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隱
最近在班級群里大家在討論買什么耳機好,有一位男同學說:“一千塊以下的耳機還是別買了吧,是想要炸耳朵嗎哈哈哈哈。”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心里像是拉上窗簾的房間,一下子全暗了。
我又想起了小意——我曾經最好的朋友。
我們一起出門的時候,我提議說:“不如坐公交車吧。”因為我在腦袋里面一直幻想跟她一起坐在公交車最后排,暖暖的陽光投射在我們身上的場景。在我還在幻想這一幅歲月靜好的畫面的時候,她突然說她從來沒坐過公交車,伸手就打了車。
跟小意一起吃飯的時候,她便宜的菜看都不看,我問她為什么,她說便宜沒好貨,估摸著便宜的不怎么樣,所以就看價格比較高的。而我曾經吃一頓飯只花了5塊錢,在學校一天花個二三十塊錢就非常心疼了。
吃完飯的時候,我正想把我只喝了一點點的奶茶帶走,結果她說:“那東西還帶著干嗎?丟了吧。”
那個時候很流行穿姐妹裝,大家都穿各種同款的衣服鞋子。于是她說我們也穿吧,叫我回去找找有沒有喜歡的。我就打開淘寶找,找了特別久。
第二天下午的時候沒課,她問我找好了沒有,一起去買。我才知道原來她說的“找”,是那種找各種牌子的官網在售,然后直接去店里買。
那天下午,我們買了兩件當季新款的短袖,一人一件,一件接近200塊錢。當時我有點兒心疼,隨口說了一句:“不知道過段時間來買,會不會打折?”她很吃驚地看著我,脫口而出:“這么便宜的衣服還能打折嗎?”我不敢做聲,只能苦笑,我買的短袖都沒有超過100塊的,原價的舍不得買,很多都是折后50元以下的……
聊到小時候的經歷,我說我們小學有些同學過生日的時候,家長就會買好多零食分給班上的每一個同學。她說她小時候生日就是這樣過的,爸爸媽媽還會訂蛋糕分給同學們,后來長大一點兒會請很多好朋友去家里聚會或者去外面唱歌、吃飯。
我小時候為了根冰棍,當街打滾耍賴要買,而且還沒有得逞;她小時候,可樂、露露是整箱整箱往家里搬的。
我18歲生日的時候,才擁有了人生中第一雙耐克鞋;而她從小到大,所有的衣服、鞋子、書包都是耐克、阿迪達斯這種我只能在電視廣告里看見的品牌。
剛學會洗衣服的時候我跟她說:“昨天洗衣服的時候手搓破了。”她一臉不理解地問我:“為什么不送干洗店,洗得也很干凈的。”
有一次我們去吃牛排,她說:“這家西餐廳,我前段時間連續一個月在這里點一樣的套餐,一看到我,他們都可以直接下單了。”
當時我心里就在想:這么貴的地方,我過生日都舍不得讓我媽媽帶我來一次。
有一次學校交課本費,200塊錢,我連續幾天忘帶了,被老師點名了,我只好下課去找她借錢。
后來把錢還給她的時候,她不要,我硬塞給她了。她很無奈,覺得沒有必要分得這么清楚。也許在她看來200塊錢根本不算什么,可是我知道這是我在學校一個多星期的生活費,對我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我不想讓她看低我。
生活中也遇到一些家庭條件真的特好的那種人,不過我也不會有特別的感覺,但跟小意相處下來也是感觸比較大。我知道她不是故意在炫耀,只是她從小到大的經歷讓她覺得全世界的生活都是這個樣子的,她從來沒有吃過生活的苦,她看到的世界都是美好,遇見的人都是好人……也許門當戶對真的很有道理,你的性格、你的觀念很大程度都會受到你從小生活狀況潛移默化帶來的影響。
我骨子里真的很不自信,甚至很容易自卑。所以在無意間聽到同學說我是因為她有錢才跟她在一起玩兒的時候,我特別傷心,并且漸漸地疏遠她,對她越來越冷淡……那時候只是幼稚地想向大家證明我不是因為她家境好才跟她做好朋友的,卻因為這樣,失去了一個那么好的朋友。
因為自卑,所以敏感,所以膽怯,最后失去。
后來經常在想,如果當時家境再好一點兒,會不會就不這么自卑和敏感?會不會就不會失去這個好朋友?會不會能走得更遠一點兒,彼此的回憶更多一些?
編輯/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