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的玉雕手藝人想要更好的傳承,就得有更好的學習方法。造型是基礎,我們要從基礎做起,“積木學習法”是一個快捷實用的學習造型藝術的方法,有助于技藝傳承,可以進行廣普教學。
[關鍵詞]玉雕;設計;積木學習法;工藝美術;手藝人學畫
[中圖分類號] J06? ? ? ? ? ? [文章標志碼] A? ? ? ?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0)2-0080-02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汪國連.試論造型藝術的“積木學習法” [J].天工,2020(2):80-81.
時代發展源于人類大腦的進步,人工智能機器的出現,讓學習變得更加簡捷方便了。5G技術條件下,數據傳輸也更加快捷,那么,在學習造型藝術方面,有沒有快捷的理解方式呢?答案是一定有的。
在物聯網時代即將到來的今天,我們也一直尋找,思維方式的改變會有哪些讓我們更為有效的學習方法。筆者認為,“積木學習法”就學習造型藝術而言,不失為一條有效的全新之路。
所謂“積木學習法”,是運用我們小時候堆積木的方式,去理解、解構復雜的人體結構比例。“積木學習法”是把人體按比例分解成無數個積木小方塊,這些小方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體塊。我們先記住每個小方塊是以頭為參照的比例,這樣我們就能用這個簡單形狀記住要繪制的體塊比例了。這個方法對從事傳統雕刻的朋友尤其重要,經過兩年的測試,這種方法不僅對傳統從事雕刻的朋友有用,對繪畫初學者也同樣管用。
透視是“積木學習法”的第一步也是學習繪畫的第一步。在這里我們主要學習一點透視和兩點透視,這些方法是來自工程師運用的機械制圖,要用尺子去畫,和通常學習繪畫是不一樣的。
一點透視是豎線垂直視平線,橫線平行于視平線,兩點透視是豎線垂直視平線,用來幫助理解空間和體塊。通過透視的學習,能在自己的腦子里建立起初步的空間思維,這樣能夠幫助我們在學習繪畫的路上更容易理解復雜造型的空間想象力。
體塊比例是“積木學習法”的一個主要推行的基本方法,是把身體的幾大體塊用積木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詞匯表達,不但好記而且好用,這是每個人童年都玩過的小方塊,也可以用來幫助理解學習繪畫。頭部以3∶2的方塊為標準,這個是人頭部的長寬比,這里我們把它定為1,也就是說以人物自己的頭為一個基本參照單位,也就是說人物頭的高度參照比為1,接下來是胸腔部分高為1.5個頭,盆腔部分高為1個頭,腿部分為3個頭,腳和腳脖子為0.5個頭,再加上脖子部分和腰間部分0.5個頭,總共加起來是7.5個頭。目前人們欣賞人物的比例為7.5個頭。手臂的上臂為1.5個頭,小臂比上臂稍微短一些。頭、手、腳之間的比例為,頭長等于本人的腳長,本人的手等于本人的腳面長度。所以我們就以這個為基本標準,如有設計和改變可以參照這個基礎標準進行變化。這樣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記住人體各個部分的比例,反復練習,讓這些基本比例記在自己的腦子里,這樣我們就把人體比例的問題解決了,這是最基本的問題,也是大多數學習繪畫者的問題。現在我們用這種“積木學習法”解決了這個問題,這是通過手藝人學習群5000多繪畫幾乎是零基礎的手藝人驗證得出的結果。
“積木學習法”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就是局部體塊解剖,要想把人體畫好,我們還要了解每個體塊的解剖。首先我們要了解各個部分的骨骼情況,接著是每個部位肌肉分布、大小、走向,以及鏈接骨骼情況。對于股骨和肌肉的了解不能只停留在觀看的層面,最后的方法就是動手練習,就像吃飯一樣要形成習慣。因為人體解剖是學習繪畫比較難的一個部分,這部分我們選用的是伯里曼人體解剖,需要大家長期練習,所以一個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多練是繪畫最基本的方法,見的多了自然而然就了解了,就熟悉了。
我們把練習完的各個人體零件,按照“積木學習法”的比例安裝上去,這樣就能繪制出一個比例正確的人體了。在這個基礎上是給塑造的人物“穿上衣服”,這時我們就需要臨摹古代人物了,這是我們在掌握人體解剖以后,給人物穿上衣服的方法,我們選擇古代人物練習,這種學習方法是為傳統行業的雕刻師服務的,同時也了解了古代人物的著裝服飾,層數多,材質多,華麗而精美。特別是神佛類多半以過去皇家的著裝打扮為標準,是我們學習雕刻繪畫的最好臨摹范本。但太過傳統畫法的范本不太適合。因為傳統國畫是不講究體塊體積,雕刻是非常講究體塊體積,浮雕還不明顯,圓雕和鏤雕就非常講究了,現在的中國人都是西方美學教育出來的,對體塊體積潛移默化的有了要求。所以為什么要學習人體解剖練習古代人物,讓現代雕刻作品具有時代性,也是讓更多現代中國人接受的一個共性。
同時,我們還要去了解歷史。服飾在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等級,每個朝代喜歡的顏色也不同,著裝不能越級,在過去越級是要殺頭的。現代人不講究這些,所以我們必須要了解歷史。
對于雕刻師來說,還要了解一個比較重要的設計知識,那就是了解工程師經常運用的機械制圖。三視圖也許很多雕刻師都聽過,這個是立體設計師的基礎,同樣也是雕刻師的基礎,目前我們了解的雕刻機的雕刻制圖就是運用的這個原理。
三視圖并不復雜,我們可以先簡單記憶,如果想深入了解可以去看相關的書籍,這里我們來了解一下三視圖是哪三視圖。正視圖是從物體正面向物體后面觀看,左視圖是從物體的左側向物體的右側觀看,俯視圖是從物體的上面向下觀看,這樣給出的三個視圖為三視圖,其實在我們雕刻時為了讓雕件的型更加準確,我們也是這么看的,只不過我們不知道名字而已。
自行創作的階段具備了透視、解剖、衣著方面的基礎,就可以進入設計階段,設計階段還需要一些知識的儲備,比如歷史、服飾、構圖等知識。在設計時,我們可以繪制出作品的三視圖,這樣可以更準確地表現我們的設計意圖。
綜上所述,運用“積木學習法”是讓學習繪畫者更加快捷地了解、進入繪畫狀態,不會把初學者擋在學習繪畫的大門外。筆者認為,“積木學習法”是目前對從十幾歲就開始學習雕刻的工藝美術手藝人最合適的方法。
[作者簡介]
汪國連(晟覺),中國青年玉雕藝術家。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