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萊
【摘 要】廣播新聞編輯積極踐行“四力”,融合轉型,是廣播新聞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從“四力”的內涵和具體要求出發,闡述了廣播新聞編輯融合轉型的舉措和路徑。
【關鍵詞】四力? ?廣播新聞編輯? ?融合轉型
廣播電臺是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陣地,廣播電臺新聞編輯作為廣播新聞的內容生產者,必須根據新時代新要求,主動踐行和增強“四力”,實現融合轉型。
一、增強腳力:新時代對廣播新聞編輯的基本要求
踐行“四力”的根基是增強腳力。廣播新聞編輯應邁開雙腳到基層去,到群眾的生產生活中去。基層是新聞宣傳和廣播內容生產的源頭活水,只有到達現場,才能看到最真實的情況,才能聽到群眾最真實的表達。例如,每年的春耕、秋收期間,吉林鄉村廣播都會派記者、編輯下鄉采訪,在田間地頭、在農家房前屋后,編輯、記者和當地農民親切交流,了解春耕播種的各個環節,親身實地感受農民的豐收喜悅。閉門造車寫不出好文章,有實踐才有發言權,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采訪對象,寫出好新聞。對于廣播新聞編輯來說,親身實踐之后對于稿件的理解、編排、整合更有體會,也更有發言權。
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和社會傳播格局的改變,增強腳力的工作也在不斷創新。在新時代增強腳力,要求廣播新聞編輯深入互聯網,每天分析和復盤眾多數據,從中了解用戶的基本特質,如年齡、性別、職業、喜好及價值取向,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當下的用戶,使之成為推進廣播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同時對時下熱點話題、事件、網絡輿情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從中提煉出新聞價值。廣播新聞編輯要善用新媒體渠道,為廣播新聞提供鮮活的資源。
二、增強眼力:廣播新聞編輯日常編排的必備能力
眼力,在廣播媒體的實踐中,主要是指信息搜集能力、分析能力、辨別能力,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組織新聞內容生產的能力。具體就是指發現新聞事件所包含的社會意義和新聞價值,這恰恰也是主流媒體在新時代應該具備的關鍵價值。
媒體融合已經進入到深度融合階段,各類媒介的傳播速度和廣度遠超出人們想象。廣播新聞編輯應根據信息傳播的新特點,努力掌握互聯網技術能力,具備高度的新聞敏銳度,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在國內外的重大熱點中,尋找、捕捉和辨析出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和信息內容,重新編排、整合,制作出適合廣播新聞播出的新聞內容。
三、增強腦力:踐行廣播新聞編輯的使命擔當
腦力,是廣播新聞編輯政治水平、理論水平的綜合體現。當今時代,價值觀念多元多樣,思想文化潮流激蕩,人人皆媒體,各種信息爆炸式傳播,真假信息混雜,廣播新聞編輯要在紛繁多樣的社會現象中,尋找新聞價值、整合新聞內容,傳播主流價值,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水平和理論素養。
廣播新聞要堅持“政治家辦報”,堅持黨性原則,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以正面宣傳為主,及時準確傳播,廣播新聞編輯自覺做黨的政策的傳播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同時對錯誤現象敢于發聲,敢于亮劍,讓主旋律更高昂,正能量更強勁。廣播新聞編輯尤其要把握好新聞輿論導向。面對熱點突發事件,各種意見表達充斥網絡,不少民眾偏聽偏信亂了陣腳,面對復雜多變的網絡環境,擾亂人心的觀點、說法,廣播新聞編輯應彰顯媒體人的責任,保持獨立思考的精神,適時推出以事實為依據的新聞解讀、背景報道、專家發聲論述,化網絡輿論喧囂為冷靜思考,化偏激為對話,給廣大民眾以正確的輿論引導。
四、增強筆力:廣播新聞編輯融合轉型的實踐
筆力指下筆成文的能力,腳力、眼力、腦力的成果最終都體現在筆力上。新聞稿件編排中,廣播新聞編輯要根據新聞內容的需要,撰寫串聯詞、改寫導語、刪減新聞內容等,都需要新聞編輯妙筆生花。除此之外,移動互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促進了傳播渠道的多元化,傳統意義的筆力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又增添了新的能力要求。
融合傳播需要新的傳播能力的創新升級。以圖文、音頻、視頻等新技術新應用為主的傳播手段成為新時代的傳播主流,廣播新聞編輯與時俱進,創新思維,跟上時代步伐,掌握融媒體多種傳播手段,在傳統新聞編排之外,利用短音頻、短視頻、圖文消息,在多媒體平臺上二次傳播,形成新聞傳播的長尾效應。
例如,吉林鄉村廣播設立的多媒體平臺有微信、微博、抖音、快手、今日頭條。其新聞節目《976城鄉資訊聯播》除了在廣播頻率的節目時段播出之外,在微博上有節目預告;微信上有圖文故事;沐耳APP上有短音頻內容;抖音、快手上有相關的短視頻推介,形成了新聞節目一次采集、多平臺聯動、多元傳播的效果。新媒體平臺聯動的背后是廣播新聞編輯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八般武藝齊上陣”,對于新媒體傳播方式的不斷嘗試和創新。
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吉林省不少地區的農副產品出現滯銷現象,廣播新聞編輯了解到這一線索后,立刻協調記者連線采訪,制作音頻報道,同時對接當地農副產品銷售負責人,在新聞節目中連線,搜集當地滯銷產品的圖片和文字信息,制作宣傳圖文微信,編輯制作短視頻,在抖音和快手上同步宣傳。很快,農產品滯銷變“暢銷”。幫農、助農的多平臺宣傳和實際效果的顯現,極大地提高了吉林鄉村廣播的媒體公信力、傳播力、引導力和影響力。
五、結語
當今社會,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微博、微信、抖音、快手、音頻APP為主的多媒體傳播平臺快速發展,廣播的主流媒體地位受到挑戰,作為廣播新聞節目的主要編排和策劃者,廣播新聞編輯擔負著重要的使命和責任。踐行“四力”,以增強腳力為基礎,深入普通人生產生活的一線,深入各種龐雜信息交織的互聯網絡,獲取最真實的民聲、民意;增強眼力,善于利用各種新媒體手段挖掘新聞線索以及背后的新聞價值,在新聞節目中集中展現;增強腦力,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強化政治敏感,給被各種紛雜信息侵擾的受眾正確的輿論引導;增強筆力,筆力是新聞活動的結果,也是廣播新聞編輯融合多媒體傳播手段轉型升級的最終實踐。
(作者單位:吉林廣播電視臺鄉村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