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良

2020年5月22日,在位于俄羅斯莫斯科州的新奧加廖沃總統官邸,俄總統普京主持防控新冠疫情相關會議 圖:新華社
2020年7月1日,俄羅斯憲法修正案(修憲案)全民公投落下帷幕,投票率為67.97%。其中,贊成票占77.92%,反對票占21.27%,棄權票占0.81%。這意味著,起碼有52.95%的選民支持修憲,希望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繼續走普京定下的“俄羅斯道路”。
這是俄羅斯第二次舉行憲法公投。1993年俄羅斯舉行的第一次憲法公投投票率為54.81%。其中,58.43%的選民投贊成票。也就是說,僅有32.03%的選民支持葉利欽憲法。
普京在投票前發表告人民書:“我們投票表決的不僅是修憲案,還有我們國家的未來!”公投結果發布后,普京指出:“修憲案將加強國家體制,為我國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創造條件。”
修訂后的俄羅斯憲法已于7月4日生效。
今年年初,普京在年度國情咨文中提議修改憲法,把總統的部分權力轉移到議會、政府、憲法法院和國務委員會,使政權機構彼此協調制衡,以求政治穩定。
3月10日在國家杜馬(議會下院)討論修憲案時,國家杜馬議員、世界上第一位女太空人瓦蓮金娜·捷列什科娃提議,允許普京參選2024年總統,普京此前的任期可以“歸零”。
民眾希望普京2024年再次參選總統,有多重原因。
首先,俄羅斯面臨嚴峻挑戰,需要強有力的領導人。美國全面施壓,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油價和盧布匯率大跌,嚴重依賴外部行情的俄羅斯經濟堪憂,需要普京穩定局面。民調表明,57%的被征詢者意欲在2024年大選中再次投票給普京。
其次,防止出現上層爭權奪利的現象。有專家認為,此次投票結果顯示出,人們擔心一旦普京離任,利益集團的爭斗可能使國家再次陷入上世紀90年代的混亂局面。
其三,避免“跛鴨總統”。在全民投票前,普京在評價修憲案時說,如果修憲案通過,他不排除再次參選總統的可能性。否則,各級政權機關兩年后就會無心工作,而是“忙于四處打聽(普京的)接班人”。獲得2024年參選權,普京將繼續處于本國權力中心,有利于穩定局面。
其四,斷送俄右翼反對派2024年上臺讓國家改弦易轍的“美夢”,粉碎美國和西方干涉俄羅斯政治進程的圖謀。
其五,保證俄羅斯長治久安。
修憲案全文有數十項條款,除普京“任期歸零”外,還有其他重要內容。
加強國家體制。修憲案明確宣示俄羅斯是蘇聯的繼承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禁止以言論或以行動分離俄羅斯領土,俄同鄰國的國界不可更改;俄語是國家主體民族的語言,“國家主體民族”與俄其他民族平等;俄羅斯保護境外同胞的權利并提供支持;俄羅斯聯邦的文化是獨一無二的遺產;禁止貶低人民捍衛祖國的功勛,國家有權利和責任維護歷史真相。
調整權力機關職能。修憲案加強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權力;國家杜馬獲得批準總理人選的權力;總理對總統承擔個人責任;法案要經憲法法院審核。
俄羅斯憲法至高無上。修憲案確定俄羅斯憲法的權威高于國際協議和國際法庭的裁決。
提高對聯邦總統候選人的要求。修憲案規定,聯邦總統候選人年齡不能低于35 歲,在境內居住的最低年限從原先規定的10年提高到25年,在任何時期擁有其他國家國籍或外國居住證的人不得擔任總統。
禁止高官擁有外國國籍或外國居住證。修憲案規定,禁止聯邦總理、部長、議員和其他高級官員擁有外國國籍或外國居住證,禁止高官和議員在外國銀行開設賬戶、存放現金和貴重物品。
