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祥偉
(賀州市中醫醫院,廣西 賀州)
慢阻肺全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顧名思議,它是因氣流受到限制而產生的肺部疾病,具有不完全可逆性特點,在臨床中極為常見[1]。隨著病情的發展,慢阻肺會引發慢性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臟病等,雖發生于肺部,但波及全身,免疫能力受此影響逐步降低,肺部感染是最為常見的并發癥[2]。一旦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呼吸黏膜纖毛運動減弱,肺功能持續下降,氣流受限、氣道阻塞現象更為嚴重,氣道功能遭受損傷,病情遷延難愈[3-4]。本研究結合我院近4年收治的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16例分組采用常規性治療及其輔以鹽酸溴己新治療方式,并對其臨床療效加以分析、評價,現詳細匯報如下。
選擇我院2016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16例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進行實驗,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常態組58例患者采用常規性治療方式,科研組58例患者則在常態組基礎上輔以鹽酸溴己新進行治療。納入標準:臨床已確診為慢阻肺疾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患者及其親屬已知悉研究流程,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全身其他嚴重的器質性疾病患者,合并嚴重的認知、行為、意識等障礙患者,合并全身嚴重性感染患者。
常態組:男女比例32:26,年齡49.3-73.7歲,平均(61.27±10.47)歲,病程3.9年-17.8年,平均病程(8.53±1.29)年,疾病嚴重程度分為Ⅱ級、Ⅲ級各有患者20例,38例??蒲薪M:男女比例33:25,年齡48.6-74.4歲,平均(60.93±10.63)歲,病程4.2年-18.3年,平均病程(8.67±1.49)年。疾病嚴重程度分為Ⅱ級、Ⅲ級各有患者19例,39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等相關資料運用統計學分析,無顯著性差異,P>0.05,二者符合均衡可比的前提條件。
常態組58例患者采用常規性治療方式,涵蓋止咳解痙、水電解質紊亂予以糾正、氧療、抗感染、平衡酸堿度、平喘等一系列措施,連續治療7-10天時間。
科研組58例患者則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輔以鹽酸溴己新進行治療。
100mL濃度5%的葡萄糖注射液、鹽酸溴己新4mg+無菌注射用水5mL,以上充分混合進行靜脈滴注,每天2次,連續治療7-10天時間;
對于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用力呼氣量、第1秒用力呼氣量及呼氣流速等)通過科時邁肺功能儀進行測量,肺部感染情況經臨床肺部感染評分系統進行評價。并據此綜合評價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經治療后患者的肺底部濕啰音、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已完全消失,同時血象趨于正??膳卸轱@效;經治療后患者的肺底部濕啰音、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已有顯著改善,同時血象顯示中性粒細胞比值有較明顯降低可判定為有效;經治療后患者的肺底部濕啰音、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無變化,血象顯示中性粒細胞比值較高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與肺部感染評分)采用均數差()表示,組間對比通過t檢驗,計數資料(治療總有效率指標)經例數(%)表示,組間對比通過χ2檢驗,P值<0.05為組間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與肺部感染評分指標相近,P>0.05;治療后科研組的肺功能指標均高于常態組,而肺部感染評分低于常態組,P<0.05,組間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與肺部感染評分( ,n=58)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與肺部感染評分( ,n=58)
組別 階段 用力呼氣量(L) 第1秒用力呼氣量(L) 第1秒用力呼氣流速(%) 肺部感染評分(分)常態組 治療前 2.37±0.33 1.08±0.28 44.11±1.21 6.34±0.27治療后 2.53±0.48 1.34±0.33 53.91±1.67 4.78±0.32科研組 治療前 2.34±0.22 1.04±0.23 43.82±1.18 6.41±0.34治療后 3.03±0.54 1.81±0.37 57.61±1.86 2.94±0.18 t 治療前 0.5760 0.8407 1.3067 1.2278治療后 5.2704 7.2197 11.2726 38.1668 P 治療前 0.5657 0.4023 0.1939 0.2220治療后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常態組的治療總有效率70.69%低于科研組89.66%,P<0.05,組間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
慢阻肺屬于氣流受限不完全的一種肺部疾病,臨床常有合并肺部感染案例出現[5]?;颊叱0橛写?、咳嗽、咳痰、肺部濕啰音等表現,該病起病緩慢,具有較長的病程,且反復發作,病情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加重[6]?;颊叩娜砼K器機能隨之發生減退,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免疫力等均明顯下降,粘膜纖毛運動功能以及肺組織、氣管壁的彈性均有減弱趨勢,分泌物不易排出,肺部感染由此產生[7]。常規治療方式主要是采取鎮咳、祛痰、抗感染等措施,結合患者的痰液培養結果選用合理有效的抗生素[8-9]。鹽酸溴己新藥物本質是多種生物效應的痰液溶解劑,屬于特效藥物,它可有效抑制中性粒細胞、肺泡巨噬細胞釋放氧自由基,同時抑制磷脂酶A2活性、嗜中性粒細胞的趨化性,防止出現各種炎性因子,將抗氧自由基的損傷縮減,進一步改善肺部炎性反應[10-11]。鹽酸溴己新還能夠祛痰并潤滑呼吸道,促使肺表面的活性物質分泌更為迅速,從而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升患者的抗感染能力與耐受性,效果理想[12-13]。
治療后科研組的肺功能指標均高于常態組,而肺部感染評分低于常態組,常態組的治療總有效率70.69%低于科研組89.66%,P<0.05,組間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鹽酸溴己新治療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臨床療效良好,患者的肺功能指標明顯改善,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