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下社會發生巨大變革的偉大時代,國家給予了工藝美術前所未有的重視,給予了許多宏觀政策的扶持,工藝美術的發展也面臨著市場機制逐步完善、學術理論研究不斷深入、各種媒介交互發達、公共藝術創作移植等多種機遇。然而,工藝美術本身也存在諸多問題,在不同的層面制約著工藝美術的發展。通過對工藝美術現狀、存在問題和發展前景的分析,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提出合理化建議,倡導批判地繼承傳統、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作生發,建議建立健全市場化的運行機制,強化學術建設,搞好公共管理服務,為工藝美術的發展梳理一個較為明確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 工藝美術;市場機制;公共藝術;模式改變;手工制作
[中圖分類號]J502? ? ? ? ? ? ?[文章標志碼] A? ? ? ?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0)2-0016-06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陳培一.中國當代工藝美術問題之研究[J].天工,2020(2):16-21.
歷經五六千年悠久歷史的中國工藝美術,發展到了今天,一方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嚴重的生存危機。其實,我個人對“工藝美術”這個提法是不認同的,認為它不科學、不嚴謹,不是學術的分野。但是,保留個人意見,還是尊重這個沿襲了六七十年的說法,仍稱之為“工藝美術”。至于這個龐大的藝術品類到底應該叫什么,則另當別論。
關于中國工藝美術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將通過現狀分析和前景分析兩個部分來呈現。
一、對中國工藝美術現狀的分析
(一)面臨的機遇
當代工藝美術所面臨的機遇,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宏觀的國家政策扶持
當今是一個社會變革的偉大時代。對于工藝美術事業,國家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空前的政策扶持力度和經濟投資力度在不斷地加大。各種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確立,相關場館的建設,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審批,以及各級工藝美術大師的評比和各種評選、表彰制度等活動的接踵展開,提高了工藝美術從業者的身份與榮譽感,這些都從宏觀的角度反映了工藝美術行業的空前繁榮。
2.市場機制的逐步完善
此起彼伏的各種展覽、展示會,遍地開花的專業、非專業的銷售市場和網點,各種銷售手段和銷售渠道的拓展,專業會展機構和職業經營者的產生,從市場這個微觀角度反映了工藝美術行業的逐步健全。各地的工藝美術城、雕刻城、雕刻中心、百工坊等,既是工藝美術品的展覽場地,也是規模龐大的工藝美術集散地和較為專業的交易市場。
3.學術理論研究
從學術理論建設的層面來說,各類工藝美術理論研究文集和作品集都大量出版。其中,有會展作品集和工藝美術家的作品集。許多理論工作者和評論家在工藝美術研究領域辛勤耕耘,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對中國工藝美術的歷史、創作經驗以及所取得的成就進行了有效的總結與梳理。諸如楊文會主編的《河北民間藝術及歷史文化研究系列叢書》,曹春生、陳麗萍編著的《景德鎮雕塑瓷藝》,黃寶慶、王琥、汪天亮編著的《福建工藝美術史》,汪天亮編著的《福州漆藝術》,陳志民、翁木順編著的《朝陽剪紙》,曾應楓、陸穗崗編著的《廣州牙雕》,鉉緒秦、李彥蒼編著的《中國工藝美術商品學》,河北省工藝美術協會編輯出版的《河北省工藝美術精品集》,安徽省工藝美術學會編輯出版的《安徽工藝美術60年》,潮州市群藝館編印的《潮州大吳泥塑》等。