保護傳統家庭價值觀。修憲案支持傳統家庭價值觀,婚姻是男子和女子的結合,否定同性婚姻;認為子女是最重要的珍寶,家庭教育優先;強化國家保護和教育兒童的角色,對失去家庭的孩子,國家將擔負起父母的責任。
社會支持措施。憲法修正案強化了“社會國家”的概念:最低勞動報酬(法定最低工資,2020年為12130盧布,70盧布約合1美元)應符合最低生活標準(2020年年初對勞動者而言為11942盧布),即在全國范圍內前者不得低于后者;退休金將隨通脹率上升而按比例提高;為殘疾公民提供社會保護,為他們創建便利環境和改善其生活質量是國家的優選方向。
重申俄羅斯世俗國家屬性。根據憲法,俄羅斯是世俗國家,任何宗教不得定為國教或必須信仰的宗教。與此同時,這次修憲案引入了“神”的概念:“由千年歷史團聚成的俄羅斯聯邦,懷念向我們傳承理想和對神的信仰的先輩,保持俄羅斯國體發展的傳承性,承認歷史形成的國家統一。”俄羅斯法學家就此指出,盡管俄羅斯東正教會近年來對國家的影響顯著增強,但毫不影響俄羅斯依然是世俗國家的定位。
修憲對今后俄羅斯政策走向有重要意義。
一是多數選民支持修憲,再次表現出他們對普京的信任。
二是為了避免重蹈蘇聯解體覆轍,修憲案明確了俄羅斯領土不可分割。普京7月5日在談到修憲意義和歷史教訓時說,1922年簽訂的聯盟條約載入加盟共和國退出蘇聯的權利,最終成了引發蘇聯解體的“定時炸彈”。
三是表明維護本國利益的決心。根據修訂前的憲法,一旦對國際法與俄羅斯憲法的解讀發生矛盾,國際法高于俄羅斯憲法。今后,俄羅斯將不再執行與本國利益相左的國際協議。
四是以國籍限制總統和高官人選,這能有力地制止政權高層出現西方代理人,防止政治精英成為西方“顏色革命”的帶路黨,同時有利于緩和社會不滿情緒。
五是以憲法形式肯定國家保障民生的義務,有利于更好維護公民福祉,凝聚人心,增強愛國意識。
然而,修憲并未消除普京在國內面臨的兩大挑戰。
一是經濟發展問題。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GDP)于2006年趕上蘇聯時期最高水平,2013年超過2 萬億美元,人均GDP1.48 萬美元,進入高收入國家之列。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俄羅斯2013-2019年的名義GDP,從2.279 萬億美元減少到了1.61 萬億美元,負增長41%。預計2020年俄羅斯經濟負增長5%。2019年俄羅斯有12%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2020年1月,民眾的期望月薪為10.3萬盧布,但實際上,全國平均月薪僅4.83萬盧布。
二是“接班人”問題。多年前就議論紛紛的“接班人”問題雖暫告平息,但即使普京再任兩屆,2036年也將交權于繼任者。
俄羅斯向來走自己獨特的道路:沙俄時代是“東正教—專制政體—人民權利”“三位一體”的道路,蘇聯時期是“列寧—蘇共—蘇維埃”“新三位一體”的道路。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在“大西洋主義—斯拉夫主義—歐亞主義”之間,在“退回歐洲—前進亞洲”之間徘徊了10年。
普京執政后打擊寡頭并在選舉中挫敗親西方自由派,2007年痛罵“美國狼”,2011年主張俄羅斯依托歐亞,成為與中美歐并列的、獨立的世界一極,選定了“非西方”的道路。現在,根據普京主持修訂的憲法,俄羅斯是“面向社會的、市場經濟的、公民團結的法治國家”。
俄羅斯總統前顧問蘇爾科夫去年在發表的綱領性文章《長久的普京之國》中,稱普京確立的俄羅斯道路為“普京主義”,預言“普京主義”將維持百年。修憲公投有助于實現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