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佩瓊

【摘要】 目的 探究實施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對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礙防治的臨床療效。方法 60例產后康復產婦,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30例。對照組采用一般康復鍛煉, 實驗組采用產后盆底康復護理。比較兩組盆底臟器脫垂和尿失禁發生情況;護理前后盆底功能指標;護理后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實驗組盆底臟器脫垂發生率為6.67%, 尿失禁發生率為3.33%;對照組的盆底臟器脫垂發生率為26.67%, 尿失禁發生率為26.67%;實驗組盆底臟器脫垂和尿失禁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實驗組盆底收縮壓、Ⅰ類肌纖維持續收縮壓、Ⅱ類肌纖維快速收縮壓分別為(47.88±2.41)、(92.32±6.02)、(45.65±3.84)mm Hg(1 mm Hg=0.133 kPa), 均高于對照組的(44.51±3.26)、(84.94±5.20)、(40.33±4.27)mm Hg;盆底靜息壓(4.39±0.47)mm Hg低于對照組的(5.35±0.43)mm Hg,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后的SAS評分、SDS評分分別為(38.78±3.14)、(38.38±2.01)分, 均低于對照組的(45.11±2.27)、(46.25±1.18)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軀體健康評分、精神狀態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分別為(46.51±14.52)、(44.04±16.52)、(44.52±15.03)分, 均低于對照組的(86.52±21.53)、(88.63±23.52)、(80.04±21.52)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產婦經過產后盆底康復護理能夠有效促進產后盆底康復, 對于產婦盆底功能障礙防治有重要意義, 臨床效果確切, 可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關鍵詞】 產婦;產后盆底康復護理;盆底康復;防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4.074
盆底功能障礙是女性產后比較容易出現的一種疾病。主要是指女性在產后出現盆底支持結構受損傷, 導致盆底臟器位移的現象[1]。由于女性在產后體內激素不平衡, 因此很多女性在生理上會出現差異。如果女性產后盆底功能沒有完全康復, 很容易引發一系列并發癥, 給女性帶來嚴重的影響。臨床數據統計, 導致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分娩是最為主要的一個因素。相關研究認為, 產后盆底康復護理能夠有效幫助女性進行盆底康復, 有效防治盆底功能障礙[2]。為了驗證其臨床價值, 本次選取60例產后康復產婦進行研究, 分別采用不同的產后康復護理方式, 將研究結果進行綜合對比分析, 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本院進行產后康復的6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30例。對照組年齡最大為35歲, 最小為23歲, 平均年齡(31.5±3.1)歲;實驗組年齡最大為37歲, 最小為24歲, 平均年齡(30.4±3.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者均為女性, 且病歷資料完整有效;②認可研究中采用的治療和護理方案, 愿意配合調查。
1. 2. 2 排除標準 ①合并有心臟、腦、腎臟等主要臟器疾病;②預計生存期<6個月;③抵觸或拒絕配合研究中涉及的治療方案。
1. 3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一般康復鍛煉, 采用健康教育、飲食指導, 同時護理人員指導產婦進行減少腹壓的運動。實驗組實施產后盆底康復護理, 具體如下:①通過與產婦進行交流, 進行針對性心理干預與輔導, 避免產婦出現焦慮緊張等情緒, 以免對產后恢復造成不利影響。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后, 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對患者進行收縮、舒張肛門運動指導, 收縮或舒張持續時間3 s/次, 3次/d, 20 min/次;②呼吸縮緊陰道, 將膀胱排空, 指導患者吐氣的同時縮緊陰道4 s, 吸氣時縮緊會陰部肌肉9 s, 10 min/次;③縮緊盆底肌肉, 持續時間為5 s, 然后放松肌肉, 持續10 s[3]。此動作反復10次, 要求鍛煉3~4次/d。接下來可以進行盆底肌肉的拉伸, 將盆底的肌肉想象成真空, 然后使臀部緊張, 將雙腿拉伸, 持續5 s, 接下來放松, 同樣, 連續10次/d。④束角式:保持坐姿, 將膝蓋彎曲并打開, 并指導患者用兩手握住腳尖。將脊椎伸展, 兩腳掌對貼, 用雙手幫助兩腳跟, 使其盡量靠近身體, 將兩膝蓋向下壓, 使其接近地面。做這個動作時應保證3~5個自然呼吸[4]。椅子式:雙腳與膝蓋均保持并緊狀態(也可呈自然分開的狀態), 向下呈半蹲狀, 感覺正坐在椅子上, 將雙臂舉過頭頂并使掌心相對。持續此姿勢并深呼吸3次。貓伸展式:指導患者趴在地面上, 并指導患者在呼吸中緩慢的伸展脊柱, 像小貓在伸懶腰一樣。雙膝雙手作為點地的四點, 大腿、手臂均呈與地面垂直的狀態;患者背部緩慢的下沉, 同時吸氣, 吸氣時上揚下巴, 向上抬起臀部;然后使患者的背部向上拱起并呼氣, 使胸部與下巴貼近。⑤生物電刺激治療, 采用盆底康復治療儀對患者進行治療, 康復治療儀頻率設置為0~30 Hz, 電流強度設置為0 mA, 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最高可設置為40 mA, 每次對患者進行治療的時間控制在30 min, 1次/d, 總治療時間為10 d。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前后的的盆底功能指標進行觀察和統計, 包括:盆底靜息壓、盆底收縮壓、Ⅰ類肌纖維持續收縮壓、Ⅱ類肌纖維快速收縮壓。②比較兩組患者鍛煉后的盆腔臟器脫垂、尿失禁發生情況。③比較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④比較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包括精神狀態評分、軀體健康評分、社會功能評分。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盆底臟器脫垂和尿失禁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盆底臟器脫垂發生率為6.67%(2/30), 尿失禁發生率為3.33%(1/30);對照組的盆底臟器脫垂發生率為26.67%(8/30), 尿失禁發生率為26.67%(8/30);實驗組盆底臟器脫垂和尿失禁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200、6.4052, P=0.0377、0.0114<0.05)。