還有一個可喜的局面,就是一些工藝美術從業人員也開始參與理論文章的創作,著書立說,從傳統(或者家族)工藝傳承、創作經驗總結、傳統工藝的創新與發展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既動手又動腦。以河北省曲陽縣為例。例如,甄彥倉編著的《靜思錄》,看似一部寓言集,其實是作者對人生、對社會的深度咀嚼與思考,頗具哲理。劉同保編著的《曲陽·雕塑·我》,堪稱工藝美術家編著的力作,具有較高的學術水準。楊躍武編著的《問路·曲陽雕塑·產業》則從一個較高的層面,考慮了曲陽雕刻藝術產業的現狀與未來發展前景。高英坡(與陳培一合作)編著的《曲陽雕塑文化藝術史》,則是對三千年曲陽雕刻歷史、文化的全景式論述,既有歷史脈絡的梳理,也有時代特征的描述,更有與西方雕塑藝術的同位坐標比對。
4.各種傳播媒介的積極介入
大眾傳播媒介的發達,也是行業繁榮的一個重要標志。專業、非專業的報紙、雜志,其中有公開出版物,也有內部交流的印刷品。電視、互聯網的傳播力度,各種會展資訊材料、海報、招貼等,甚至街頭的燈箱廣告、路牌廣告、流動的公共汽車車身,都成為了工藝美術傳播的載體。另外,個人的著作也是一種小眾傳播。
5.公共藝術的積極介入
由于城市建設發展的需要,公共藝術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項目。為了突出地方文化,彰顯地域色彩,一些工藝美術形式和元素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創作之中,成為一道別致的亮麗風景。如江西、河北、廣東等陶瓷產業基地,已經成功將傳統的陶瓷文化元素巧妙地嫁接到了城市的公共藝術作品之中,從而確立了本土化的公共藝術語言。例如,廣州美術學院教授魏華立足于佛山石灣,通過積極的藝術實踐,逐步創建了具有佛山本土陶藝特色的公共藝術圖式。他所編著的《具象形態——魏華雕塑藝術》和《介入空間——魏華環境藝術》,主要講述了佛山傳統陶藝通過藝術家的空間置換而介入當代公共藝術的過程。
(二)發展趨勢
當前工藝美術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創作和經營兩個方面。
1.創作方面
(1)手段。創作手段越來越豐富,不僅傳統的工藝得以繼承發展,而且新的手段不斷被應用到創作之中。如3D打印機的應用。
(2)工具。創作、生產的工具越來越現代化,生產效率越來越高,從業者的勞動強度越來越小。如各種雕刻機的廣泛使用。
(3)題材。不僅傳統的神仙佛道、才子佳人的題材得以延續,而且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特點,出現了切入當代生活、對當代生活有所反映和關照、反映個人生活和情感體驗的作品。
(4)方向。工藝美術師或受學院藝術的間接影響,或者直接到院校里去進修、深造,參加各種培訓班,接受了院校的藝術思想和造型觀念,在創作上有向學院藝術發展或者與其結合的趨勢。
2.經營方面
(1)體制寬松。國家放寬了對工商業的管理,從政策上體現了寬松、扶持,只要照章納稅,守法經營,守誠信,重信譽,遵守社會公德和行業規范,都可任由自主經營、自主發展,盡情施展和發揮各自的經營能力。
(2)模式變革。目前,工藝美術企業的結構基本上由家庭作坊發展到了家族企業的階段。以血緣、因緣、地緣維系著這個產業、事業的發展。現代化企業的運營模式在工藝美術界還處于探索階段,經濟聯合體的形式也較少,但向現代企業制度轉化已漸成趨勢,也勢在必行。
(3)價格自由。價格決定了市場。只要賣得出去,價格任定,自由度極大。
(4)市場發達。市場很發達,各種專業、非專業的工藝品商城和市場充斥全國,各種經營性人才和資金不斷地進入工藝美術營銷這個領域。
(三)存在的問題
當前工藝美術所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資源儲備、人才儲備、創作方向、市場經營和環境污染五個方面。
1.資源儲備
當前,工藝美術所面臨的最為重要的問題,就是資源的困乏、貧竭,創作原材料到了極度匱乏的境地。一方面,是由于封山、育林、環境保護、資源保護等條件所致;另一方面,有些物種、礦產的滅絕或者瀕臨滅絕,不可再生,或者短時期不能再生,造成了某些工藝美術品種成為絕響。如象牙、和田玉、紫砂泥等工藝原材料都已告罄。? 同時,傳統工藝美術自身的生命力不強,競爭力不強,造血機能不完備,缺乏一定持續發展的能力。
2.人才儲備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技藝傳承的問題。有些傳統工藝成為絕藝,被老一代保守的工匠帶進棺材;另外,由于從業狀況的艱辛,工作條件又累又臟,討生活不易,賺錢太辛苦,生產環境太惡劣,出名太不易,前景太渺茫,一些產區的年輕人不愿再從事這個祖輩相傳的行業。有的工藝美術品種面臨后繼無人的危險。其中,石雕行業的情況最為嚴重。
3.創作方向
