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而中國的傳統(tǒng)色彩也充滿著神秘色彩,具有多種多樣的象征意義,其背后還有著說不完的故事。現代設計興起于20世紀20年代的歐洲。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如何把傳統(tǒng)和現代結合在一起,成為越來越多的人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傳統(tǒng);色彩;設計
[中圖分類號] J525.9? ? ? ? ? ? [文章標志碼] A? ? ? ?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0)2-0116-02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曾亞楠.淺析中國傳統(tǒng)色彩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J].天工,2020(2):116-117.
當前,各個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已成為現代設計中“新思維”的來源,無論是標志的設計、工藝品外包裝的設計,還是文旅產品的設計,都深深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這就使得中國傳統(tǒng)色彩的視覺文化和形式被越來越多的設計師所接受,也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不僅如此,中國傳統(tǒng)色彩的傳承,也成了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道橋梁。中國的色彩,承載的是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和歷史,正是這一切,構成了具有濃厚東方文化色彩的特點。在現代設計中,用色強調視覺上的沖擊力,重視顏色對觀者心理上的刺激,強調顏色背后的意義。這樣的彩色代表的是中國特色的語言。
一、現代設計應用中國傳統(tǒng)色彩存在的問題
中國傳統(tǒng)色彩豐富多樣、內蘊豐富,既有民間色彩,又有宮廷色彩,在實踐中有著各種工藝表現形式,對于現代設計來說,中國傳統(tǒng)色彩體系是寶貴的財富。當下,中國傳統(tǒng)色彩在現代設計中被廣泛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注重視覺的沖擊而忽視文化
中國傳統(tǒng)色彩蘊含豐富的文化含義,意蘊深厚,多姿多彩,在現代工藝品上,傳統(tǒng)色彩的美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但很多設計師只抓住了這些色彩在視覺上帶給觀者的沖擊力,而忽視了色彩背后的意義,也就是本源的意義,長此以往,使得大眾產生了審美疲勞,失去了對色彩的興趣,甚至把這些色彩和工藝品剝離開,使這些色彩和它們背后的故事和文化背景相分割,從而使工藝品黯然失色。
(二)沒有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在現代設計中運用中國傳統(tǒng)色彩,必須在繼承借鑒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中國傳統(tǒng)色彩經過長時間的發(fā)展,每一種色彩的背后都是文化積淀,這些傳統(tǒng)文化背后的意義才是藝術家、創(chuàng)作者靈感的來源。但是很多創(chuàng)作者并沒有了解到色彩背后的文化內涵,生搬硬套,缺乏創(chuàng)新。比如,喜慶對應的一定就是紅色,高檔對應的一定就是黃色,總覺得這樣可以使產品顯得高大上,殊不知,這樣沒有創(chuàng)新的做法只會讓人覺得俗氣,效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三)缺乏在實用性的基礎上進行審美
中國傳統(tǒng)審美是在規(guī)律和法則的框架下形成的一種特殊風格,是祖輩們長期努力的結果,這其中包含了色彩的裝飾技巧,這些都成了現代設計的審美形式,但是一個好的設計必須把色彩的審美和實用性結合在一起,色彩要和產品本身的功能性、實用性、使用范圍緊密結合。在確定一個產品配色時,要考慮到購買產品的消費者所屬的群體、對顏色的禁忌等因素,這些都是現代設計師在設計創(chuàng)作時缺失的部分。
二、中國傳統(tǒng)色彩的文化特性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主要的中國傳統(tǒng)色彩及其背后的文化。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很早以前就確立了色彩的體系,以黃、青、赤、黑、白這五種顏色為正色,與之對應的是五行中的土、木、火、水、金。把宇宙、哲學等多種美學思想融入色彩中,形成了獨特的中國色彩文化。
(一)中國傳統(tǒng)色彩觀
黃,在中國傳統(tǒng)顏色中代表著高貴。因為它是特權階級,是帝王專屬的顏色,《說文解字》中是這樣進行描述的:“中央色也,地址色也。”在漢朝之后的所有朝代,黃色都是皇家的專屬顏色,象征著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同時黃色在五行中與土相對應,而土地是人民賴以生存的基礎,所以黃色對老百姓的意義是十分重要的。
青,在中國傳統(tǒng)顏色中是十分特殊的。《說文解字》中是這樣表述的:“東方之色。”這就是說青是東方獨有的,也是天的色彩,在古人眼中,天就是一切,是掌握一切事物的命運,主宰著一切,這讓人們對青色多了一份敬畏。同時在五行之中,青和木相對應,意味著生機勃勃,給人們希望的感覺。
赤,往往被看作是中國紅。《禮記·檀弓上》:“周人尚赤,大事斂用日出。”從這里就可以看出,紅色在中國具有正統(tǒng)的意味,是一種尊貴的顏色。中國人遇到高興的事也普遍喜歡用紅色,這個除了是一種傳統(tǒng)之外,也和中國國旗主要是由紅色組成的密不可分。所以,紅色在中國人心目中是具有特殊意義和感情的。
