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蘭,黃翠青,蘭衛華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急診科,廣西 南寧)
危急值是指某種檢查、檢驗結果與正常參考范圍偏離較大,當這種檢查、檢驗結果出現時,表明患者已處于生面危險邊緣的危急狀態[1]。此時,如果醫技、臨床檢驗科室能及時將檢查、檢驗結果通知當班臨床醫師,使臨床醫師能在第一時間內及時得到檢查、檢驗結果信息,并根據檢查檢驗結果及時對患者病情做出正確判斷,迅速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或治療,可能挽救患者生命[2],將醫療風險降至最低或杜絕醫療風險,否則有可能出現嚴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使患者失去最佳搶救時機。急診科是接收危急值較多的臨床科室,急診患者發病突然,病種多,病情復雜多變,危急值處理的及時性與患者的生命安全密切相關。危急值報告與處理涉及臨床輔助科室、護理、醫療,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每個關鍵環節的管理制度不統一,缺乏同一化、標準化、流程化管理。本院于2018年12月起實施無縫隙對接方式管理急診“危急值”報告制度,以科學的管理為依據,通過創新機制、優化職能和業務流程重組等手段,形成針對急診患者危急值具有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功能持續改進的無縫隙對接管理模式,在完善急診科的危急值管理制度、降低醫療風險,及時挽救患者生命、為患者贏得最佳搶救時機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完善了輔助科室、醫護人員的雙向、及時交接與處理,現總結如下。
收集我院急診科2018年11月與2018年12月危急值項目共547例,其中血清鉀濃度45例,肌酸激酶同工酶71例,白細胞數88例,超敏肌鈣蛋白138例,凝血四項42例,細胞數103例,血肌酐24例,血清淀粉酶36例。具體項目及例數如表1

表1 2018年11月與2018年12月急診科危急值項目及例數
采用魚骨分析我院急診科在未執行無縫隙對接模式管理前危急值通報與處理中存在的問題,臨床危急值管理不良的主要關鍵環節涉及輔助科室、醫生、護士、患者。主要原因包括危急值不全面、質量監控不到位、危急值管理制度不統一、未能有效聯系患者、輔助部位報告漏項等因素。具體見圖1。

圖1 急診危急值處理與報告不良
1.2.2 無縫隙對接模式的應用
1.2.2.1 無縫隙護理管理理念
無縫隙護理管理以先進的管理理論為指導,以科學的管理方法為依據,通過機制創新、智能優化、業務流程重組等手段,形成具有執行、決策、監督、咨詢、反饋等功能持續改進的管理模式[3]。
1.2.2.2 報告流程無縫隙
輔助科室當班人員發現并確認為危急值后,立即電話通知急診分診護士,報告內容包括:患者首診科室及醫師、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危急值項目及結果。分診護士接到危急值信息的報告電話時應復述報告內容,雙方確認無誤后,輔助報告人及急診專崗護士簽名確認,記錄報告時間具體到分鐘。及時、規范、準確、完整填寫門急診危急值報告登記本,字跡清晰無涂改。
1.2.2.3 專崗記錄與通報
設置急診分診護士為專崗護士負責接收急診所有患者的危急值,專崗護士接獲危急值信息后,按要求規范記錄在門急診危急值報告登記本上并立即通知首診醫師,如首診醫師已下班,立即通知當班醫師,當班醫師接收危急值信息時簽名確認,同時將針對危急值結果所采取的處置情況記錄在危急值登記本上,記錄接收危急值的時間,記錄時間要求具體到分鐘,做到醫護溝通無縫隙。
此外,創新黨建工作模式也十分必要。可通過“黨員幫扶制度”、“黨員先鋒示范崗”、“黨團共建“”等方式豐富工作形式。“黨員幫扶制度”可以是高年級學生黨員幫扶低年級同學,也可以是成績好的學生黨員幫扶成績后進的同學,還可以是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幫扶等等。“黨員幫扶”從實踐中教育學生“為人民服務”。“黨員先鋒示范崗”可以從理工科學生專業出發,利用自己專業所學,從社會公益角度為解決校園及周邊的社會需求貢獻力量。“黨團共建”則是利用團學豐富多彩的活動資源,因勢利導打造品牌活動,使活動更有意義,也使組織更有向心力。
1.2.2.4 護患雙方溝通無縫隙
針對有時未能有效聯系患者的情況,統一要求患者或家屬在辦理就診卡時留兩個有效聯系號碼,專崗護士將危急值信息報告當班醫師后,立即口頭或電話通知患者或家屬其檢查結果已出,協助其打印檢查結果并指引及時復診,專崗護士要及時追蹤處理措施落實情況,使護患雙方溝通無縫隙。
1.2.2.5 質控督查無縫隙
編制危急值處理手冊及標準操作流程手冊,相關人員人手一冊,科室定期組織醫護人員學習培訓,及時更新和鞏固相關人員對危急值管理方面的知識,積極聽取急診專崗人員、醫師、輔助科室人員的意見和建議,針對發現的問題,與相關科室人員總結分析并追責到具體責任人,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時落實,使急診科危急值管理工作流程化、標準化、同一化。
1.2.3 效果評價
將實施無縫隙對接管理前2018年11月年的“危急值”資料與實施無縫隙對接管理后2018年12月的“危急值”資料進行整合性分析和比較。對急診患者危急值實行無縫隙對接管理前后的登記及時率,登記正確率,醫護患及時溝通率,危急值規范處理率進行比較。
1.2.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無縫隙對接前后急診危急值的4個主要關鍵環節進行比較后發現,危急值記錄及時,危急值記錄準確,醫護患及時溝通,危急值處理規范等4個關鍵環節執行率均較無縫隙對接前提高,P<0.0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無縫隙對接執行前后危急值執行情況對比見表2。

表2 實施前后記錄及時、記錄準確、醫護患及時溝通、規范處理例數比較
責任管理是現代管理的趨勢,有利于提高醫護人員的責任意識和積極性[4]。一人可負責幾件事情,但一件事情必須一個人負責,一件事情如果多人負責,那最終的結果就是無人負責,就會相互推諉,降低執行率和執行效果。我科建立專崗護士無縫隙對接管理危急值后,立即通知醫師,并負責聯系患者及參與處理,有效縮短了應急反應時間,保證制度、流程的順利實施。
通過無縫隙對接在急診危急值通報與處理的應用,我科危急值的記錄及時率和準確率較前提升,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強化了危急值的質量監管。
在危急值處理中,護士通報是關鍵環節,作為危急值的第一接收者,必須在第一時間準確無誤地接收危急值,然后準確無誤地報告給醫師。護理人員應做好與輔助科室及臨床醫師的無縫隙對接,使醫患能有效的溝通,以確保患者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及搶救。
危急值涉及患者的病情變化,需要在盡可能快的時間內進行處理,以減少隨時可能惡化的病情帶來的嚴重后果。無縫隙對接暢通了信息渠道、規范了危急值的及時處理,有效地防范了可能出現的醫療風險,提升了護理質量與及時救治率。
綜上,無縫隙對接的管理模式是以科學的管理為依據,通過創新機制、優化職能和業務流程重組等手段,形成針對急診患者危急值具有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功能,在完善急診科的危急值管理制度、降低醫療風險,及時挽救患者生命、為患者贏得最佳搶救時機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完善了危急值在輔助科室、醫護人員的雙向、及時交接,確保了患者的危急值得到及時傳遞,避免因漏報、延報而使患者失去最佳搶救時機,提高了搶救成功率,降低了醫療風險,促進了我科醫療護理質量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