雖然技術高度發展、工具日益先進、思想充分自由、材料相對豐富,但工藝美術行業還是精品難尋,佳作不多。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手工制作式微。工藝美術最重要的優點、特點就是手工制作。但是,手工制作卻已逐步消亡,被機械加工所取代。手工制作的沒落,傳統的創作手段、技藝的逐步喪失,從根本上導致了工藝美術的萎縮,喪失了原有的生命力,其創作生態遭到了根本性的破壞。
(2)與學院技術的結合。與學院派藝術的結合或者受其影響,使工藝美術失去了原本的、應有的特色,傳統工藝美術的特色不再,當然也就失去了其原本的生命力。傳統工藝美術的造型、風格向學院藝術、當代藝術靠攏,語言、風格、加工工藝發生的重大變化,從而使之變得不再純粹。因為,二者的創作思想、審美標準和創作手段都背道而馳。與學院派的藝術作品相比,當今的工藝美術創作造型不嚴謹,語言不成熟,手段蒼白無力,思想深度不夠。而與傳統的、歷史的工藝美術作品相比,當前的工藝美術師對材質的理解、把握明顯不夠,不能完全充分掌握材料的性能,發掘材質之美,缺“相石”之功,構思不巧,立意平平,表現膚淺。可惜、可悲的是,年輕的工藝美術家卻沒有從自身找原因,而是執迷不悟,熱衷于“邯鄲學步”,紛紛去學院進修、參加學院舉辦的各種學習班,在這個泥坑里越陷越深。
(3)過分炫技。在創作中,缺乏對“度”的把握,不知道何時罷手。而是將自己的工藝技能全部施展到作品上去,缺乏對創作主題、思想內涵的錘煉。往往內容與形式不能統一,或者形式大于內容。
(4)創新無路。創新是各個藝術創作領域的主要話題,也是大家都在積極努力、探索的方向。但是,總的來看,當前的創新還是存在著嚴重的問題。當代藝術的創新表現在多材質、多技術、多媒材的混搭構造方面,和在法律、道德邊緣游走的行為藝術方面,或者違反人類自然審美的狂怪之舉上。工藝美術的創新,表現在跟隨當代藝術之風,向追求造型夸張、形體變化、手段綜合、題材寬泛的方向發展。
4.市場混亂
工藝美術的銷售市場雖然很多,但是很亂,不專業,銷售的渠道并不暢通,銷售情況并不好。各種工藝美術城、雕刻城或者百工坊之類的集散地,往往是只有開業或者舉辦活動,或者領導視察之時才會車馬盈門,而大部分的時間卻是門可羅雀的冷清局面,形同虛設,根本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嚴重地浪費和消耗了大量資源。況且,大部分展覽的開幕式就是閉幕式,而且還存在參展就能獲獎的不嚴謹現象。這些狀況,不僅加深了社會對這個行業的不信任程度,也消解了工藝美術家的自信心。
缺乏一個科學的價格評價體系。價格的混亂,導致了不正當競爭現象的加劇,致使價格越來越低,行業的整體利益受損。產品不僅沒有利益,附加值極低,而且到了僅僅收回成本,甚至賠本的境地。這種現象,在河北曲陽、山東嘉祥等地最為嚴重。
缺乏有效的中間代理機制,更缺乏這樣的代理商和代理人。工藝美術家、生產廠商與市場之間呈空虛的狀態,缺乏互信,既不能直接合作,也缺乏有效的中間平臺。一些行業組織和會展公司的操作不當,使這個市場更加低迷。
由于各種大師的評比活動此起彼伏,致使許多人為應對此事而荒廢或者耽誤了創作。一旦評上了大師,其作品價格就會飆升,漫天要價,也造成了有價無市的尷尬局面。評上大師,作品同樣也無人問津。大師的評比活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導致了創作者的不安心,既影響了創作,也擾亂了市場。事實上,當遍地都是“大師”時,則恰恰證明了大師的嚴重缺失。真正的大師,應該是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是對工藝美術具有很深的研究,能夠開創一代新風、對行業產生引領、對工藝美術事業具有重大貢獻的宗師。
5.環境污染
工藝美術行業所面臨的嚴峻問題,就是環境污染嚴重,勞動保護的條件極低,或者根本不注重勞動保護,缺乏有效的治理或者整改手段。如石雕、木雕、大漆、特種工藝等存在著嚴重污染環境、損害人體健康的因素,而這些工業品種的特點也限制了這些工藝美術品種的發展。
(四)當前的狀態
由于上述幾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當前的工藝美術作品呈現出如下狀態。
1.藝術創作不嚴謹
在藝術創作、加工制作方面,要么粗制濫造,要么逞奇技淫巧,浪費原材料,要么盲目亂撞、迷失方向,要么脫離生活,涉入生活不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而導致了學者專家不認可,消費者不買賬,最終則導致了流通環節的不暢,即市場經營出現了問題。
2.工藝美術市場前景堪憂,不容樂觀
