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梅
(呼倫貝爾市傳染病醫院藥劑科,內蒙古 呼倫貝爾)
隨著臨床對于結核病廣泛的使用抗菌藥物,多重耐藥結核病患者的數量也越來越多,此類患者對于利福平與異煙肼等一線抗結核藥物都有一定的耐藥性[1]。同時,由于患者依從性較差和臨床治療不規則性,因此多重耐藥結核病患者很多治療效果也相對較差。當多重耐藥結核病治療失敗后,有可能發展為廣泛耐藥的結核病,顯著增高結核病患者的死亡率[2]。利奈唑胺主要是惡唑烷酮類的抗菌藥物,對于耐萬古霉素革蘭氏陽性球菌造成的感染控制效果極好[3]。有研究認為[4],利奈唑胺抗結核分枝桿菌存在良好的作用,同時對于耐多藥菌株也存在強大的抗菌活性。為進一步探討利奈唑胺的療效和安全性,現將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98例多重耐藥結核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針對上述課題展開研究,匯報如下。
選擇98例本院藥物治療的多重耐藥結核病患者,病例入組時間由2017年1月開始,到2019年1月結束,按隨機化原則均分成兩組,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22~57歲,平均(35.3±7.49)歲;病程 2-15年,平均(9.72±3.26)年。試驗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23~58歲,平均(35.2±7.54)歲;病程2-14年,平均(35.4±7.82)年。兩組一般資料如病程、性別、年齡等對比,不具有典型差異性(P>0.05),符合研究對比要求。
入組標準:①患者經肺部CT發現活動性結核病灶。②無造血系統疾病。③無精神障礙疾病,無焦慮抑郁家族史。④患者對研究知情,自愿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伴有惡性腫瘤疾病,伴有休克與嚴重復合傷。②對本研究藥物過敏。③治療依從性低下,不愿意配合研究,不遵醫囑。
對照組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前6個月遵醫囑選用對氨基水楊酸異煙肼(PA,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0022019)、莫西沙星(MFX,北京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00158)、卷曲霉素(CPM,北京紫竹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268)、吡嗉酰胺(PZA,常州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3303),后6個月繼續給予PZA、PA、MFX、CPM鞏固期治療。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利奈唑胺(LZD)治療。初始口服劑量為600mg,2次/d,按照患者的耐受情況減量為每日最高劑量600mg,在血小板異常時減量為300mg/d。
①觀察痰菌轉陰率:根據《結核病診斷細菌學檢驗分析》[5]將連續≥60d陰性痰抗酸桿菌作為轉陰標準。②觀察CT片病灶吸收率:按照《肺結核影像學與分級診斷專家共識》[6]將病灶吸收超過50%作為顯著吸收,不超過50%作為吸收,無變化作為不吸收。③觀察CT片空洞好轉率:根據《肺結核診斷與治療指南》[7]空洞消失與閉合則視為病情控制良好,空洞縮小50%以上為好轉,不足50%為穩定,無變化或空洞變大為疾病進展。④觀察不良反應:對于兩組患者的低血壓、肝功能異常、貧血、末梢神經炎、胃腸道癥狀等情況進行對比。
通過SPSS 20.0統計處理研究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以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用t檢驗,P<0.05有明顯統計學差異。
試驗組48例多重耐藥結核病患者與對照組各階段痰菌轉陰率比較,有統計顯著性(P<0.05),見表1。
試驗組與對照組各階段CT片病灶吸收率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多重耐藥結核病患者各階段痰菌轉陰率對比(n,%)

表2 兩組多重耐藥結核病患者各階段CT片病灶吸收率對比(n,%)
試驗組與對照組50例多重耐藥結核病患者各階段CT片空洞好轉率相比有顯著性統計,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試驗組與對照組50例多重耐藥結核病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無顯著性統計,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兩組多重耐藥結核病患者各階段CT片空洞好轉率對比(n,%)

表4 兩組多重耐藥結核病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肺結核主要是由肺結核桿菌引起的傳染病,也是很嚴重傳染病。它的傳播主要是由于肺病患者通過咳嗽向空氣中釋放肺部的結核菌[8],HIV感染、居住擁擠、生活貧困、營養不良、社會經濟落后等都是易感人群結核病高發的原因,一旦吸入肺,這些群體就開始蔓延。其診斷依據主要為:結核菌素試驗為陽性;接觸排菌的肺結核患者;有乏力、咯血、低熱、咳嗽等癥狀表現[9];早期利用X線檢查可發現結核 ,對于病灶的性質、范圍、部位與發展情況作出診斷[10]。
結核桿菌耐藥在多重耐藥結核病患者身上體現的問題日趨嚴重,對于患者臨床治療造成一定的限制性,因而耐藥結核病有限的新藥治療中安全性、有效性與合理使用都尤為重要[11]。多重耐藥結核病患者對于利福平和異煙肼等一線抗結核藥產生耐藥,而且近年來抗結核新藥的上市較少,故此多重耐藥結核病患者的治療方案需要及早選擇有效的藥物[12]。??∶返萚13]指出,利奈唑胺抗結核分枝桿菌效果極佳,能夠與核糖體50S亞基產生作用機制,對于阻止70S起始復合物形成與抑制核糖體連接mRNA作用顯著,同時在早期階段能夠顯著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林海鷗,范常龍,李秀萍等[14]研究報道,利奈唑胺殺滅結核分枝桿菌的效果極為顯著,而且防突變濃度也相對較低,出現耐藥的幾率非常低。
許怡,張志,田岳飏等[15]指出,PA、CPM、MFX和PZA治療多重耐藥結核病患者存在一定的耐藥性,在CT片病灶吸收率和CT片空洞好轉率等方面都不如治療方案增加結核桿菌的患者,研究結果與本研究一致性較好。本研究對于98例多重耐藥結核病患者分為2組展開安全性與療效對比分析,兩組在低血壓、肝功能異常、貧血、末梢神經炎與胃腸道癥狀等不良反應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選擇常規治療方案的對照組各階段CT片空洞好轉率、CT片病灶吸收率與痰菌轉陰率都低于試驗組,說明利奈唑胺配合PZA、PA、MFX、CPM等藥物治療安全性較高,同時能夠顯著增強療效。
綜上所述,多重耐藥結核病患者臨床治療中使用利奈唑胺能有效提高各階段痰菌轉陰率、CT片空洞好轉率與CT片病灶吸收率,安全性較高,適合進一步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