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淑桂參與志愿服務
呂淑桂,現已退休,1953年生人,2013年開始參與環保。她是果園西社區太極拳隊的隊長,更是一名綠色出行的堅定擁護者。她始終堅持綠色出行理念,倡導3公里以內步行,5公里以內騎車出行,10公里以內的區域公交出行。
每天早上,呂淑桂都會騎上她的代步工具——一輛26寸的自行車去鍛煉。另外,她還會騎著自行車去購物、比賽、開會,等等。筆者問她,在這個年紀還堅持騎車會不會很累?她說:“不會呀,騎自行車是綠色出行的一種方式。它有好幾個好處,第一可以節省開支,邊騎還可以邊看路邊的風景;第二能夠節省時間,想去哪兒,騎上車就走了;第三可以減少污染,綠色環保。”
長年的騎行加體育鍛煉,使呂阿姨的身體素質相當好。在社區舉辦的健步走體育活動中,呂阿姨總是一馬當先,走在隊伍最前面,她的身體素質讓人稱贊。呂阿姨告訴筆者,之前通州區舉行徒步活動,她直接選擇了16公里的最長路段——這對于年輕人來說,在體能上都是一個考驗。許多人走著走著便在競爭中敗下陣來,呂阿姨卻越走越有精神,步履也越來越輕快。她一路走著,盡享身邊美景,輕輕松松地就走完了全程。“我覺得在大自然這天然氧吧里,每一步都是那樣的快樂。”呂阿姨說。

道路比較遠,不適宜騎行的時候,呂阿姨則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她看來,現在的交通網絡很發達,公交管理運營越來越科學,覆蓋面越來越廣,站臺離老百姓的家門口越來越近,大大地減少了乘客的候車時間,人們出行效率大幅提高,智慧公交更是讓公交服務越來越貼心。“公共交通出行還可以花很少的錢坐車去很遠的地方,經濟實惠,性價比高。最重要的是,少開私家車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城市空氣污染,真正做到‘環境保護,人人有責。”呂阿姨告訴筆者。
為了感染更多的人參與到綠色出行的隊伍中來,呂淑桂阿姨報名參加了地鐵志愿者活動,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踐行綠色出行的理念。她每月五次在梨園地鐵站義務值勤,時間段為上下班的高峰期,主要負責站臺內的疏導、指引工作。志愿活動期間,呂阿姨會幫助乘客在自助售票機上充值、買票,在屏蔽門附近查看有沒有乘客越過警示黃線,在屏蔽門關閉時防止乘客進入車廂以及解答乘客提出的問題等等,為維護乘客安全和地鐵良好秩序默默地作著貢獻。
呂阿姨現在已經退休了,時間比較充裕,她經常參加社區組織的綠色出行宣傳活動。她一次次地向身邊的朋友和街坊鄰居宣傳綠色出行的好處,建議大家轉換觀念,倡導大家綠色出行,減少對汽車的使用和依賴。她還呼吁居民愛護好共享單車,她告訴筆者:“現在,共享單車是一種時尚的綠色出行方式,無論是出行還是健身,都非常方便。可是我們身邊有一些人,不夠珍惜愛護它們,甚至蓄意破壞共享單車,這是不對的。我們志愿者經常會在附近轉轉,見到隨意停放的車,就把它擺好,發現被破壞和丟棄的車,就會給相關公司打電話,讓他們拉走維修。”疫情期間,呂阿姨也主動報名成為社區志愿者,協助工作人員測體溫、查門禁,她告訴筆者,志愿者工作每天很忙、很累,但她的心里卻很暖、很甜:“有時候,人家一句‘大媽您辛苦了就能讓我高興老半天。”
呂阿姨說,她有一個愿望:做綠色出行、文明出行的傳播者和踐行者,讓文明之花的種子撒遍城市副中心的每一個角落。
(通州區文明辦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