主要動力,尤其是在經濟發展達到新標準之后,經濟增長已從快速增長轉變為中速增長。只有通過有效發展科技和金融一體化的機制,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其在經濟發展中的實質用途和支持作用。
(本文作者單位:山東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