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陽

美國著名記者伍德沃德近日揭露了美國總統特朗普故意淡化和隱瞞新冠疫情的過程及細節,猶如投下一枚政治炸彈,震撼美國輿論界。歷史上,美國政客當眾撒謊并不罕見,不過當這些謊言被揭穿時,往往成為他們政治生涯的“毒藥”。
自相矛盾終結“麥卡錫恐怖”
“白色恐怖”讓美國人人自危
二戰結束后,美國詫異地發現,原先的盟友蘇聯已經成為自己最大的對手,共產主義思潮在美國開始蔓延,各種工人運動風起云涌,僅1945年全美就發生3.47萬次罷工,150多萬工人參與其中。國內外的形勢使政客們開始擔心“共產主義思想對美國的滲透與顛覆”問題,在此背景下,以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為標志,美蘇冷戰的格局正式形成,美國開始嚴防民眾的政治立場,一場政治運動由此展開。1947年,美國政府下令對250萬公務員進行調查。成千上萬的政府工作人員受到調查、審判。一時間,整個美國人人自危。
麥卡錫主義令這種“白色恐怖”更加嚴重。1950年2月9日,參議員麥卡錫在弗吉尼亞州惠林市發表演講,聲稱美國國務院里隱藏著“共產主義分子”,并聲明自己已經掌握250名共產黨人的名單,他的目標是“清除”“清洗”政府中的“赤色分子”和“粉紅分子”。以他為代表的狂熱分子在美國掀起一場瘋狂運動。無論是政府高官還是科學家乃至文藝界人士,都受到麥卡錫的迫害。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157名教授因為拒絕忠誠宣誓而遭到解聘;原子能之父奧本海默遭到叛國指控和審查;科學家羅森堡夫婦被以向蘇聯泄露原子彈機密的罪名執行死刑;好萊塢幾百名編劇、演員因為上了黑名單而丟掉工作……就連杜魯門政府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國務卿馬歇爾也被麥卡錫定性為“叛徒”“謀殺者”。他認為馬歇爾在雅爾塔會議中蒙蔽羅斯福,幫助蘇聯獲取利益;在中國問題上“出賣國民黨”,致使中國共產黨奪得政權。麥卡錫施加的種種壓力最終迫使馬歇爾辭職。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在麥卡錫橫行的數年中,白宮不敢惹他、國會成為他的私人刑場,媒體更是他的傳聲筒。在這種洗腦式的瘋狂運動中,1954年1月蓋洛普民調顯示,表態“支持麥卡錫”的公眾高達50%,參議院幾乎沒人敢對麥卡錫說半個不字。
但正所謂“盛極而衰”,率先站出來公開挑戰麥卡錫的人出現了,這就是著名記者愛德華·莫羅。二戰期間,莫羅曾站在英國廣播公司樓頂,向美國民眾廣播直播德國對倫敦的轟炸,因此他在美國非常有影響力。對于麥卡錫在政治迫害中的信口開河,莫羅非常不滿和擔憂。但他深知麥卡錫主義對美國輿論界的滲透,自己不能正面硬扛,只能“以巧破敵”。當時莫羅正主持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現在看》節目,于是他花了很長時間,把麥卡錫所有在公開場合講話的錄像帶重新剪輯成30分鐘紀錄片。其中匯編了麥卡錫在各種演講和宣言中自相矛盾的片段,并定名為“關于麥卡錫參議員的報告”,以揭示民主制度最致命的危險并非被懷疑為共產主義者的公民,而是麥卡錫自己。它讓全美民眾從中看清楚麥卡錫的法西斯嘴臉和聽到他矛盾百出的詭辯言論。
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對此非常擔心,不允許這期節目使用公司商標,甚至拒絕為這期節目打廣告。莫羅立場堅定,決定自費在《紐約時報》上購買廣告版面。