黑和白,這兩種顏色具有濃厚的哲學意味。說起黑白,我們往往想到的就是陰陽,《呂氏春秋·大樂》云:“萬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陰陽。”也就是說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中,都在對立的變化中此消彼長,相輔相成。黑、白這兩種色彩符合人們的普遍審美,所以得到了大眾的認可,而黑色、白色發(fā)展出了中國山水畫,一筆一畫,一虛一實,就可以用最簡單的筆觸勾勒出復雜的大千世界,這就是人們喜歡它們的重要原因,也是它們的意義所在。
(二)中國傳統(tǒng)的美學思維
儒家、道家的美學思維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維方式的基礎。而以孔孟為首的儒家把黃、青、赤、黑、白確認為“正色”以及“上色”,而把“禮”作為色彩的純正,給予了它等級的象征。儒家另一個主要的思想就是“比德”,即把自然事物比作為人的道理,把自然界的事物道德化、擬人化,色彩的裝飾背后就是人的某種品質、某種行為。而道家認為陰陽高于一切,因此黑、白高于一切顏色,這種思想對中國文人墨客產生了長遠的影響。
三、現代設計中中國傳統(tǒng)色彩的應用研究
色彩和一個民族的發(fā)展息息相關,也是一個國家文明發(fā)展的歷史,在現代設計中將色彩的傳統(tǒng)特性和現代特性相結合會使設計更加有活力,設計師一方面從傳統(tǒng)中吸取養(yǎng)分,一邊找到傳統(tǒng)文化和現代文化的結合點,使設計既具有傳統(tǒng)的氣息,又具有現代工藝的美觀和實用性。
(一)標志設計中傳統(tǒng)色彩的應用
標志作為一個事物特征的符號應用,具有單純精煉的特點,以此作為企業(yè)、機構或者某種產品無聲的語言而存在著,這時的色彩比圖案更有視覺沖擊,它代表著情感和直覺,所以選擇適合的色彩可以帶來很大的視覺沖擊。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標志“舞動北京”就是一個典型,采用中國的象形文字,使本來就已鮮活的文字更加跳脫,采用紅色作為主色調,顯示出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也是中國人民對奧運會的喜愛,又體現出了中國人民對美好的向往以及對全世界的祝福。所以,在設計標志時融入具有民族元素和文化特色的元素,使標志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二)包裝設計中傳統(tǒng)色彩的應用
現代包裝設計是把技術與藝術、審美結合在一起的藝術。包裝設計可以讓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得到不一樣的體驗,是可以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以及銷售業(yè)績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巧妙運用傳統(tǒng)色彩可以提高產品的文化品牌。例如,上海一家設計公司,為一件宜興紫砂壺產品設計了以青、紅、黃、綠為主色調的包裝,通過傳統(tǒng)工藝的搭配,賦予了產品大氣、優(yōu)雅,卻又不失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風格底蘊,得到了消費者的一致認可。不僅如此,由于設計師精準把握了傳統(tǒng)色彩文化的精髓,使這個作品在一次國際設計比賽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大獎。因此,將傳統(tǒng)的色彩和現代的包裝設計很好地結合起來,不僅可以讓包裝得到顧客的青睞,也可以提高產品的銷量,為企業(yè)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三)文旅產品設計中傳統(tǒng)色彩的應用
文旅產品設計在融入了傳統(tǒng)色彩元素之后,會變得更加生動。例如,2015年北京田徑錦標賽的吉祥物就引人關注,吉祥物是以集合燕子、風箏、京劇臉譜三個因素為一體的設計。首先燕子不僅具有運動氣息,還是北京的特色,具有北京本土化情懷。放風箏是中國傳統(tǒng)季節(jié)性娛樂項目,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風箏越飛越高、越飛越遠,象征著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而京劇臉譜是中國國粹,積淀了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息,在外國友人中也備受青睞,臉譜中不同的顏色代表了不同的人物以及人物性格,應用不同的顏色,不同的人物性格,向世界展示著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把傳統(tǒng)顏色與文化、體育精神結合在一起,就是傳統(tǒng)色彩在文旅產品設計中的作用。
中國的傳統(tǒng)色彩與文化源遠流長,有雅致的,也有富麗堂皇的,它們的背后是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和歷史積淀。把中國傳統(tǒng)色彩精粹巧妙地應用到現代設計中,還需要設計師不斷地學習和總結,從中摸索規(guī)律,進而創(chuàng)作出有中華民族特色的現代設計。
參考文獻:
[1]羅明亮.中國傳統(tǒng)建筑裝飾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9,17(4):56+58.
[2]姚憶昕.中國傳統(tǒng)元素在現代圖形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漢字文化,2018(23):152-155.
[3]孫兆奇,崔虎杰.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在現代城市環(huán)境設計中的應用[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9(3):47-48.
[4]任沁.淺析中國傳統(tǒng)元素在現代園林景觀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7):20-22.
[作者簡介]
曾亞楠,女,漢族,河南洛陽人,韓國國立群山大學在讀博士,專業(yè)為視覺傳達設計。
[作者單位]
韓國國立群山大學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