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許茉莉,鄧凱,陳會東,曹克邦,向永吉,田川,康小春,劉麗蕓
(富源縣中醫醫院,云南)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患者伴有腦血管壁損傷以及血液成分和血液動力學變化的病變。發病形成過程中動脈粥樣硬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患者發病初期血小板被激活后釋放出大量的血栓素,形成的固體附著在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上形成了血栓。一般情況下,治療的關鍵在于抗血小板以及調節血脂水平[1]。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中醫學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具有悠久的治療腦卒中歷史,認為腦卒中屬于中風范疇,其病位在于腦部,病機為標實本虛,元氣不足,導致痰濁淤血,治療關鍵在于活血益氣,化痰通絡。補陽還五湯主治中風之氣虛血瘀證,現報告如下。
我院120例錯過溶栓時間窗患者進行研究,時間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排除精神障礙及嚴重肝腎疾病。隨機分為參考組與實驗組各60例。參考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66~77歲,平均(71.0±3.8)歲。實驗組男30例,女30例;年齡65~78歲,平均(75.3±4.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P>0.05)。
參考組住院期間給與中藥湯劑《補陽還五湯》加減常規治療:處方:黃芪 60g,赤芍 15g,川芎 15g,當歸 15g,地龍 12g,桃仁 12g,紅花 10g,伸筋草 12g,全蝎 10g,土鱉蟲12g,蜈蚣3條,(大便秘結者加酒大黃10g)。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三次,一次200mL服下。
實驗組在參考組治療基礎上聯合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丁苯酞軟膠囊,第一階段(住院期間)口服中藥湯劑《補陽還五湯》并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100mL/次,每日2次,連續14天后口服丁苯酞軟膠囊2粒/次×3次/天至90天。
顯效:恢復正常的意識,肌力4-5級,生活可自理,無局灶性神經功能障礙;有效:意識部分恢復,肌力改善1級,有輕微神經功能障礙;無效:意識和肌力未改善,重度局灶性神經功能障礙。
利用神經治療評分(NIHSS)評價神經功能,得分越高則神經功能損傷越嚴重,治療前評分,7天時評分,14天時評分,3個月評分。評分標準如下。

表1 NIHSS評分(總分)
生活能力Barthel量表;總分>60分:輕度依賴,40~60分:中度依賴,≤40分:重度依賴。
SPSS 19.0對數據分析,計量數據t檢驗,計數資料χ2檢驗,P<0.05差異有意義。
實驗組顯效48例,有效8例,總有效率93.3%;參考組顯效36例,有效12例,總有效率80.0%,實驗組的療效顯著優于參考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后療效對比(n)
治療后,實驗組的神經功能優于參考組,P<0.05。

表3 比較NIHSS神經治療評分
治療后,實驗組的生活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參考組 (P<0.05),見表 3。
表4 對比Barthel評分( )

表4 對比Barthel評分( )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參考組(n=60) 45.37±7.92 50.01±5.14實驗組(n=60) 43.59±8.69 58.14±5.02 T 0.68 12.34 P<0.05 >0.05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疾病,腦梗死的基礎是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腦血管中出現了血栓,從而具有產生腦梗塞的危險。腦梗死患者的膽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的水平明顯升高。由于脂質的存在方式為蛋白質不能溶于水,所以導致出現了血栓,可以誘發腦梗死、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腦、心血管疾病。腦梗死病情緊急,對患者生命安全威脅極大。腦梗死的治療就是要讓血管盡快再通,從而恢復正常的腦部循環,進一步阻止神經功能損傷,降低患者的致死和致殘率[2]。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腦部供血不足,腦組織缺氧、缺血導致腦組織軟化、壞死,通常患者合并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心臟部位血栓,腦部發生血管病變很容易損傷額顳部系統,同時對患者的記憶力、語言功能等高級認知功能造成影響,另外導致神經功能受到嚴重損傷,所以必須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案,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3]。
序貫治療是一種臨床治療的方式,指的是用藥時首先通過靜脈用藥的方式進行治療,患者的病情穩定后再采取口服用藥的方式。序貫治療方式能夠加快臨床康復的速度,同時能夠降低長時間靜脈注射對人體造成的負面影響,因此在臨床的應用較為廣泛。丁苯酞是有助于增強腦組織血流量的臨床藥物,通常在臨床治療中采用序貫治療的方式進行應用,特別是在腦梗塞患者中的應用較為廣泛[4]。本次研究中,實驗組的神經功能評分高于參考組,這說明對腦梗死患者進行丁苯酞序貫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以及認知功能。因為急性腦梗塞患者在發病后的48小時內,存在腦組織的缺血半暗帶。在半暗帶中的腦細胞是可逆的,能夠通過延長細胞的存活時間來有效改善腦組織的血液供應,盡最大可能改善臨床癥狀。丁苯酞是一種人工合成消旋體。能夠通過雙重作用機制來延長半暗帶的細胞存活時間。丁苯酞治療機制是阻斷腦梗死引起的腦部損傷的病理環節,有助于增強腦組織的供血,改善腦部血流量,有助于恢復半暗帶的細胞血流供應,從而有效發揮改善腦部缺血癥狀的作用,另外丁苯酞還能夠保護內皮細胞的完整性,緩解腦血管的痙攣,有助于組織細胞以及血液之間充分物質交換,縮小腦梗死病灶的面積,同時能夠有助于延緩腦部水腫癥狀,改善能量代謝。梗死病灶的改善會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患者正常的言語以及記憶等認知功能。丁苯酞還會保護線粒體結構及其功能,改善腦部的能量代謝,除此之外,丁苯酞還能夠降低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提高腦血管內皮中的一氧化氮含量,抑制自由基和抗氧化,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
實驗組使用中藥補陽還五湯,中醫認為腦梗死屬于血痹脈痹的范疇,其原因是素體陰虛導致五臟柔弱,病機是血脈瘀阻,氣血不調,因此需要調理氣血、活血化瘀。補陽還五湯是我國古代名方,最早見于《醫林改錯》著作中,是經典的益氣活血的處方,主要適用于氣虛血瘀癥[5]。補陽還五湯中藥中成分包括黃芪、當歸、紅花、牛膝、赤芍、桃仁等。黃芪能夠益氣,當歸通經疏絡。現代藥理學證實,補陽還五湯能夠抵抗腦組織缺血再灌注損傷,降低內皮素的水平,提高一氧化氮的水平,恢復血管內皮功能,黃芪能夠降低全血漿粘度,保護紅細胞變形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時能夠消除氧自由基,地龍、桃仁、當歸能夠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川芎能夠緩解腦血管平滑肌痙攣,增加組織學流量;桃仁、紅花具有抗凝作用,增加腦組織灌流量。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NIHSS評分及顯著小于參考組,臨床療效顯著高于參考組(P<0.05)。這說明中藥補陽還五湯的療效確切,能夠改善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腦梗死應用中藥補陽還五湯治療能夠有效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NINSS評分,適于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