1954年3月9日,這期名留青史的《現在看》節目播出了。莫羅用麥卡錫自己的話證明了他的矛盾與不可信任。麥卡錫在公眾的演講和在參議院小組委員會上的質詢畫面,讓公眾認識到麥卡錫欺凌弱小者的形象。莫羅在節目結束的時候總結稱:“這再也不是反對麥卡錫參議員的人保持沉默的時候了。”他還以揭丑者的姿態對美國民眾的沉默態度批評說:“錯誤不在麥卡錫,而在我們自己”。“我們可以不顧我們的傳統和歷史,但我們對這件事的后果不能回避責任。一個共和國的公民不能放棄自己的責任。”
美國輿論由此逆轉
這期節目播出后,麥卡錫的支持率急劇下降。24小時之內,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收到上萬個支持莫羅的電話和電報,公眾對該節目的反饋創下美國有線電視史上的新紀錄。費城切斯特納特黑爾學院歷史系教授威廉姆沃克在2011年出版的《麥卡錫主義和紅色恐懼》專著中提到,很多普通民眾都是在看到莫羅對麥卡錫發起的挑戰和譴責后才有所醒悟,這對麥卡錫的根基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輿論導向的變化激發了麥卡錫反對者的勇氣。美國陸軍率先對麥卡錫的故意刁難說“不”。當時麥卡錫稱新澤西一個陸軍基地“庇護共產黨人”。美國陸軍部則宣稱麥卡錫屢次對陸軍施加壓力,并控訴參議院有意偏袒麥卡錫。最終這場“麥卡錫對陸軍部”的聽證會于1954年4月22日舉行。原本麥卡錫的“行政聽證”是不公開的,他可以肆無忌憚地用謊言指責對手。但莫羅節目導致的輿論變化讓這次聽證會得以全程公開,全美國的媒體都轉播了陸軍部對麥卡錫篡改證據的指控,后者在聽證會上的飛揚跋扈也引起強烈反感。
此后不久,失去公眾支持的麥卡錫很快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艾森豪威爾后悔“匆忙否認”間諜飛機
美國總統在重大國際事務上對公眾撒謊并不罕見,但被當眾抓了現行的情況就不多見了。1960年蘇聯擊落美國U-2間諜飛機后,通過精心設計讓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全球面前暴露了撒謊的面目。
自從U-2高空偵察機于1956年服役以來,美國一直用它窺探蘇聯縱深地區的機密。由于該機可以在兩萬米高空飛行,遠超當時蘇聯戰斗機的作戰高度,因此蘇聯對其恨之入骨卻又無可奈何。但轉機很快就來了。1960年5月1日,隸屬美國中情局的弗朗西斯·鮑爾斯駕駛U-2偵察機從巴基斯坦白沙瓦空軍基地升空,計劃穿越蘇聯領空,拍攝葉卡捷琳堡與普列謝茨克附近的洲際導彈基地,最后在挪威降落。他沒想到的是,蘇軍秘密投入剛服役的薩姆-2防空導彈,在葉卡捷琳堡將這架U-2擊落,鮑爾斯僥幸跳傘逃生后被俘。
蘇聯掌握被擊落的U-2殘骸和鮑爾斯的供詞后,為美國政府“挖了一個大坑”。蘇聯在對外宣布擊落間諜飛機時,故意沒有提到飛行員的任何事情。艾森豪威爾后來在回憶錄中寫道,自己未能估計到鮑爾斯會活著被俘。根據中情局的規定,鮑爾斯應該在飛機墜落時啟動自毀裝置并自殺,鑒于蘇聯方面最初并未提及U-2飛行員的情況,艾森豪威爾政府認為鮑爾斯已經死亡,于是立刻發表聲明稱蘇聯提到的間諜飛機實際上是一架“天氣調查飛機”,由于氧氣系統供應出現問題導致飛行員昏迷后,飛機誤入蘇聯領空。艾森豪威爾宣稱自己不曾授權偵察蘇聯,甚至大言不慚地稱美方“絕對沒有故意侵犯蘇聯的領空,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都不曾有過”。為配合這個彌天大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也發布新聞稿,宣稱一架“為高空氣象研究而設計的U-2飛機”發生故障后失蹤。
