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霞
(貴港市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科,廣西 貴港)
重度抑郁癥是一種持久的、自發的情緒性功能障礙的癥狀,現代醫學認為該病多是由于患者個體遺傳系統出現異常或者是后天環境變化所引起的[1]。重度抑郁癥多發于性格自卑、悲觀、自責等人群。重度抑郁癥患者主要表現為機體不適、社交恐懼或社交能力障礙、食欲不振、失眠多夢、軀體不適、情緒低落甚至悲觀厭世等,除此之外,伴有自殺傾向,對患者健康構成嚴重威脅。臨床治療重度抑郁癥患者多是以藥物治療為主,輔以心理疏導,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是臨床中常用的藥物,該藥物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單一藥物治理重度抑郁患者的療效較差。研究表明[2],阿立哌唑與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聯合治療重度抑郁癥患者療效確切,可以有效降低抑郁程度。為此,本次研究選取本院于2018年11月至2020年4月期間收治的120例重度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對阿立哌唑與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重度抑郁癥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研究,現研究結果如下。
選取本院于2018年11月至2020年4月期間收治的120例重度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原則分組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參照組,每組各60例。研究對象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本次的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觀察組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20-59歲,平均年齡(41.29±6.48)歲;病程1-12年,平均年齡(7.15±2.18)年;學歷:小學14例、初中13、高中15例、大專及本科以上18例。參照組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齡19-61歲,平均年齡(43.15±7.15)歲;病程2-14年,平均病程(7.59±3.15)年;學歷:小學15例、初中 10、高中16例,大專及本科以上19例。將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數據進行對比,發現其男女比例、年齡、病程、學歷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參照《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CCMD-2-R)中對抑郁癥的臨床診斷[3]:①內源性抑郁癥:既往有躁狂或抑郁病史;家族有躁狂或抑郁病史;有精神運動型遲滯;早醒或癥狀有晨輕晚重的變化;生活不能自理,嚴重缺乏自知力;內臟功能低下、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無軀體疾病。②反應抑郁癥:急性起病,病程短(不到半年);由環境因素誘發,并且臨床癥與環境因素有關;精神創傷縈繞腦際。
1.2.1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CCMD-2中抑郁癥的診斷標準;患者的漢密爾頓焦慮評分≥24分;患者為重度抑郁癥。
排除標準:心血管疾病患者,即包括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臟病、傳導異常病史、心臟衰竭者等;伴有癲癇病史或癲癇閾值較低者;對本次所研究的藥物過敏者;有自殺觀念或病情惡化者;出血傾向患者;處于妊娠期、哺乳期、經期的婦女。
參照組患者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山東京衛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03327,規格:10mg)進行治療,首次服用劑量為10mg/次,1次/d;連續服用7d后,劑量為:20mg/次,1次/d。觀察組采用阿立哌唑與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的使用方法同參照組,再次基礎上加服阿立哌唑片(上海中西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 H20041506,規格:5mg)治療,初始劑量 5mg/次,1次 /d;可根據患者的病情逐漸增大藥物劑量,最大劑量為10mg/次,1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8周,4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抑郁程度,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對患者抑郁程度進行評估,包括對患者的抑郁情緒、入睡困難、工作和興趣、軀體性焦慮、自知力等17項內容,每項最高分為4分,總分為58分。評分標準:患者評分<7分,正常;患者評分為7-17分,可能存在抑郁癥;患者評分為17-24分為輕度抑郁癥;患者評分>24分為重度抑郁癥。(2)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包括對患者的軀體疼痛、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總體健康等共8項內容,滿分為100分,患者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所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并以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行t檢驗,若檢驗結果為P<0.05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漢密爾頓量表評分對比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周、4周、8周后,觀察組的漢密爾頓量表評分均低于參照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治療前后抑郁程度對比( ,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抑郁程度對比( ,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1周后 治療4周后 治療8周后參照組(n=60) 36.44±2.97 27.59±2.18 21.29±1.89 15.56±1.59觀察組(n=60) 37.56±3.01 22.39±1.89 14.29±1.26 7.59±1.59 t 0.62 3.97 3.56 8.27 P>0.05 <0.01 <0.01 <0.01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SF-36量表評分對比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1、2個療程后,觀察組的SF-36量表總評分高于參照的SF-36量表總評分(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F-36量表對比( ,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F-36量表對比( ,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1個療程后 治療2個療程后參照組(n=60) 45.56±6.56 57.59±6.45 74.56±5.64觀察組(n=60) 47.59±5.48 69.26±6.48 84.56±5.89 t 0.51 2.89 2.91 P>0.05 <0.01 <0.01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激烈的社會競爭,人們的心理壓力逐漸增加,抑郁癥發病率逐年升高。抑郁癥在臨床中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類疾病,具有病情反復、難治愈的特點。而重度抑郁癥患者常表現為悲觀厭世、幻覺妄想、并伴有自殺企圖,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4]。目前,臨床治療重度抑郁癥多以藥物控制為主,常用的藥物有阿立哌唑、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等。
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是臨床用于治療抑郁癥的一線藥物,具有無明顯耐藥性的特點,該藥物屬于高選擇性的5-HT再攝取抑制劑,其可以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元再攝取5-羥色胺,增加中樞功能,從而發揮抑制患者抑郁作用[5]。但單一使用抗抑郁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本次研究發現,治療1周、4周、8周后,觀察組的漢密爾頓量表評分均低于參照組(P<0.05)。由此結果可知,與單一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相比,阿立哌唑與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聯合治療重度抑郁癥患者可明顯降低患者的抑郁程度,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阿立哌唑對多巴胺能神經系統具有雙向調節的作用,是多巴胺遞質的穩定劑。阿立哌唑對中樞神經系統5-羥色胺受體、多巴胺受體均有較高的親和力,該藥物可以通過對5-羥色胺和多巴胺受體的激動作用,促進多巴胺抑制性釋放,從而改善患者抑郁癥狀[6]。草酸艾司西酞普蘭通過抑制5-HT的再攝取,并縮短5-HT受體的脫敏過程,故而發揮抗抑郁的作用;而阿立哌唑通過拮抗5-HT受體即激動多巴胺受體,從而改善重度抑郁患者的臨床癥狀。兩者藥物合用發揮協同作用,提高治療效果。本次研究發現,治療后,觀察組的SF-36量表總評分高于參照的SF-36量表評分(P<0.05)。由結果可知,與單一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相比,阿立哌唑與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聯合治療重度抑郁癥,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未來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與單一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重度抑郁癥患者相比較,阿立哌唑與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聯合治療重度抑郁癥,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抑郁程度,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同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