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主管藥師 張愛玲/臺前縣人民醫院 丁 銳
藥源性低鉀血癥就是指因藥物導致鉀經腎臟或消化道排泄增多,或鉀向細胞內轉移,使血清鉀濃度低于3.5mmol/L,并由此導致的一系列臨床表現的綜合征。
具體的臨床表現有:(1)骨骼肌系統方面,表現為肌肉無力及癱瘓,一般從下肢開始,隨著低鉀加重,癥狀可加重;影響呼吸肌時,可出現呼吸衰竭;還可導致橫紋肌溶解及功能障礙。(2)消化系統方面,會出現腹脹、便秘、腸麻痹。(3)循環系統方面,缺鉀會導致心肌興奮性增高,可使心臟停止于收縮狀態,并引起心律失常;心電圖可有T波低平、增寬,U波、TU融合。(4)泌尿系統會出現夜尿、多尿。(5)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出現煩躁不安、情緒波動、精神不振、嗜睡、昏迷、神志不清、反應遲鈍。(6)出現代謝紊亂,導致糖耐量降低、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癥惡化。
下面,筆者列舉一些會引起藥源性低鉀血癥的常見藥物,望讀者朋友在臨床應用時加以重視。
1.利尿劑及脫水劑:如噻嗪類利尿劑(氫氯噻嗪、吲達帕胺等)、呋塞米等排鉀性利尿藥,以及甘露醇、山梨醇、高滲葡萄糖等滲透性利尿藥。
2.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可的松、潑尼松、甲潑尼龍等。
3.抗菌藥物:最常見的是青霉素鈉,其他的還有兩性霉素B、氨基糖苷類(如慶大霉素)等。
4.胰島素。
5.抗精神病藥物:如氯丙嗪、氯氮平、奧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等。
6.碳酸氫鈉等堿性藥物。
7.瀉藥:如乳果糖、比沙可啶、多庫酯鈉等。
8.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如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麻黃堿、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
9.甘草酸類制劑:如復方甘草酸苷、甘草酸二胺、異甘草酸鎂等。
10.鎮咳藥物:復方甘草片。
11.促血細胞生成藥物:如維生素B12、促紅素等。
臨床預防藥源性低鉀血癥,需注意以下5點:
1.較長時間服用對血鉀有影響的藥物時,應定期監測血鉀濃度,必要時與鉀鹽同時使用,同時加強對心電圖的監測;
2.較長時間使用利尿劑、糖皮質激素、胰島素等藥物的患者,若無禁忌癥可通過飲食或在醫生指導下選用藥物進行常規補鉀;
3.適當控制含糖液體的輸入,必要時可與含鉀液一起補入;
4.注意藥物的相互作用,如利尿劑或脫水劑與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合用更易引起低鉀血癥。
5.避免同類藥物長期大劑量合用,排鉀利尿藥與保鉀利尿藥合用可減少藥源性低血鉀的發生。
另將部分食物含鉀量(mg/100g可食部)附錄于下,有需要的患者日常可以選擇吃一些含鉀較多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