一方面,工藝美術師大多受市場的驅使而過分注重市場效益。市場的無序化競爭,使產品泛濫,粗制濫造現象嚴重,原材料浪費嚴重。再加上,由于物價上漲,導致了工薪增高、原材料漲價,加工成本增高,利潤空間小,產品附加值低。另一方面,雖然各種媒體不斷大肆炒作,“收藏熱”也不斷升溫,但整體前景并不看好,生產者和終端市場的通道并未真正打通。絕大部分、普通的工藝作品則陷入了困頓,少有問津。
二、對中國工藝美術前景的分析
(一)發展方向
1.明確發展方向
明確發展方向,就是要認清工藝美術的本質,工藝美術之“美”在何處,魅力在何處,其價值就在何處。工藝美術之美,應該先是對人工之美——工藝的欣賞,其次才是對原材料材質美的品味。否則,就沒有產生工藝美術的必要,而直接欣賞原石、原木就可以了。
中國傳統的工藝美術與西方的不同,自有尊重自然材料、不逞奇技淫巧、崇尚天趣的創作原則。說白了,就是“應物象形”、隨類賦彩,就是因材施藝,而不是因藝而選材、制材。就是要提高“相石”“相木”之功,要在充分了解原材料的性能和形狀的基礎上,多借其形,而巧施工藝,妙手而偶得。創作的內容和題材,應根據原材料的形狀而定。然而,這個優秀的傳統目前幾近喪失,應該大力倡導恢復而且發揚光大。
必須要提出的是,不僅要繼承優良的傳統,而且更要珍惜所有的原材料,一點一滴都要物盡其用,不得浪費。因為,用一點,少一點,有些資源不能再生。
2.明確創作目標
明確創作目標,就是明確工藝美術創作所追求的目標。說白了就是要明白“為何而戰”,要干什么,要達到什么目的。從事工藝美術創作,不外乎有幾種結果:掙錢養家,發財致富,評選大師,名利雙收,創作自娛。所選擇的目標不一樣,所付出的努力不一樣,所獲得的結果也是不同的。
(二)堅持創作
1.繼承傳統
如何繼承傳統,很顯然是一個核心問題,是重點中的重點,是探討、持續了很久的一個老話題。但是,這個話題歷久彌新,每個時代都有不同階段的解讀。
我個人,較為推崇明末清初的四大名僧之一的藝術巨匠石濤對傳統繼承的方式。石濤是在藝術創作和藝術繼承上反對因循守舊、泥古不化的主將,主張以造化為師,以自然為師,注重畫家對山川自然的感受,注重對生活的體驗與把握,更推崇對生活的發現,給陳腐守舊、死氣沉沉的畫壇帶來了一股新鮮的生機和活力,開啟了中國繪畫藝術追求自家面目、批判地繼承傳統以開拓創新的不二法門。石濤說成法束縛于人,世人皆被成法所障眼目,而不知道天地是在永不停息地運轉著,在不停地變化著。成法是古人繪畫經驗的總結,是后人進入藝術殿堂的橋梁與工具。但必須對成法進行思量,在藝術實踐中不為前人的經驗所束縛才能有所創新。任何事物,有規矩也有變通,知道了它的規矩,更要了解它的靈活,不可墨守陳規。
石濤推崇“至人無法”,認為至人與天地精神獨相往來,于物無所待,于物無所限,于法又無所不用,舉手投足盡在法中,“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無處不與法合,看起來好像是無法一樣。其實不然,“非無法也”,而實際上“法”依然存在。這種看起來并不存在的法,所謂“無法而法,乃為至法”。“無法之法”是石濤藝術創作實踐的總結,也是他的藝術主張和對待傳統的態度。石濤認為,應該繼承前人體驗生活、把握自然、發現生活的方法和能力,應該師其心而不應師其跡。鄭板橋在一則題跋中盛贊道:“石濤畫竹,好野戰,略無紀律,而紀律自在其中。燮為江君潁長作此大幅,極力仿之,橫涂豎抹,要自筆筆在法中,未能一筆逾于法外。”
繼承傳統,不能囫圇吞棗,而是要經過分析后,批判地、有選擇地繼承。藝術創作,就是要不拘泥于任何的成法,更不可陷入某種程式,要根據創作的主題和內容,選擇合適的表現方法,選擇與之相宜的材料、手段和形式。
2.借鑒與吸收
對于其他姊妹藝術的借鑒與吸收,比如書畫藝術、學院藝術、當代藝術,或者其他門類的工藝美術等,要學習、借鑒的是其創作思想、創作方法,而不是其具體的表現手段、表現形式、藝術樣式,或者具體的元素。不是師其然,而是師其所以然。要消除當代藝術、學院藝術對工藝美術的不良影響,保持工藝美術的原本特色,是當前非常重要的課題。
不管是當代藝術,還是工藝美術,任何一件藝術作品,都需要借助于工藝和材料來成型,都先需要“技”,而后“由技入道”,工藝的價值不可或缺,材料之美和工藝之美俱已蘊含其中。傳統工藝美術與當代藝術之間的區別,不在材料的選擇與使用,不在題材與內容的選擇,而在于造型、思想和處理手段,在于創作完成后的藝術效果,在于一個“度”的把握。所謂工藝美術重“技”,當代藝術重“道”,具體的呈現就在于對材料的使用所達到的效果。藝術價值高于原材料價值,則為工藝美術。藝術創作的目的,就是提高材料的附加值,做不到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就是創作的失敗。
3.創新謀變
