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沙,李希翎,姚天紅,黃芳延,吳廣強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婦產醫院/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江蘇 南京)
新冠疫情是新中國建立以來影響范圍最大與影響人口最多的疫情,目前國務院已將其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但是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防控措施進行管理[1]。居家隔離是疫情防控的主要措施,我國也要求在疫情流行期間,兒童不到人員密集和空間密閉的場所,盡量避免外出。兒童長期居家可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不能建立起“免疫記憶”,也就不能達到預防感染的效果[2]。因此,為了解南京市城區兒童疫情防控期間居家游戲運動的現狀,現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南京市城區部分兒童1743人為研究對象,其中 托 班 159例(9.12%),小 班 580例(33.28%),中 班 519例(29.78%),大班 485例(27.83%)。男 912人(52.32%),女831人(47.68%)。調查期間在本地區居住,無外出情況;兒童與家庭成員都無任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癥狀;納入標準:兒童與家庭成員無確診或疑似患者接觸史;兒童家長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嚴重軀體及精神疾患者;無運動與智力障礙;不配合研究者;調查資料缺乏者。
根據2019新型冠狀病毒病流行期間兒童分級防控建議、抗擊疫情特殊時期居家幼兒運動指南[3-4]制定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兒童居家問卷,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方法,發放問卷前,需向被調查者說明情況,包括調查目的、調查內容,并告知其填寫方法,由家長填寫問卷。涉及內容:(1)一般資料。性別、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子女數、主要教養任務人等,均為選擇題。(2)疫情期間主要活動內容。如手工、拼圖、搭積木、拼裝玩具;看/聽/讀故事;畫畫;看電子屏幕;拍球;跳舞等;父母是否陪伴兒童做益智類運動,如親子游戲、室內活動等。匯總分析疫情期間部分兒童居家游戲運動情況,形成最終問卷。
利用自制調查問卷采集信息,通過EXCEL錄入數據。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n,%) 或頻數表示,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南京市城區部分兒童一般資料(n=1743)
2.2.1 兒童游戲活動
本次調查發現,排在前四位的游戲種類分別是手工、拼圖、搭積木、拼裝玩具,有1451人,占83.25%;看/聽/讀故事1396人,占80.09%;畫畫1180人,占67.7%;看電子屏幕1045人,占59.95%。經比較分析發現,與疫情前相比,兒童每天游戲活動頻率、游戲活動累計時間均有所增加(P<0.05);據統計,游戲時間增加的有807人,減少307人,一樣的有629人;其中,增加的兒童中有370人游戲時間在1-2h,占45.85%,2h以上 246人(30.48%),1h以內 191人(2.67%);游戲時間減少的307人中,0.5-1h有162人(52.77%),1-2h有78人(25.41%),2h以上31人(10.1%)。
2.2.2 家長運動
據問卷調查統計,排在前四位的包括:親子游戲1286人(73.78%),干家務 1120人(64.26%),看電子屏幕 994人(57.03%),室內活動955人(54.79%)。與疫情前相比 ,家長每天陪伴孩子做游戲的時間明顯增加(P<0.05)。據統計,家長陪伴兒童游戲時間增加的有1195人,減少的有75人,一樣的有473人。其中,在1195人中,1h以上810人(67.78%),0.5-1h 330人(27.62%),0.5h以內 55人(4.6%);陪伴時間減少的75人中,1h以上23人(30.67%),0.5-1h 33人(44%),0.5h以內19人(25.33%)。
2.2.3 兒童靜止活動
分析調查的1743例兒童中,連續超過1小時靜止活動(看電子屏幕、坐、斜倚、躺著、看書、繪畫)次數,未超過的 為 584人(33.51%),1次 的 為 754人(43.26%),2次 及以上的為405人(23.24%)。與疫情前相比,增加803人,減少42人,不變898人;每天增加的803人中,靜止活動次數 1次 416人(51.81%),2次 298人(37.11%),3次 及 以上89人(11.08%);減少的42人中,靜止活動次數1次32人(76.19%),2次 8人(19.05%),3次及以上2人(4.76%)。
2.2.4 兒童接觸的電子產品
兒童接觸到的電子產品主要包括電視機1426人(81.81%),手機 1234人(70.8%),Ipad(平板電腦 )1159人(66.49%)等,主要用于看視頻、學習、連線視頻通話,玩游戲等方面。與疫情前相比,兒童玩電子產品的頻率、時間均有所增加(P>0.05),疫情前玩電子產品的時間主要集中在20-30min,疫情后集中在30min以上。
在當前新冠疫情的特殊時期,很多家庭成員需要居家隔離。兒童作為家庭中需要特別呵護的群體,更加需要做好居家兒童保健,倡導疫情防控時期兒童健康生活方式,用實際行動抗擊疫情,增強自身抵抗力。調查發現,南京市城區部分兒童中,活動種類為手工、拼圖、搭積木、拼裝玩具的人占83.25%,說明游戲是幼兒園兒童普遍存在的一種日常行為,與國內報道一致。兒童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適量的運動能增強體質,促進骨骼的生長,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本文經調查發現,與疫情前相比,兒童每天游戲活動頻率、游戲活動累計時間均有所增加(P<0.05),家長每天陪伴兒童做游戲的時間明顯增加(P<0.05);與疫情前相比,居家靜止活動次數明顯增多,活動時間也延長;父母陪伴兒童的時間也相應增加。對于低齡兒童,家長應以親子游戲為主,將鍛煉和娛樂相結合,使兒童身心均能得到發展;同時家長應合理安排兒童運動時間,尤其應控制接觸電子產品,保護視力,避免兒童產生依賴心理[5]。
經本次調查,對抗擊新冠肺炎期間南京市城區部分兒童在家庭環境中的游戲運動現狀有了一定的了解,為制定相應的活動方案提供了一定的科學參考依據,并針對居家隔離提出了養育和照護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