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摘 要】媒體融合不是一個新話題,卻是一個大話題。全媒體時代促進社會生產生活新模式的產生。媒體必須順勢求新、求融、求變,構建適應時代趨勢的新傳播渠道。讓新聞手段抵達現場,讓新聞作品抵達客戶端,決不是一句空話,全媒體時代的媒體及媒體人應運用“十八般武器”,全副武裝上陣。
【關鍵詞】媒體融合? ?強化宗旨? ?提高技能? ?創新求變
應該說,從媒體融合概念推出至今,大大小小的困惑和探索就未曾停過。
全國各級各類各路媒體,順勢求新求融求變,構建適應時代趨勢的新傳播渠道,讓新聞手段抵達現場,讓新聞作品抵達客戶端。
全媒體時代,意味著媒體平臺和媒體人要拿起“十八般武器”,全副武裝上陣。是全面武裝,更需全新武裝。如何全副武裝奔赴這場媒體融合的盛宴?筆者將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一、從新聞基調上強化宗旨
談融合必須先談定位,要厘清媒體融合的變與不變。
也就是說,不論在哪一塊陣地上,主流媒體的宗旨不變。主流媒體永遠是堂堂正正、乾坤朗朗、聲如洪鐘。
以短視頻平臺為例,起初那里缺少主流媒體聲音。隨著主流媒體進駐快手、抖音等平臺,主旋律新聞傳播的魅力一覽無余,立即在最短的時間內表現出主流媒體極大的影響力、凝聚力與號召力。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不是有你沒我,而是疊加、互補、延伸,應打好“組合拳”、唱好多聲部;并非新聞平臺拓展、傳播形式靈活就失去靈魂、模糊底線、丟了使命、忘了初心。
2019年第6期《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推進媒體融合發展 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著重指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堅持導向為魂,移動為先,內容為王,創新為要。
以政治家的高度與敏感來做新聞,才能確保導向正確、運行規范。也就是說,編采人員必須時刻把新聞宗旨深植于心,全媒體矩陣時刻做到黨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統一,引領正能量,把握主旋律,打好主動仗。這樣,融合之路才會不失聲、不變味、不跑偏。
二、從編采理念上重塑思維
全媒體時代要求紙媒從平面走向立體。現在的人們不再專一紙媒,而是被移動端所牽引,可以隨時看新聞、移動著看新聞,所以紙媒必須發散思維、發奮努力。
進入全媒體模式的前提是醒腦換腦,如下幾點必須要做到。
第一,要清醒。知曉今昔工作差別,清楚增項和減項,清楚紙媒與新媒體在新聞框架中的關系。
第二,要跑動。讓編采思路跟著新興媒體的節奏活躍起來,把編采程序載入新模式,創造新價值。
第三,要效能。傳統紙媒工作不輕松,但節奏還算四平八穩。新媒體則是風生水起,24小時發聲,即時跟上國內外重大新聞的節奏,進行再創作。
第四,要改變。紙媒人相對來說都比較沉靜、嚴謹、有文采、思想深刻,但缺跳躍性。因此最主要的是創新思維。要從被動適應轉變為主動求變,倡導真努力、杜絕假勤奮,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媒體融合走上快車道的創造力。
三、從新聞模式上抓住特色
報紙媒體打造全媒體矩陣,不是僅僅解決大小屏互動問題,也并非是靜、動新聞跨界聯袂這么簡單。紙媒的融合之路,是傳播手法的分類,是人才隊伍的磨合,是產品流程的優化。全媒體矩陣建設是一個特殊工程,抓住特色,才能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那么報紙、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短視頻平臺,分別有什么樣的特點呢?在采編新聞時,如何突出特點呢?筆者有如下幾點粗淺思考:
1.做強報紙厚重感。融媒體時代,紙媒要把政務要聞做響亮、輿論監督做鋒利、深度新聞做透徹、民生新聞做貼心。
借鑒微信體新聞與短視頻體新聞的靈動表達手段,讓紙媒煥發生機。
2.一邊講述紙媒原創一邊打開世界之窗。微信公眾號的部分新聞來源于報紙產品,實現新聞內容的一次采集、多方發布。微信公眾號內容是對報紙新聞的延伸,突出閱讀的便利性。
3.短視頻強調視覺沖擊。就傳播形態而論,短視頻似乎是全員媒體、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效媒體的最佳詮釋者,它可以嵌入到所有媒介和渠道中,以生動、便捷、直觀的方式,全方位呈現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及細節,成為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新的連接方式。短視頻平臺上的新聞也具有新聞要義,卻跳出傳統新聞模式。
四、從技能上多維升級拓展
全副武裝轉型,需要兩條腿走路,第一武裝硬件設備,第二武裝軟件,升級人的功能。
全副武裝的全字意味著全員上陣,全面布局,全能應用。全媒體矩陣建設,是立足原有新聞主體的全方位再造升級,而不是丟掉主業與原班人員,是一職多能,一次采集,多元發布,多維創作。過去紙媒業態如果是八個蘿卜一個坑兒,而今則變成一個蘿卜八個坑。所有人能否快速接受新業務、進入新角色,是決定融合成功的關鍵。
全媒體時代有新的話語平臺,相對于紙媒而言,文字量少了,篇幅小了,智力、體力、財力的投入卻翻倍增長。讓每個人都要勝任多種角色,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能發揮超強的臨門一腳能力,快速剪輯出具有沖擊力的視聽作品,開辟新路,吸引受眾。每一個出色的新聞作品,背后一定有團隊配合的速度與激情。
五、結語
從近年來媒體融合發展的實踐來看,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之間的關系已由初期的“你是你,我是我”的關系,向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方向發展,但要真正實現“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目標,仍需要從生產方式、內容定位、傳播方法、技術突破等方面不斷探索。
全媒體時代,媒體人和新聞機構要想游刃有余,笑立潮頭,需要學習學習再學習,改進改進再改進。善創新,敢斷腕,才有活靈活現。
(作者單位:葫蘆島晚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