創新必須在吃透傳統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創作有兩個向度,一個是對湮沒、失傳的傳統的研究、恢復與生發,一個是在本地區、本行業、本工藝品種之上尋找突破口,尋找新的創作支點。如內容、題材、形式、技法、語言等的拓展。看似兩回事,其實還是一回事。就是要在傳統上長期下功夫,不可浮躁,急于求成,否則會事倍而功微,沒有成效。關于如何繼承傳統,如何創新,如何與學院藝術結合,則是一個全行業長期面臨的話題。
創新有個最基本的原則,也是最高的要求,就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在傳統的基礎上生發,而不是憑空臆造,不是“無”中生“有”,而是“有”的生發,與原傳統一定存在某種內在或者外在的聯系。創新的東西,一定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支持你不斷生發,而不是曇花一現,難以為繼。偶爾的突發奇想,不是創新。
目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態較為普遍。大家沒有在繼承傳統上狠下功夫,而是醉心于“奇思妙想”或突發奇想,這樣就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滑越遠。
(三)建立健全市場運行機制
市場運行機制的健全,其關鍵并不在市場這一方面,而是需要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市場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
1.生產
傳統的生產模式已不再適合今天的工藝美術事業的發展,不符合時代對工藝美術事業的要求。所以,傳統的生產模式要改革,要逐步實現產業的升級換代。只有聯合起來,組織起來,不再單兵作戰,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發揮各自的優勢與能量,將特色做足、做強,實現生產的產業化、專業化和規模化,而不是簡單的工業化,工藝美術才有出路。在這個方面,福建惠安和莆田等地,做得較好。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個特色體現在三個方面:地域特色(即產區特色),如安徽的徽州三雕以建筑構件為特色,福建惠安以板材加工為主,河北曲陽以城市雕塑加工為主;行業特色(即品種特色),玉石雕刻以把玩件和家居擺件為主,體量較小,工藝講究細膩精致,而普通石雕則以建筑構件和附件為主,體量較大,注重的是整體效果;個體特色(即產品特色),如江西景德鎮的瓷器以青花為主,河南禹州的瓷器以窯變為主,而安徽界首的陶器以三彩釉色為主。個體特色更多的還是指藝術家個體作品的特色。如安徽黃山的蔣勁華以手為剪,開創了冠絕古今的手撕書法藝術。歐陽越峰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將徽州三雕予以實用化、產業化,開辟了傳統藝術在當代應用的一條新路徑。河北曲陽的和連朝,在傳統石雕的工藝基礎上,以當代視野,創作了帝王系列作品,獨具個性特色。
必須要指出的是,這個產業化、規模化,并不僅僅是一家企業做大,而是指由很多個體生產聯合而形成的。為了發展,大家應該放棄單干,放棄各自為戰,為了自身的利益聯合起來,共同發展。要把個體企業、家族企業聯合起來,或者引進現代企業制度進行改制,進行產品的升級、企業的換代,組建企業聯合體、加工制作經濟聯合體,風險共擔,資源共享,共同發展。
生產專業分工,揚長避短。要杜絕盲目生產,過度消耗、浪費資源。應該在管理部門、行業組織的調控下,進行市場的細分,做到生產的專業化。一定要認清自己的創作實力和生產、加工實力,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會干什么,能干什么,什么東西能干好,就干什么,這就是生產的專業化、單一化,不要有包攬天下的想法。要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突出、強化自己的特點,做大做強,就能立于不敗之地。最為重要的是,要加強、提高自身的創新、研發能力,使產品系列化,根據不同的消費群體生產適合他們的產品,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2.市場
