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江 水 陳官芝 蘇 磊 王宗嶺 陳宏泉 郁 博 喬 霞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青島,266003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癥性疾病,目前發病原因及機制尚不明確,治療效果不甚理想。該病病程較長,有易復發傾向,而且影響美觀,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精神狀況影響極大。傳統的觀念認為銀屑病僅僅累及皮膚和關節,但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銀屑病具有深遠的系統性影響。研究表明,銀屑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代謝綜合征、炎癥性腸病、抑郁癥等多種疾病風險較正常人增加[1]。但很少有研究調查抑郁或焦慮的發生是否會增加銀屑病患者合并疾病的風險。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我院門診及病房就診的銀屑病患者填寫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況、治療方案的滿意度、皮疹是否瘙癢、患銀屑病之前是否經歷過重大事件的打擊、是否因皮疹受到過歧視、是否吸煙、是否飲酒、合并疾病。通過抑郁自評量表(SDS)及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定銀屑病患者是否合并抑郁或焦慮。
1.2 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符合銀屑病的診斷標準;②具有正常的智力;③年齡18~80歲;④愿意參加問卷調查。
1.2.2 排除標準 ①首次診斷銀屑病之前排除患有抑郁、焦慮和共患病的患者;②合并由于其它病變因素導致的心理疾病的患者;③智力障礙不能理解問卷問題的患者;④合并精神病患者、抑郁癥和焦慮癥患者。
1.3 統計學方法 收集并整理患者填寫的調查問卷,用Excel軟件設計銀屑病患者相關數據的表格,采用SPSS 20.0進行相關的統計學分析。一般情況描述滿足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之間的比較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用百分比,組間比較用卡方檢驗。采用多因素非條件二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銀屑病是否合并抑郁、焦慮與結局事件發生的關聯,統計結果均以P小于檢驗水準α=0.05(雙側)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銀屑病伴抑郁或焦慮與不伴抑郁或焦慮患者的人口學和臨床特征比較 184例銀屑病患者中,男100例,女84例,性別比為1.2∶1,平均年齡41.64歲(18~74歲);合并抑郁或焦慮的銀屑病患者占61.41%;銀屑病合并抑郁或焦慮患者與不合并抑郁或焦慮患者相比,年齡較大、未婚、離異或喪偶、銀屑病反復次數多、生活或工作壓力大、經濟負擔重、受歧視的患者占更大比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性別、出生地、是否經歷過重大事件的打擊、皮疹的瘙癢程度、教育水平、對治療方案的滿意度、吸煙、飲酒、肥胖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合并抑郁或焦慮的銀屑病患者更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52.2% vs.15.5%)、腦血管疾病(43.4% vs.8.5%)、糖尿病(37.2% vs.8.5%)、高血壓(53.1% vs.8.5%)、高脂血癥(48.7% vs.19.7%)。見表1。

表1 銀屑病伴抑郁或焦慮與不伴抑郁或焦慮患者的人口學和臨床特征比較
2.2 患有和不患有抑郁或焦慮的銀屑病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的風險分析 銀屑病合并抑郁或焦慮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的風險分別是不伴有抑郁或焦慮患者的5.96倍(95%CI2.84~12.51),8.29倍(95%CI3.32~20.72),6.41倍(95%CI2.56~16.07),12.26倍(95%CI4.92~30.60),3.86倍(95%CI1.93~7.71),校正相關因素(表1中性別、年齡、 肥胖、 出生地、 銀屑病反復次數、 經歷重大事件、婚姻狀況、教育水平、 生活或工作壓力、 治療方案滿意度、 經濟負擔、 性功能、 瘙癢、歧視、 吸煙、 飲酒)后的風險分別為5.32倍(95%CI2.16~13.07),7.36倍(95%CI2.44~22.19),5.42倍(95%CI1.78~16.46),15.25倍(95%CI5.01~46.44),4.59倍(95%CI1.92~10.96)。見表2。