2. 2 兩組護理前后盆底功能指標比較 護理前, 兩組的盆底收縮壓、盆底靜息壓、Ⅰ類肌纖維持續收縮壓、Ⅱ類肌纖維快速收縮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實驗組盆底收縮壓、Ⅰ類肌纖維持續收縮壓、Ⅱ類肌纖維快速收縮壓分別為(47.88±2.41)、(92.32±6.02)、(45.65±3.84)mm Hg, 均高于對照組的(44.51±3.26)、(84.94±5.20)、(40.33±4.27)mm Hg;盆底靜息壓(4.39±0.47)mm Hg低于對照組的(5.35±0.43)mm Hg,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3 兩組護理后SAS、SDS評分比較 實驗組護理后的SAS評分、SDS評分分別為(38.78±3.14)、(38.38±2.01)分, 均低于對照組的(45.11±2.27)、(46.25±1.1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9842、18.4942, P<0.05)。
2. 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實驗組軀體健康評分、精神狀態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分別為(46.51±14.52)、(44.04±16.52)、(44.52±15.03)分, 均低于對照組的(86.52±21.53)、(88.63±23.52)、(80.04±21.52)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4388、8.4973、7.4117, P<0.05)。
3 討論
盆底功能障礙與女性妊娠期分娩均存在直接關系, 盆底功能障礙會導致女性出現一系列并發癥, 比如大小便失禁, 盆底臟器脫垂等。尤其是女性在分娩后, 由于盆底肌出現障礙, 使盆底肌肉松弛, 因此陰道變松弛, 不僅會使身體受到一定影響, 同時還會影響夫妻生活, 給家庭關系帶來一定損傷。盆底肌是一個肌肉群[5], 其主要作用是封閉骨盆底, 能夠將膀胱、尿道、直腸、陰道、子宮等器官緊緊吊住, 使身體各個臟器在正確的位置上發揮各自的功能。如果盆底肌功能出現障礙, 女性的盆底功能則無法正常工作, 此時盆底提供的吊力會出現不足的現象, 使各個臟器無法完成自己的功能, 因此而引發婦科疾病。由此可見產后盆底康復護理是非常重要的。妊娠是女性比較特殊的一段時期, 孕期會隨著胎兒的不斷增大, 不斷向女性的盆底施壓。導致女性盆底結構以及盆底功能受到損傷。分娩時宮縮會幫助胎兒順利的娩出, 但是同樣也會對盆底施加更大的壓力, 導致女性的盆底結構和盆底功能嚴重破壞。目前對于盆底功能的康復主要是通過產后盆底肌鍛煉來進行改善。有研究認為, 對患者進行盆底肌康復鍛煉是促進盆底功能康復的關鍵。通過對護理人員進行提肛、收肛和放松肛門等鍛煉方式來幫助女性改善盆底功能, 可以強迫盆腔器官不脫垂, 對盆底肌肉起到記憶性的作用。通過鍛煉能夠有效促進盆底肌康復, 使產婦盆底肌肉和神經起到喚醒作用, 從而促進盆底功能的康復。為了驗證其臨床效果, 本次選取在本院收治的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將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研究結果進行綜合對比, 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盆底臟器脫垂發生率6.67%, 尿失禁發生率3.33%;對照組的盆底臟器脫垂發生率26.67%, 尿失禁發生率26.67%;實驗組盆底臟器脫垂和尿失禁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實驗組盆底收縮壓、Ⅰ類肌纖維持續收縮壓、Ⅱ類肌纖維快速收縮壓均高于對照組;盆底靜息壓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后的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軀體健康評分、精神狀態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女性產后盆底康復中采取產后盆底康復護理能夠顯著提高臨床效果, 值得被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明霞, 寧凌. 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患者的防護效果及安全性. 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 2019, 6(33):129-130.
[2] 鄭敏. 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患者防治效果及安全性. 山西醫藥雜志, 2019, 48(14):1799-1801.
[3] 陸雪琴. 分析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防治效果及安全性.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9, 19(47):246, 248.
[4] 常學江, 周國霞, 汪小琳. 產后盆底康復護理策略對陰道分娩產婦盆底功能障礙的影響.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18):100, 131.
[5] 張嘉玲. 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對患者依從性的影響觀察. 健康必讀, 2018(17):146-147.
[收稿日期:20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