市場實現專業化細分,產品分工。只有這樣,才能有錢賺,才能有生存和發展空間,才能避免不正當競爭。一個企業,如同一個人一樣,只要把一門業務、一門技術鉆研精了,才能把這個專業搞好。專一才能做到極致。如果一個人百事皆通,是個“萬金油”而無所不知,那就會樣樣不精,樣樣稀松平常。一個人不能包攬天下,同樣一個企業也不能占有所有的市場。
在目前激烈的競爭態勢之下,產品單一、產品純粹,做到極致,未必就是一件壞事,未必就不能占據市場。
(四)學術建設
1.學術研究
提倡個人多讀書,讀雜書,開卷則有益,從而提高自己的修養;要多動腦、多動手,既能動手搞創作,又能動腦思考存在的問題,總結創作經驗,探索、梳理對藝術的把握與理解,對傳統做系統、認真的分析。要積極推動高水準的學術平臺建設,如手工藝研究的高峰論壇,發揮行業內專家的積極引導作用,掀起全行業對學術研究的重視。
2.建立專業檔案
每個人、每個企業都建立各自的檔案,尤其是要建立六十歲以上老技師的檔案,將優秀的傳統保留一份詳實的文字、圖片或影像資料。各級主管部門和行業組織尤其應該重視這個問題。
(五)公共管理
成立行業公會,加強行業自律。這種行業公會,不同于現存的各種行業組織,它屬于純民間的、自發的組織。主要是約束大家經營活動中的行為。通過制訂自律守則和公約,確立價格同盟,提高行業的誠信經營,守法經營,抑制、制裁不正當競爭,避免惡性競爭,建立維護良好的商業經營秩序。這種方式是從道德的層面來約束經營中的不良行為,是國家立法的重要補充,恢復商業信譽,樹立企業形象是一切經營活動的重中之重。
中國工藝美術當前所存在的問題多,上述問題大多是“標”,是表象,而起內在作用的、本質的問題——“本”,還需要進一步探討、深究。所謂“治本”,是政府相關職能管理部門的責任,然而如何做到不揠苗助長、不殺雞取卵,讓工藝美術事業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恐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只有寬松的政策所帶來的實際利益,才有號召力和影響力,帶動從業者進入市場,否則就不會引起從業者的重視。然而“治標”,卻是可以從每一個從業人員做起。只有每一個從業人員端正態度,認清自己,嚴格自律,恪守職業道德,追求正當的合法利益而不是唯利是圖的利益最大化,這個行業所存在的弊端就會頓減,這個行業的肌體就會日漸健全,就會反過來作用于對“本”的治理。換句話來說,對于工藝美術事業的發展,每一個從業人員都有一份責任。
故而,解決當前工藝美術事業所存在的問題,還需要自從業者身上入手。如果每一個從業者不能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只享受陽光和雨露,只享受春風所帶來的萌發條件,而不克己自律,不自我完善,不提高自己破土、發芽、生根乃至長成參天大樹的內在生命力,那么這個行業的問題就不會從根本上得以解決,中國的工藝美術事業就不會走向真正的繁榮。
參考文獻:
[1]鉉緒秦,李蒼彥.中國工藝美術商品學[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
[2]王家樹.中國工藝美術史[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4.
[3]黃寶慶,王琥,汪天亮.福建工藝美術史[M].福州:福建美術出版社,2004.
[4]陳培一.《石濤畫語錄》新解[M].香港:長城(香港)文化出版公司,2006.
[作者簡介]
陳培一,山東菏澤人。長期從事藝術評論工作,致力于中華傳統文化、本土雕塑藝術和中國廣告歷史的研究。系《雕塑》雜志“文化論壇”“公共藝術”欄目學術主持人,“中國雕塑論壇”策劃組織者之一,“第二屆長春國際雕塑大會”學術主持人,“首屆中國雕刻產業論壇”策劃人、學術主持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委員會秘書長,中國《雕塑》雜志副主編,《中國雕塑年鑒》執行主編。安徽省雕塑研究院首席學術研究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中華孔子學會會員,中國雕塑學會會員,中國紅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會員;河北省工藝美術協會雕塑藝術指導委員會顧問,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名譽會長,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學術顧問,陳培一藝術博物館館長。
(編輯:李艷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