表2 患有和不患有抑郁或焦慮的銀屑病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的風險
2.3 將單因素分析(表1)有統計學差異的因素(年齡、銀屑病反復次數、婚姻狀況、生活或工作壓力、經濟負擔、歧視)帶入Logistic回歸模型 分層分析各因素與銀屑病合并抑郁或焦慮發生終點事件的關系后發現年齡在50歲以下,病情反復次數在1次及以上,未婚、離異或喪偶,生活或工作壓力大,經濟負擔輕重程度,是否因皮疹受到歧視的銀屑病合并抑郁或焦慮患者發生結局事件的風險均增加(P<0.05)。交互作用發現各因素與抑郁或焦慮的交互均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故本研究可以認為,抑郁或焦慮是銀屑病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的危險因素(表3)。

表3 按年齡、銀屑病反復次數、婚姻狀況、生活或工作壓力、經濟負擔、是否受到歧視分層后有和無抑郁或焦慮的銀屑病患者發生結局事件風險的亞組分析
銀屑病是一種遺傳與環境共同作用誘發的免疫介導的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系統性、毀容性疾病,可能導致羞辱、自卑、敏感、社交退縮和生活質量下降,所有這些都可能增加患抑郁或焦慮的風險。抑郁或焦慮的發生會影響銀屑病的病程和嚴重程度,且銀屑病的嚴重程度越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越低,抑郁或焦慮癥狀越重[2]。
本研究顯示,合并抑郁或焦慮的銀屑病患者更容易合并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可能與上述疾病的慢性炎癥有關[3]。抑郁和銀屑病被認為具有相似的炎癥細胞因子[4]。銀屑病患者體內慢性炎癥的增加和包括瘦素、抵抗素和脂聯素在內的脂肪細胞因子的失調會增加胰島素抵抗的風險,這種風險會發展為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代謝綜合征是一組復雜的代謝紊亂癥候群,是導致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抑郁可通過自主神經或內分泌系統影響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激素水平,從而使血糖不穩定并影響治療效果。另外,抑郁使T2DM患者的依從性差,飲食和治療不規律,更加重了糖代謝的紊亂。而血糖不穩定,又會加重抑郁的癥狀,形成惡性循環。且糖尿病并發癥的存在、慢性病程、血糖控制差與伴發焦慮顯著相關[5]。有研究表明,與健康對照組相比,銀屑病患者的主動脈血管炎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增加[6-8]。抑郁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患病率和嚴重性更高[9]。Th1和Th17細胞及相關的細胞因子途徑增加了銀屑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10]。焦慮可增加交感神經張力,過度釋放兒茶酚胺,導致心臟的自主神經出現功能障礙,進而引發冠狀動脈痙攣及心肌缺血,還可通過影響內皮素-1(ET-1)與一氧化氮(NO)的分泌和增加血壓的波動性進一步加重血管內皮損害[11]。且與抑郁、焦慮有關的吸煙、缺乏運動、肥胖和飲食不健康以及糖皮質激素、環孢素等藥物的使用也可導致銀屑病患者的血脂紊亂、糖代謝紊亂和血管風險增加。因此,銀屑病和抑郁、焦慮的綜合影響可能導致銀屑病患者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的風險增高,我們的研究與臺灣的一項研究結果相似[12]。
總之,本研究顯示,與健康患者相比,銀屑病患者的抑郁、焦慮癥狀水平較高,而抑郁或焦慮是銀屑病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臨床上應對年齡在50歲以下,未婚、離異或喪偶,生活或工作壓力大,經濟負擔重,因皮疹受歧視、病情常反復的銀屑病患者進行抑郁和焦慮的篩查,盡早發現和解決銀屑病患者的抑郁和焦慮等心理健康障礙問題,以便提供綜合干預,改善銀屑病及其共患病對生活質量產生負面影響的風險。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樣本量不足以及存在其他可能混雜因素。還需要更多詳細分類,增加樣本量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