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琦
精神障礙患者往往是被忽視的一個群體,由于疾病的特殊性,他們飽受爭議與歧視,人們常常給他們貼上“瘋子”“冷血”“麻木”等負面的標簽,可是,你知道嗎?疾病固然可以令他們短期地喪失理智與控制能力,但是急性期過后,當病情趨于穩定時,他們是一群情感豐富、懂得感恩的人。
作為一名精神科醫生,每天近距離接觸他們,就像參演了一部精彩的電影,有無厘頭,有冷幽默,有感人瞬間……有人說精神障礙患者是失心的天使,他們需要被用心、用愛呵護。與以往只注重對患者藥物治療的理念不同,我們深知人文關懷與社會支持的力量對他們的康復更為重要,對于幫助他們回歸社會可以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希望通過以下幾個有感情、有溫度的小故事讓大家了解不一樣的精神科。

由于精神障礙致殘率高,疾病負擔重,很多家庭經歷了患者病情反復,為其輾轉求醫的心路歷程以后,家長將孩子送進醫院,便不愿多花費精力和財力去關注了。有一些年輕患者經常幾個月僅吃食堂飯菜,看別人吃燒雞饞到沒朋友。這時,我們就是他們的家屬,給他們買水果、烤鴨等食物改善伙食。有的患者精神嚴重衰退,生活自理能力差,洗頭發、洗臉、剪指甲、換衣物等等都需要護理人員幫助完成。
患者小強就是其中之一,他今年23歲,病史6年了,社會功能已經退化,只有他的姨母偶爾打電話問問他的情況,但是很少來看他。有一天,我在查房,小強眼睛直直地盯著我,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徑直向我走來,我本來以為他是不是病情復發了,我本能地向后退了退,做好了防御準備。誰知他操著一口山東腔說:“服務員,能賒賬么?”我真是哭笑不得,趕緊去值班室拿來剛買的玉米腸給他吃。他吃著玉米腸說:“我姨呢?還沒下班呢?”我看著他,說:“是啊,她出差了,過一陣來看你?!?/p>
親情是三餐,是四季,是陪伴。在這里,我們就是你的親人。
為了幫助康復期患者恢復社會功能,我所工作的精神專科醫院設立了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中心,開展了很多康復項目,諸如農療項目、做手工編織、紙巾盒等,患者通過勞動還可以獲取一定報酬。
大龍是參加康復治療的患者之一。他是一名住院多年的老患者,病情很穩定,目前正處于康復期。和其他康復期的患者一樣,適應了住院生活,每天都過得很充實,按時起床,打飯,吃藥,做手工,幫助大家整理床鋪,打掃衛生,閑來無事打打牌,看看電視。每每有做手工賺錢的工作,大龍都會積極參加,掙的錢都存在護士長那里,自己舍不得吃用。其實,他一直有一個小心愿……直到這一天,我們所有人都被感動了。
大龍的媽媽來看他了,年邁的老人弓著背步履蹣跚來到探患區,大龍的母親由于年事已高很少來看他,母子兩人相對而望,彼此噓寒問暖一番。此時,大龍和母親說“媽,我在這做手工能賺錢,我攢了2000塊錢,放護士長那了,一會兒你帶回去買點好吃的?!贝簖埰鹕碚业阶o士長提出自己的2000元錢給了母親。大龍母親猶豫著想留給住院的兒子改善伙食,但是大龍硬塞給了母親,母親有些哽咽。臨走時,母子相望,依依惜別……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老張是一名精神分裂癥患者,已經住院20年了。從我2012年來到這里工作的第一天,他就一直躺在床上。據護士們介紹,他自從腿部受外傷,就再也沒有下地行走過。他唯一的愛好是吸煙,他唯一的要求是點煙,他唯一的活動是在床上坐起來吞云吐霧。
因為生活不能自理,我們為他找了一位康復期的患者大軍照料他的日常起居。由于老張常年臥床,身體各項機能逐漸衰退,他的膽囊里長滿了結石,吃一點油膩的食物就可能導致上吐下瀉。每次打飯,大軍都要把上面的浮油撇去,老張每次腹瀉,大軍都給老張擦身,洗弄臟的衣褲。老張的家人來看他時,總是帶著雞鴨魚肉分給大軍吃。有時,大軍和老張嘮叨瑣事,有時,老張因為大軍不給他吃雞腿發脾氣。但是,他們依舊相互作伴度過住院生活的每一天。
忽然有一天,老張高熱不退,呼吸困難,經過醫生護士的搶救,老張病情好轉,大軍忙前忙后地照顧。但是,老張的身體狀態每況愈下,一天夜晚,老張離開了這個伴他度過20年光陰的地方……老張離開的第二個夜晚,大軍失眠了,病房昏暗的燈光下,他悄悄抹著淚……在看到大軍的情緒變化以后,我們每個人都對他進行了積極的關注,和他聊天,聆聽他的心聲,幫助他走出情緒的陰霾。
隅居生活,相伴即是溫暖……
美國醫生特魯多的墓志銘寫道: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在精神科,我們是“心靈捕手”,在狹小的空間里體會他們的喜與悲,看他們演繹隅居生活的點點滴滴,親情,友情……都是最真實的呈現,我們是醫生,是朋友,亦或是親人,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不斷推行,對于精神障礙患者的診療,我們更加注重患者本人,以患者為中心,關注每個個體的自我意識與內在情感,藥物治療的同時,人文關懷更加不可或缺,應該貫穿于治療的始末。而當有一天患者回歸社會時,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他們,接納他們,給予心理上的支持,點亮他們的心燈。
注:本文故事情節均根據精神科真人真事編寫,經過當事人同意發表。故事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