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趙非一
“我能理解那種痛,鉆在關節里,游走在皮膚骨骼,如蟻嚙骨,如錐剜心。”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痛風專科負責人、中醫外科教研室主任張明教授與痛風打了十幾年交道,最了解痛風患者的痛楚。由于痛風為非根治性疾病,患者往往需長期服藥,而西藥的副作用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也給治療帶來難度。所以,張明教授和她的團隊開展了中醫中藥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診療與研究,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近日,張明教授接受記者采訪,為我們介紹了其團隊提出的“中西醫結合分期綜合防治痛風性關節炎”診療方案。
據統計,目前臨床上痛風病的發病率大概是0.3‰~0.4‰,而痛風的前期病癥高尿酸血癥,發病率已經達到10%。這一切,讓張明甚為憂慮,她表示,痛風一定要積極治療,否則可能會影響腎功能,進而引發尿毒癥。
痛風的本質是嘌呤代謝異常使血尿酸升高而引發的疾病。幸運的是,多數人即便患上了高尿酸血癥也并不會發展成痛風,但這其實是一個概率游戲——血尿酸水平越高,未來發展成痛風的幾率也越高。伴隨血尿酸濃度不斷上升,血尿酸最終會形成尿酸鹽結晶體,在人體的關節以及腎臟等部位沉淀積聚,引發炎性反應——也就是痛風患者所感受到的劇烈疼痛。實際上,一旦發生痛風,后果可不止身體上的疼痛。痛風更是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冠心病、腦梗等多種其他疾病的危險因素;長期痛風可能導致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引發功能障礙;而尿酸性腎病及腎結石更是威脅腎功能,嚴重的甚至可發展為腎功能衰竭。
目前在痛風病的治療方面,很多患者尚且存在著很多誤區。有的患者覺得關節痛了才吃藥,不痛就不需要吃藥;還有的患者痛了才治療,不痛就不治療。張明指出,如果治療總是斷斷續續,痛風反復發作,頻繁服用止痛藥,將會影響到患者的肝腎功能及胃腸道,甚至出現胃出血。另外,即便沒有痛風,高尿酸血癥患者發生尿路結石的幾率高達一般人群的20倍左右,而且約20%~40%的高尿酸血癥患者同樣會發展為尿酸性腎病。
張明還指出,“有的人認為藥物有副作用,所以期望單純控制飲食來達到控制尿酸的目的。但人體中的尿酸,外源性的只占20%~30%,什么都不吃,代謝還是會產生很多尿酸。所以在痛風急性期,飲食可以控制得嚴格一點,病情穩定后,飲食方面可以放松一些,不必什么都不吃。何況,沒有了生活質量,何言治好病了呢?”所以,及時就醫才是治療痛風的最好辦法,醫生會通過相關檢查幫助患者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張明介紹,在臨床診療過程中,他們常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案治療痛風,將西藥起效迅速的優勢與中藥作用緩和、副作用小的優勢有機結合,揚長避短,既能迅速地控制急性期癥狀,有效降低緩解期血尿酸水平,又能減少西藥的用量和毒副作用,預防急性發作,達到最佳的臨床治療效果。

張明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皮膚科/痛風專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曾師從“夏氏外科”流派傳人夏涵教授。2003年入選第三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班,師從“顧氏外科”流派傳人陸德銘教授。主持醫院痛風專科近20年,采用以中藥為主、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既避免了長期服用西藥的毒副作用,又起到了預防痛風急性發作的作用,取得良好臨床療效。其主持的痛風專科入選為國家中藥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優勢專病、上海市優勢專病及上海市中醫特色專科等。
從中醫角度講,痛風急性期主要是濕熱蘊結,初病在經在絡,以邪實為主、熱痹為先,濕毒淤滯是關鍵;久則深入筋骨,累及臟腑,以致肝腎不足、脾胃虛弱,后期有的形成痛風結節,屬于痰淤。所以,急性期治療應該以清熱利濕為主,后期則以活血通絡為主。
張明帶領的痛風專科門診早于1985年就成立了,是全國最早成立的中西醫結合痛風病專科門診,由已故上海著名中醫外科專家、滬上夏氏外科流派傳人——夏涵教授所創立。張明及其團隊在秉承夏老50余年臨床經驗的基礎上,又結合大量的臨床實踐,逐漸總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痛風病中西醫結合分期綜合防治診療方案”,開發出了一系列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中藥制劑——虎杖痛風顆粒(痛風1號)、茵連痛風顆粒(痛風2號)及外用金黃膏等,能顯著改善痛風患者的臨床癥狀、減少痛風的急性發作次數、有效地提高痛風患者的生活質量。經對3000余例臨床治療患者的隨訪證實,長期應用可減少發作次數,減輕發作程度,且臨床觀察無明顯毒副作用,總有效率達94.2%,可以說是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
虎杖痛風顆粒:由羌活、虎杖、茵陳、全當歸、蒼術、黃柏、川牛膝、茯苓、澤瀉、豬苓等組成,有祛風止痛、清熱利濕、活血通絡的功效,主要用于痛風急性發作期,臨床療效顯著,且未見毒副作用。
茵連痛風顆粒:由茵陳、連錢草、伸筋草組成,具有清熱、利濕、通絡的功效,用于痛風間歇期,即痛風急性發作之后的無癥狀間歇期,以及尚未有過關節癥狀的單純的高尿酸血癥期,可促進尿酸排泄,減少痛風急性發作頻率,減輕發作程度,縮短急性發作持續時間,臨床療效顯著,且未見毒副作用。
金黃膏:出自明代陳實功的《外科正宗》,具有清熱除濕、散淤化痰、止痛消腫之功,其可直接作用于病變關節部位,有效清除體內濕熱邪毒,改善氣血淤滯癥狀,能明顯消腫止痛,縮短病程,減輕患者痛苦。
在痛風的治療中,張明并不排斥使用西藥,甚至對其確切的療效備加肯定。針對西藥的毒副作用,張明指出,無論中藥、西藥都有其偏性,而其治病之理即在于以藥之偏性糾病之偏性,恰到好處可以治病,過或不及則可致病,關鍵在于用藥之人。她實事求是地指出,現代中藥藥理學雖證實部分中藥具有降低血尿酸的功效,如土茯苓、澤瀉、車前子等,但其效果確實不如西藥起效快、降幅大。臨證過程中,若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500μmol/L時,會適當處方諸如別嘌呤醇、苯溴馬隆等藥物。
張明強調,痛風的治療過程中要始終貫徹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原則。患者要盡量避免接觸誘發因素,如高嘌呤飲食、肥胖、寒冷刺激等;避免使用影響尿酸代謝的藥物,如呋塞米、氫氯噻嗪、硝苯地平、環孢素、左旋多巴、阿卡波糖等;防止外傷,勞逸結合,保持心情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