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利萍
【摘 要】“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對新聞采編和報道工作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對新聞工作者在采編和報道模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文本闡述了“全媒體+”時代對新聞采編與報道工作的影響,并提出創新“全媒體+”時代下新聞采編與報道的策略。
【關鍵詞】全媒體? ?新聞采編? ?新聞報道
“全媒體+”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推動新聞行業不斷突破自身的局限性,逐漸豐富新聞題材,提升受眾的生活品質。因此,相關新聞工作者必須在“全媒體+”時代下與時俱進,加快新聞采編與報道模式的創新,從而為受眾提供更優質的新聞服務。
一、“全媒體+”時代對新聞采編與報道的影響
1.新聞時效性強。“全媒體+”時代的新聞采編與報道工作比傳統的工作模式更加靈活,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傳統新聞報道中,受眾接收的信息大都來自廣播、電視、報刊等,信息時效性差,未能第一時間掌握當下最新資訊。“全媒體+”時代,互聯網及技術快速發展,大大縮短了新媒體與受眾之間的時空距離,時效性更強,受眾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加廣泛。
2.表現形式豐富。“全媒體+”背景下的新聞采編與報道形式發生巨大轉變,在表現形式上更加豐富多彩,能夠將事件真相有效還原,把握輿論的正確導向,打破信息傳播的局限性,依托全媒體平臺有效地將新聞資源優化整合,提高新聞資源的利用率,通過聲情并茂的新聞報道形式,深入受眾內心,提升新聞的傳播效果,增強受眾的視覺、聽覺體驗。
3.增加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在網絡技術支持下,新聞報道實現在線互動,媒體利用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微博、微視等流量平臺,推動信息的推送和轉發,受眾可以實時接收信息,并在線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升了新聞的互動效果,拓寬了新聞的覆蓋范圍,提升了“全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報道質量。
4.覆蓋范圍廣。“全媒體+”時代下的新聞采編與報道工作覆蓋范圍更加廣泛,在互聯網載體的依托下,將受眾吸引集聚到網絡平臺上,實時接收當下的熱點新聞,受眾通過移動設備端鏈接互聯網,新聞傳播的范圍得以拓寬。
二、“全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工作困境
1.新聞采編人員對新聞內容和價值的把握不到位。融媒時代,新聞傳播向縱深方向發展,但媒體過于注重傳播的形式,忽視內容價值,致使深度新聞作品日益減少。深度新聞報道能夠提升報道的層次性,可有效還原事件真相,深挖事件內涵。由于部分采編人員能力不足,在采編工作中缺乏對新聞事件的深入分析,使受眾難以了解事件真相。因此,在新聞價值的把握上,相關媒體采編人員需要提高綜合素質,加強新聞信息質量把控,不斷豐富新聞報道內容。
2.新聞編輯與制作難以滿足全媒體發展需要。“全媒體+”時代下,對相關采編人員的編輯、制作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當前部分人員專業化程度較低,采制的新聞內容對受眾的吸引力不足,加之缺乏一定的創意,受眾興趣不高。
3.新聞采編人員對全媒體認識不足。就融媒時代下的采編人員工作模式來看,普遍存在對全媒體認識不足,仍沿用傳統的新聞采編和報道模式,主觀認為新興媒體的出現削弱了傳統媒體資源優勢的片面認知,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容易出現偏差,致使全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工作發展緩慢,新聞信息傳播效果不佳。
三、“全媒體+”時代下新聞采編與報道的創新策略
1.重視新聞標題設計,轉變編輯與制作模式。“全媒體+”時代下信息海量增長,要想受眾精準定位新聞的關鍵點,新聞工作者必須創新新聞標題設計,通過新穎的標題吸引受眾的眼球,并配以生動化、口語化的語言,強化新聞報道的宣傳效果。新聞編輯人員可以在新聞標題制作中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其更生動有趣直觀,更好地吸引受眾的眼球,確保整體的報道更為形象化。“全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報道要更加注重受眾的視覺和聽覺體驗,采編人員要積極轉變傳統的工作方式,在內容與語言上實現創新。
2.新聞內容要符合大眾口味,抓住民生話題。“全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報道對象是所有受眾,因此在內容上要盡可能“親民”,秉持貼近群眾的原則,在新聞報道上注入更多的溫暖,加強受眾的情感共鳴,并積極帶動民眾去思考,傳遞正能量。采編人員可以利用全媒體高速傳播的特點,傳播最新資訊,抓住群眾關注的焦點,體現新聞價值。新聞工作者要走進基層,了解群眾真實需求,精準定位新聞采編和報道方向。
3.加強新聞傳播的先進性,創新新聞工作。新聞采編人員要了解“全媒體+”時代下新聞采編與報道的形式,確保體現報道的創新性,利用各類信息技術手段提升新聞傳播效果,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新聞報道內容的先進性。
在融媒時代,要充分整合多媒介平臺資源,可以利用短視頻提升新聞報道傳播效果,重視原創內容,將文字報道轉化為立體的、豐滿的、鮮活的報道,為受眾提供更多選擇的可能性。
4.強化與受眾之間的交流。在“全媒體+”時代,新聞采編與報道工要注重與受眾的互動交流,進而提升新聞報道的效果。通過建立良好溝通交流渠道,便于受眾及時提出反饋意見,促進新聞采編與報道工作不斷優化調整,從而更好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為新聞采編工作者與受眾之間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契機,新聞工作者能夠在報道結束后實時了解受眾的感受,并可以在線分享自身的心得體會,積極引導受眾參與話題討論,從根本上提升受眾對新聞報道的關注度。
四、結論
綜上所述,“全媒體+”時代是信息時代的必然趨勢,進一步促進了新聞資源的整合,并為傳統媒體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新聞采編工作者必須創新工作思路,不斷優化自身工作模式;聚焦社會熱點問題,促進新聞工作者思辨能力的提升,為受眾了解新聞真相提供多元化途徑,推動新聞行業健康長遠發展。
(作者單位:延邊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馬貴明.試析全媒體時代新聞采編與創新報道[J].記者搖籃,2019(11):45-46.
[2]龔萍.“全媒體+”時代的新聞采編與創新報道[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19(20):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