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玲,張麗
(湖北省大悟縣人民醫院,湖北 大悟)
重癥監護室在醫院中屬于性質特殊的強化護理單位,在該科室中不僅需要先進的儀器以觀察與支持患者的病情,而且需要大量有經驗且綜合素質高的護理人員加入其中,以便于能夠起到逆轉患者生理功能衰竭、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目的[1]。對于危重患者而言本身抵抗力弱、易感性強,加之各種有創檢查、監測較多,對本就脆弱的機體更增加了破壞性,使得其自然防御屏障被損害,另外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劑等藥物的使用,也使得醫院感染情況明顯增加。相關研究[2]指出,給予重癥監護室患者細節護理管理措施,可以顯著提高護理各項操作的達標度以及標準化,進而對降低感染率、提高護理質量有著明顯地幫助。本文就細節護理管理模式應用于重癥監護室的效果研究如下。
選取收住我院監護室的88例病情危重患者,收治的時間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隨機將其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各44例。常規組中男24例,女20例;年齡54~75歲,平均(66.68±2.50)歲。干預組中男25例,女19例,年齡53~76歲,平均(66.41±2.19)歲。兩組的基本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
常規組接受常規的護理干預措施,即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病情變化,并根據醫囑對患者進行用藥護理等,給予患者基礎護理、飲食干預,并給予病室嚴格消毒隔離等措施。干預組在此基礎上接受護理細節管理措施,具體操作如下:
(1)護理小組成立,小組成員均由經驗豐富的主管護師組成,由護士長擔任小組的組長,并由護理部負責監督、評估重癥監護室的護理工作。
(2)健全的護理管理制度,小組成員搜集文獻資料等,結合我院以往的管理制度,進行對比分析,并結合現代化的護理理念等,重新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科室應當細化分重癥病房的感染高危因素,并對其進行集中以及個性化的護理;護理人員嚴格按照護理制度完整工作,保證監護室的干凈、整潔、消毒到位;建立清晰的消毒、隔離等制度,細致到對科室內的一次性用品也要進行管理,要求護理人員熟記規章制度的核心內容,以便于從源頭上能夠確保細節管理可以落到實處。
(3)護理人員觀念的培訓,護士長對小組成員進行嚴格培訓,改變其服務觀念,且增加其感染危險意識的培訓,并培養其預見性護理干預思維,強化護理技能、觀察患者病情、處理緊急事件的技能;對于已經發生感染的患者,需要建立消毒隔離登記本,將護理患者的措施、污染物處理、床單位消毒執行等,進行詳細的記錄,且護士長定期抽查。
(4)細節管理措施,給予患者口腔護理、監護管道護理、尿管護理、胃管、引流管護理等(強化基礎護理服務),并給予患者體位護理、呼吸道干預;規范化使用抗生素、操作時嚴格無菌操作要求,定時對病室進行細菌培養,對患者進行相關檢查,并根據培養的結果采取必要的措施。
(5)強化醫院的感染監督管理措施,護理部不定時的對監護室患者的化驗結果以及病室的細菌培養等進行抽查,對不合理的抽查結果進行分析,并制定出詳細的獎懲制度,以起到對護理工作激勵的作用。
(6)強化侵入性操作的無菌管理措施,在對患者實施導尿、吸痰、深靜脈置管等侵入性操作時,護理人員應該強化無菌意識,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程度實施操作,在操作前、后嚴格實施洗手、消毒制度;另外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縮短留置導管、尿管等的時間,減少逆行感染等情況的發生。
(1)統計并評估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干預后的感染癥狀評分,包括導管、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統感染,每項10分,分數高則感染控制差[3]。
(2)統計并分析兩組干預后的護理管理質量情況,護理質量量表中含有護理管理、護理文件質量、護理態度、感染制度、護理管理的流程等,共計100分,分數高則護理質量評分高[4]。
用SPSS 22.0分析數據,兩組的計數、計量資料n(n%)、()、行 χ2、t檢驗。P<0.05 有差異。
干預后,較之常規組,干預組的導管、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統的感染評分明顯低(P<0.05)。表1。
表1 對比兩組的感染癥狀評分(n=44, ,分)

表1 對比兩組的感染癥狀評分(n=44, ,分)
組別 導管感染 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 泌尿系統的感染常規組 5.89±1.26 6.01±1.32 5.95±1.01 5.88±0.98干預組 3.25±0.88 3.52±0.76 4.01±0.86 3.99±0.79 t 11.394 10.844 9.701 9.960 P 0.001 0.001 0.002 0.002
干預后,與常規組相比,干預組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P<0.05)。表 2。
表2 對比兩組干預前、后的護理質量評分(n=44, ,分)

表2 對比兩組干預前、后的護理質量評分(n=44, ,分)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常規組 71.11±2.26 80.01±2.32干預組 71.44±2.23 90.25±3.26 t 0.689 16.976 P 0.246 0.001
細節管理強調的每個崗位的每位職員做好分內的工作,且不找任何借口,想盡辦法去達成一定的目的。而細節源于制度,因此管理的基礎是制度,根據一定的流程,指導護理人員的工作,使其能夠方面、有效的工作,減少或者是避免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5]。另外細節也取決于護理人員的用心程度,多用心去觀察,使用預見性的思維以及眼光去觀察、護理患者,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同時也可以提高護理質量。而護理管理則是對護理行為的一種有效的干預措施,能夠直接影響護理質量、患者的安全。
本文將護理細節管理應用于危重患者中,目的是減少患者的醫院感染的發生率,在減輕其痛苦的同時,提高護理質量。監護室的患者多為大手術、嚴重創傷、危重疾病等,本身機體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感染后的死亡率高,加之抗生素、管道干預、侵入操作等,患者感染的發生率也明顯提高,故而實施有效干預措施十分必要。本研究中組建了護理小組,且選擇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參與,分析護理管理舊制度的不足,且根據文獻資料、現代護理需求制定新型的護理計劃,之后強化細節護理管理,強化基礎護理措施,最重要的是培養護理人員細節管理、感染管理、預見性護理的新型思維方式,從源頭出發重視醫院感染的發生,并想盡辦法降低患者的感染率。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較之常規組,干預組的導管、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統的感染評分明顯低(P<0.05),提示護理細節管理的應用起到了較好的效果,患者的感染情況明顯降低,在此護理過程中護士長對護理人員思維觀念、護理技能的培訓,與護理部的監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另外嚴格制定無菌操作原則、消毒隔離原則,并對高危感染因素患者進行集中以及個性化的護理,也有著較好的作用,明顯提高了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在監護室中實施護理細節管理措施,明顯改善了護理人員的思維觀念,從而降低了感染率的發生,提高了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