當艾森豪威爾政府完整落入這個陷阱后,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于5月7日得意揚揚地對外宣布“我在第一次報告時刻意沒有說那名駕駛員仍然生還……現在看看美國人說了多少蠢話。”蘇聯政府還公布了從U-2偵察機殘骸中找到的照相機,其中清晰地顯示該機拍攝的蘇聯核設施照片。鮑爾斯也活生生地出現在莫斯科記者會上,并供認了自己的間諜使命。艾森豪威爾的謊言在全世界面前被揭穿。
面對如鐵的證據,艾森豪威爾被迫發表聲明承認U-2的偵察飛行是他批準的,一切責任均由他承擔。他后來承認,U-2間諜飛機從立項開始就得到自己的同意,每次偵察飛行也都是他親自批準的。此前幾個月,艾森豪威爾曾下令暫停U-2的偵察行動,但美國情報機構成功說服他繼續批準飛行。這次間諜飛機事件導致美蘇關系嚴重惡化。艾森豪威爾多年后承認,自己在U-2偵察機上的謊言是他擔任總統期間最大的遺憾。“我們的最大錯誤是為掩蓋事實真相而發表了匆忙和不真實的聲明。我被說服干這件事,感到很后悔。我從沒想到撒謊的代價如此高昂,如果事情再發生一次,我寧愿閉嘴,一言不發。”▲
被知名記者揭穿的“北部灣事件”
1964年8月初,時任美國總統約翰遜突然向國會和民眾宣稱,美國驅逐艦在越南北部海域先后于8月2日和4日遭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魚雷艇攻擊,“美艦被迫還擊”。白宮因而要求國會賦予總統更大的戰爭權力“保護美軍的安全”。8月7日,美國國會全票通過“北部灣決議案”,授權約翰遜對北越采取措施。“北部灣事件”由此成為越戰升級的跳板,美國從此對越南大規模增兵,最后陷入戰爭泥沼。
20世紀60年代,美國政府對媒體報道戰爭的管控極為嚴厲,就算那些被允許隨軍前往越南前方采訪的記者,往往也只是“坐在西貢開放空調的舒適簡報室里,喝著啤酒收取五角大樓提供的各種戰況簡報,對官方的說法照單全收”。因此當時美國所有媒體都一面倒地支持約翰遜,連向來標榜自由傳統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也跟著搖旗吶喊,約翰遜說什么它們就相信什么,白宮發什么聲明它們就登什么新聞,從來沒人質疑“北部灣事件”的真偽。
首先對約翰遜版本的“北部灣事件”提出質疑的是獨立新聞人史東。當時他是最受美國民眾歡迎的獨立新聞工作者,于20世紀50年代自行創辦雜志《史東周刊》,成為美國政府最頭痛的記者,但在民間和媒體圈中頗有聲望。這份油印粗糙的雜志,在越戰期間獲得極高的影響力,人們從他的筆下能找到主流傳媒上看不到的消息。
據稱,史東的辦公室就設在自家書房,他揭露美國政府的每一篇文章并不是在新聞一線跑出來的,而是坐在家中大量閱讀政府公開的所有文件檔案以及政客在媒體上的公開講話,然后花很長的時間去梳理、比對和查證,最后找出破綻,揭穿謊言。“北部灣事件”后,史東對比美國政府多個部門的公報內容后發現存在差異,他仔細分析后認為其中顯示約翰遜政府在弄虛作假,尤其是8月4日所謂“美國軍艦被北越魚雷艇襲擊”是子虛烏有。
盡管約翰遜政府迅速否認了史東的報道,但懷疑的種子已經埋下。隨著美軍在越戰中陷入泥潭,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調查事件真相。1965年,約翰遜被迫承認美軍艦艇“可能是在向鯨魚而非北越魚雷艇開炮”。1971年,《紐約時報》獲得的五角大樓文件首次承認該事件系美方的夸大和虛構。2005年美國國家安全局發布的解密檔案記錄了當年美國軍艦的通話,其中清晰地顯示,北越沒有發起挑釁,8月2日的海上沖突是由美方開炮引起的,8月4日美艦附近“很大可能”根本沒有北越軍艦。▲
環球時報20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