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東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貧困地區在發展的過程中多半青年人涌入城市,造成貧困地區學生在發展的過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學生的不良心理沒能得到及時地調整以及引導,易造成學生受到不良情緒的引導,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對學生的成長造成非常巨大的影響。該文以甘肅貧困地區中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例,談論改善其甘肅貧困地區中學生心理簡況狀態的方法與途徑。
關鍵詞:貧困地區? 中學生? 心理健康狀態? 改善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8(a)-0244-03
Effective Way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Poor Areas of Gansu Province
ZHANG Yadong
(Education Bureau of Lintao County, Dingxi, Gansu Province,7305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most of the young people in the poor areas flow into the city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resulting in the lack of parents' company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in the poor areas. Students' bad psychology can not be adjusted and guided in time, which is easy to cause students to be guided by bad emotions and affect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n serious cases, it even has a huge impact on students' growth. Tak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poor areas of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s and ways to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profile.
Key Words: Poor area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tatus; Improvement approach
學生心理健康狀態是決定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而現階段由于經濟的高速發展,多數貧困地區青壯年為提升自身生活水平選擇去城市打工。造成貧困地區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相應的引導人,影響學生成長質量。中學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三觀養成的重要階段。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差會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三觀養成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對于改善貧困地區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研究十分重要與必要。
1? 改善貧困地區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重要性
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助于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從而保證學生更好地在挑戰中不斷提升自身、發展自身。讓自己在生活中不斷成長與完善,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改善貧困地區學生心理健康狀態有以下幾方面的重要因素[1]。
1.1 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學習是保證學生更好成長的重要手段。而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時易使學生的心理抑郁,對學習的積極度降低,甚至在部分學生心情抑郁的情況下易受到不良習慣的影響,如抽煙、喝酒、賭博等。而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能讓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更加理性地分析自身的成長路程,提升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更加積極地提升自身、發展自身。
1.2 提升社會安穩度
在現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部分貧困地區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由于父母的引導,造成其產生壞情緒時采取不良的手段發泄自身的情緒,如校園暴力或者學生不良情緒長時間得不到釋放、壓抑,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改善學生心理健康狀態能輔助學生以更加健康的方式釋放自身的壓力與不良情緒,降低校園暴力等事件的發生,提升社會的安穩度。
1.3 有助于社會長遠發展
學生是社會發展的后備力量,學生的質量在非常大的程度上決定社會的發展質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輔助學生積極地面對生活與學習,提升自身綜合質量,從而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一批積極向上、樂觀、有學識的高質量發展后備力量。
2? 影響貧困地區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因素分析
以甘肅臨洮縣的學生為例,學校學生的結構相對較為復雜,而學生中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多數是留守兒童以及單親家庭。這兩類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與父母相伴的時間較為短暫,娛樂時間較少,加上學生的親戚或者其他長輩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多是溺愛或者疏于管教,造成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相應的人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2]。造成這類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易于出現思想偏激、性格內向、自卑等情況,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
3? 改善貧困地區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有效途徑
學校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之一,需要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措施,從而輔助學生對自身的不良情緒進行引導與發泄,提升學生心理健康質量,讓學生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與學習。
3.1 學科滲入法
心理醫生以及心理教師是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現階段由于我國整體對心理教師的重視程度較低,造成我國心理教師十分稀缺。每個學校心理教師的數量有限,對于學生心理健康引導人物常交由各班班主任以及其他代課教師負責。要求學校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生的動態,并能利用自身的學科內容合理地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引導,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改善自身心理狀態,提升自身心理健康程度[3]。在此過程中學校教師需要提升自身與心理教師的溝通程度,讓心理教師提供相應的建議,輔助教師更好地對學生心理進行引導。
3.2 開設心理輔導課
心理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心理調查問卷,并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學生的主要心理問題。之后學生班主任需要與心理教師進行合作,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活動,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質量。例如,對學生進行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在成長中與父母之間的意見不合矛盾等情況較為突出,教師需要組建類似“爸爸、媽媽,我想對你們說”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泄自身的不良情緒。以及對于部分情況較為嚴重的家庭教師可以與學生家長進行聯系,調節學生與家長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與家長之間更好地進行溝通,提升雙方對對方的認識程度,降低學生心理壓力,使學生更好地成長。
3.3 建立追蹤檔案
學校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多數學生的不良情緒能自行地進行排解或者在教師等人的引導下進行排解,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質量不會產生過大的影響。而部分學生在發展的過程中習慣性的壓抑不良情緒或者利用不合適的手段發泄自身的不良情緒,教師需要按照這些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個人檔案。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利用各種方式輔助學生發泄自身情緒,并不定期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進行調查與分析。教師根據自身的分析結果優化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讓學生在教師的輔助下更好地優化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態,更好地面對生活與學習。
3.4 建立家長溝通平臺
現階段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態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家長的缺失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態進行引導的過程中需要與學生家長之間建立相應的溝通平臺,讓學生在家長與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更好地成長。例如,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習積極性較低,易用不良習慣如抽煙喝酒等方式發泄自身情況。主要是由于父母對學生學習的關注程度較低,教師可以與學生家長進行聯系,并鼓勵學生家長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鼓勵與贊賞,提升學生的個人滿意度,讓學生的心理更好地發展,也讓學生將自身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學習中[4]。
3.5 培養學生鍛煉習慣
身體鍛煉是輔助學生對自身不良情緒進行發泄的重要途徑,教師對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中需要提升對學生鍛煉意識培養的重視程度,讓學生養成合理地鍛煉習慣,以及保證學生在鍛煉的過程中發泄部分不良情緒,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質量。
4? 結語
中學生是我國長久發展的重要后備力量,其發展質量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影響我國長遠發展。而現階段學生心理健康質量較低成為影響學生整體發展質量的重要因素。學校對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質量,并積極地探索更多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從而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讓學生在教師的輔助下更好地發展,更加符合社會的要求,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貢獻出自己更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程佳,朱嘉月,閆世華.2016年西青區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0,35(5):96-98.
[2] 王彩霞.農村寄宿制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探析[J].寧夏教育,2020(5):78-80.
[3] 李婷,王宏,刁華,等.初中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其家庭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0,28(5):746-752.
[4] 黃珊珊.高中生性別角色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江蘇教育,2020(32):48-51.
[5] 寸清翠.民族地區高中生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及團輔干預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9.
[6] 趙素玉.中學生心理健康—性別刻板印象及與性別認同和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8.
[7] 劉曉宇.重點高中學生抑郁癥狀流行狀況及其影響因素[D].安徽醫科大學,2018.
[8] 陳倩.中學生學業壓力、應對方式及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7.
[9] 周鵬.高中生體質狀況與心理健康相關性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6.
[10] 吳榮芳.改善盆困地區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有效途徑與建議[J].考試周刊,2019(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