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不僅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造成了影響,而且抑制了非遺傳承人的保護及傳承工作。為了使上述問題得到有效改善和解決,需結合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來對非遺傳承人保護及傳承機制中存在的非遺傳承人呈斷層趨勢、重視申報輕視保護、非遺傳承人現有認定制度等問題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一套系統、完善的對策,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推動非遺傳承人的保護及傳承工作,而且還可以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有效推動非遺傳承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非遺傳承人;保護及傳承機制;對策
[中圖分類號] G127? ? ? ? ? ? [文章標志碼] A? ? ? ?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0)2-0106-02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武和萍.非遺傳承人保護及傳承機制建設的分析[J].天工,2020(2):106-107.
非物質文化遺產屬于我國歷史文化的精髓,而傳承人是實現非物質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關鍵媒介,因此做好非遺傳承人保護及傳承至關重要。近年來,我國開始對非遺傳承人的保護工作給予重視,并出臺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以期更好地推動非遺傳承人保護與傳承工作,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現有的非遺傳承人保護及傳承機制中存在明顯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相關工作的開展。此時,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來建設非遺傳承人保護及傳承機制,嚴格遵循科學發展觀,積極開展教育傳承工作,只有這樣才可以實現民族文化精髓的傳承與發揚,進而有效推動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一、非遺傳承人保護及傳承機制中常見的問題
(一)非遺傳承人呈斷層趨勢
隨著現代流行音樂文化的發展,對傳統文化造成了較大的沖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遺棄經典的傳統文化,從而導致老年傳承人被后人逐漸遺忘。由于大多數民間傳統工藝缺乏可觀的經濟價值,不具備廣闊的發展前景,從而導致很少有人愿意學習和傳承。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非遺中的傳統醫藥類逐漸被現代醫療器械所替代,從而導致其生存空間逐漸被壓縮。新時代背景下,青年喜歡快節奏的生活,所接觸的信息逐漸增多,加之視野更加開闊,進而對傳統生活方式產生了排斥的態度,導致他們放棄了對傳統民間工藝和文化藝術的傳承,進而使非遺傳承人呈現出斷層趨勢,不利于非遺的傳承與發展。
(二)重視申報,輕視保護
如今,各級地方政府、科研單位甚至某些高等院校對非遺項目的申報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但卻忽視了對非遺傳承人的保護。通常情況下,部分學者或單位管理者對非遺的保護和傳承機制產生了比較大的偏差,思想意識有待提升。在非遺項目申報成功后,缺乏科學、合理的保護與傳承機制,非遺人保護與傳承機制中所涉及的很多指標都無法滿足要求,并且在現實生活中被列入到申報項目中的傳承人并未獲得與書面描述相匹配的價值和地位。
二、非遺傳承人保護及傳承機制建設對策
(一)對非遺傳承人開展科學管理
構建非遺傳承人名錄體系后,就需要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以確保各級非遺傳承人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實。對非遺傳承人開展科學管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重視非遺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言,非遺傳承人是主要的傳承者,但是現有的傳承人年齡比較大,非遺項目難免會出現“人在藝在,人亡藝絕”的問題,此時就需要根據國家相關規范和標準來開展非遺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借助現代采錄技術,來實現對非遺傳承人的記錄工作,同時還需要對已有的文獻資料進行歸納和整理,在此基礎上制作紀錄片,構建傳承人檔案,并進行公開傳播。
2.對非遺傳承人實施動態管理
國家相關部門和人員要做好國家級、省級、市級等代表性非遺傳承人的績效考核工作,并結合授徒傳藝、傳承活動、收集資料等方面來開展績效考核,這樣不僅可以確保非遺傳承人更好地履行義務,而且還可以對欠作為或不作為的非遺傳承人亮“紅牌”,甚至可以取消其非遺傳承人的資格。
3.搭建非遺展示平臺,做好非遺文化保護和宣傳工作
政府部門要根據當地傳統節日特點來構建非遺交流平臺,在節日到來時可以邀請各界人士進行講座或者組織非遺傳承人展示自身的技藝,這樣不僅可以確保非遺傳承人保護及傳承機制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還可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
(二)完善科學的保障機制
1.資助扶持的保障
