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龍,田軍平
(甘肅省甘谷縣種子管理站,甘肅甘谷741200)
甘谷縣玉米種植面積1.33萬hm2左右,區域分布較廣,主要集中在渭河川道區和海拔1500 m 以上南北干旱山區。通過對引進的玉米糧飼兼用新品種進行適應性、抗逆性和豐產性區域試驗,篩選出適宜甘谷縣雙壟溝播技術種植的糧飼兼用玉米新品種,為玉米作為糧食食用和飼料加工原材篩選出后備品種,2019年設置了該玉米新品種試驗。
參試玉米品種8 個,以隴單10號為對照(CK),各參試品種如表1 所示。

表1 參試品種
試驗設在甘谷縣金山鎮水家岔村,海拔1700 m,降水量420 mm,是干旱山區。試驗田前茬作物為小麥,土壤質地為黃綿土,土壤肥沃均勻,提前覆蓋黑地膜。播種前施玉米專用肥650 kg/hm2、農家肥38000 kg/hm2。播種期2019年4月18日,間苗5月12日,定苗5月5日,統一留單株,收獲期10月2日。拔節期統一追肥尿素300 kg/hm2,中耕除草4次。試驗田長29 m、寬27 m,面積783 m2,采取全膜雙壟溝播種植。供試玉米品種8 個,小區隨機區組排列,3 次重復,共計24 個小區,小區寬3 m、長8 m,每小區覆雙壟溝地膜,播16行,株距40cm,每行播種15 株,播深15cm,重復間距1 m,小區間距0.5 m,保護行1 m。保護行外全部種植對照品種隴單10號。
從表2 可以看出,隴單10號(CK)生育期最長,為160 d,酒單四號生育期最短,為142 d,較隴單10號(CK)早成熟18 d,其余參試品種較隴單10號(CK)早熟天數較短,在試驗區域半干旱山區都能成熟。
2.2.1 抗病性 隴單10號(CK)感矮花葉病,浩育2號感大斑病,誠信1號感絲黑穗病,其他參試品種沒有發病癥狀,均抗絲黑穗病、紅葉病、黃葉病、大斑病、黑粉病及青枯病(見表2)。

表2 糧飼兼用玉米新品種試驗田間觀察記載

表3 玉米品種引種試驗室內考種記載
2.2.2 抗旱性 在2019年6—8月未見有效降雨的情況下,正值玉米對水分的特別敏感期,即大喇叭口期、吐絲期、抽雄期,隴單10號(CK)、浩育2號、寧單19號抗旱性強;東單818、東(5D)、誠信1號、酒單四號較強;東單606 較差(見表2)。
2.2.3 抗倒伏性 隴單10號(CK)、浩育2號、寧單19號抗倒伏性強,東(5D)、誠信1號抗倒伏性較強,東單818、酒單四號抗倒伏性中等,東單606 抗倒伏性較差(見表2)。
從表3可以看出,寧單19號折合產量17145kg/hm2,較隴單10號(CK)增產3375 kg/hm2,增產24.51%,居第一位。東(5D)折合產量15990 kg/hm2,較隴單10號(CK)增產2220 kg/hm2,增產16.12%,居第二位。浩育2號折合產量15900 kg/hm2,較隴單10號(CK)增產2130 kg/hm2,增產15.47%,居第三位。東單818 折合產量15375 kg/hm2,較隴單10號(CK)增產1605 kg/hm2,增產11.66%,居第四位。隴單10號(CK)折合產量13770 kg/hm2,居第五位。東單606折合產量13252.5 kg/hm2,較隴單10號(CK)減產517.5 kg/hm2,減產3.76%,居第六位。誠信1號折合產量12097.5 kg/hm2,較隴單10號(CK)減產1672.5 kg/hm2,減產12.15%,居第七位。酒單四號折合產量9892.5 kg/hm2,較隴單10號(CK)減產3877.5 kg/hm2,減產28.16%,居第八位。
3.1.1 東單818 株高280cm,穗位高124cm,穗長27cm,禿頂長1cm,半硬粒型,折合產量15375 kg/hm2,無感病,抗旱性較強和抗倒伏性中等。該玉米品種綜合農藝性狀較好,建議下一年參加多點試驗及二陰山區推廣種植。
3.1.2 寧單19 株高250cm,穗位高140cm,穗長30cm,無禿頂,半馬齒型,折合產量17145 kg/hm2,無感病,抗旱性和抗倒伏性均強。該玉米品種綜合農藝性狀突出,建議下一年在二陰山區進行示范推廣。
3.1.3 東(5D) 株高245cm,穗位高120cm,穗長23cm,無禿頂,馬齒型,折合產量15990 kg/hm2,無感病,抗旱性和抗倒伏性均較強。該玉米品種綜合農藝性狀較好,建議下一年在二陰山區進行推廣種植。
3.1.4 浩育2號 株高285cm,穗位高130cm,穗長26cm,禿頂長1cm,半馬齒型,折合產量15900 kg/hm2,感大斑病,抗旱性和抗倒伏性均強。該玉米品種綜合農藝性狀好,建議下一年參加多點試驗及生產示范。
東單606:株高290cm,穗位高151cm,穗長25cm,禿頂長1cm,半馬齒型,折合產量13252.5 kg/hm2,無感病,抗旱性和抗倒伏性均較差。該玉米品種綜合農藝性狀一般,建議不再進行大田示范及二陰山區推廣種植。
3.3.1 酒單4號 株高260cm,穗位高110cm,穗長17cm,禿頂長2cm,半馬齒型,折合產量9892.5 kg/hm2,較隴單10號(CK)產量低28.16%,無感病,抗旱性較強,抗倒伏性中等。綜合農藝性狀較一般,建議在二陰山區不再進行大田試驗及示范工作。
3.3.2 誠信1號 株高260cm,穗位高120cm,穗長23cm,無禿頂,半馬齒型,折合產量12097.5 kg/hm2,較隴單10號(CK)產量低12.15%,感絲黑穗病,抗旱性和抗倒伏性均較強。建議在淺山半干旱山區繼續參加多點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