在進行非遺傳承人保護及傳承過程中,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扶持辦法和措施,通過多渠道來對資金進行籌措,構建非遺傳承人保護基金會。在對非遺傳承人扶持和資助過程中,各省都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制定相關措施,以確保非遺傳承人保護及傳承工作的順利開展。
2.政策法規的保障
在非遺傳承人保護與傳承過程中,各級政府應該建立與之相關的政策法規,要完善知識產權法,這樣不僅可以維護傳播者、原創者的合法利益,而且還可以保護好他們的權益,例如制定嚴格的規范和標準,細化其具體操作流程,以免所收集的民間藝術品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對生產性的非遺項目,也需要確保其稅收優惠政策的有效落實;在公開展示、展覽民間文化藝術作品過程中,也要按照國家標準給予藝術家經濟補償;在傳承材料采購、場所規劃用地或供應方面也需要給予應有的幫扶等。同時,還需要構建非遺傳承人權益保護機制,只有具備法律法規的保障,才能夠確保非遺傳承人的保護與傳承。
(三)健全非遺傳承人認定制度
1.科學、合理的確定非遺傳承人數量
在進行非遺傳承人數量認定的過程中,要對非遺項目的具體情況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并盡可能引導和鼓勵年輕人拜師學藝,這樣既可以擴大非遺傳承人數量,還可以實現對非遺項目的傳承。
2.認定程序多渠道化
在非遺傳承人認定過程中,要盡可能突破傳統的他人推薦和個人申請相結合的認定機制,作為當地的政府部門也需要加大非遺傳承人的尋找和挖掘力度,并協助他們進行申請,同時還需要引導和鼓勵更多民眾參與到非遺傳承人的推薦之中,充分發揮社會資源,并委派專人進行調查和登記,以確保非遺傳承人認定工作的順利進行。此外,非遺傳承人評定對象要倡導多元化,既要涉及集體認定,又要引入個人認定,只有這樣才可以構建多元化的非遺傳承人或傳承群體。
3.完善非遺傳承人認定標準
通常情況下,認定標準是確定非遺傳承人是否滿足標準的主要考量指標,直接決定傳承人認定數量。要想提高非遺傳承人認定數量,就需要適當的放寬認定標準,不斷擴大非遺傳承人候選范圍,并給予他們必要的物質和精神鼓勵,同時還需要給予他們充足的拜師學藝時間,給予特定的認定標準,只有這樣才可以培養出技藝精湛的、優秀的非遺傳承人。
(四)科學開展非遺傳承人教育工作
在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過程中,各級文化部門要加大與教育部門的合作力度,并通過開展非遺進教材、進校園、進課堂等方式來獲取一定的成效。然而,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要求非遺傳承人不僅要熱愛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還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和文化修養。同時,相關部門還要對青少年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教育工作,促使他們成為非遺技能型人才、學術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這些對非遺傳承人保護與傳承機制建設而言至關重要。
在非遺傳承人教育過程中,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備正確的教育傳承理念,了解和掌握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從而有效提高非遺傳承人教育水平。為了確保非遺傳承人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堅持以文化傳承為主,摒棄單一的技藝傳授。
第二,重視文化精神的傳承。文化精神不僅是非遺傳承的魂魄,而且也是滋養和孕育非遺傳承人的關鍵。
第三,避免灌輸式、強迫式的教育,要激發學生的自覺性和學習興趣,只有具備了濃厚的興趣,才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知識的欲望。
第四,根據非遺傳承人的特點來為其選取具有針對性和系統性的教材,以確保非遺傳承人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在傳統文化熏陶下,可以使非遺傳承人具備高雅的審美情趣、良好的行為規范、深邃的哲學思想和質樸的道德操守,從而有效提高非遺傳承人的綜合素質水平。
綜上所述,非物質文化遺產屬于我國文化發展歷程中比較重要的精神產品和文化產品,為了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就需要加強對非遺傳承人的保護及傳承工作,從對非遺傳承人開展科學管理、完善科學的保障機制、健全非遺傳承人認定制度、科學開展非遺傳承人教育工作等方面來推動非遺傳承人保護與傳承機制的建設工作,進而實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弘揚。
參考文獻:
[1]陳瑤.對非遺傳承人保護及傳承機制建設的思考:以東莞非遺保護工作為例[J].文藝生活(下旬),2019,5(6):193-194.
[2]楊卓瑋.關于對非遺傳承人保護及傳承機制建設的思考[J].流行色,2019,11(2):75-76.
[3]李瓊.對非遺傳承人保護及傳承機制建設的思考[J].卷宗,2019,7(21):123-124.
[4]劉光平.對非遺傳承人保護及傳承機制建設的思考[J].牡丹,2017,8(15):90-91.
[作者簡介]
武和萍,生于1977年3月,女,漢族,云南騰沖人,本科學歷,騰沖市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非遺保護館員,研究非遺項目的保護與傳承。
[作者單位]
騰沖市文化館
(編輯:溫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