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葉海丹,陳蒙蒙,于瑞,邱麗華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器官移植科,廣東 廣州)
終末期肝病采取肝臟移植術治療是有效的手段,肝臟異體移植實施難度高,術后易引發各種并發癥,且患者術后可出現十分明顯的機體應激反應,也是患者死亡率增高或生存周期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1]。此次通過探討護理及心理分析對肝臟移植術后患者并發癥以及精神狀態的影響進行分析。因此,通過選取本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間收治的肝臟移植術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間收治的肝臟移植術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兩組,各組46例,均符合納入標準,且已獲取患者本人及其家屬的認可與簽字。其中觀察組有男26例,女20例,年齡在40歲-62歲,平均(48.52±3.25)歲 ,體重在 45kg-73kg,平均體重在(50.12±3.51)kg,身高在 152cm-184cm,平均身高在(165.11±2.58)cm;對照組有男 22例,女 24例,年齡在38歲-65歲,平均(50.12±3.23)歲,體重在43kg-75kg,平均體重在(52.22±1.52)kg,身高在 155cm-187cm,平均身高在(168.31±2.27)cm。將兩組患者基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護理措施,主要是護理人員應在術后為患者測量生命體征,提供舒適的病區環境,加強患者機體營養等。觀察組患者在實施傳統護理措施的基礎上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和心理分析,盡可能滿足在患者合理的基本需求,預防并發癥的發生[2]。護理內容具體如下:(1)術前護理:通?;颊邥谛g前產生緊張、抑郁以及焦慮等諸多負面情緒,擔心失去生命或治療效果不佳。因此,遵醫行為降低,出現拒絕配合治療的情況。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幫助患者解除內心疑惑,消除緊張及其他負面情緒,還可通過將以往治療成功的案例向患者講述,增強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2)術后護理:患者術后機體較為虛弱,會出現疼痛、睡眠質量差等情況。護理人員在了解患者狀況后,應根據患者情況制定,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并鼓勵患者積極配合康復治療,積極宣傳術后有利于恢復的內容,必要時開展健康教育講座,提高患者對相關疾病知識的了解,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與此同時,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協助患者按時服藥,加強營養,必要時可根據患者情況制定一套合理膳食計劃表,忌煙、酒,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3]。
詳細記錄并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對兩組患者精神狀況進行評分,50分以下為正常,評分越高則代表患者精神狀態越差,相反,評分越低則代表患者精神狀況越好[4]。
觀察兩組患者焦慮及抑郁評分情況并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及抑郁評分,組間比較相差不大(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抑郁評分也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及抑郁評分情況 ( )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及抑郁評分情況 ( )
組別 例數 焦慮(分) 抑郁(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46 63.6±10.3 47.8±5.3 62.8±11.2 46.7±4.2觀察組 46 64.0±10.1 55.1±10.7 62.6±11.7 52.3±10.5 t 1.042 5.178 0.988 4.943 P>0.05 <0.05 >0.05 <0.05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統計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血管并發癥與膽道并發癥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n(%)]
很多經過患者行肝臟移植術后,無論是心理還是身體上都會受到嚴重打擊,身體承受疼痛的同時,內心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多數患者會因接受親朋或好友的器官捐獻而產生極大的壓力。因此,必須極度重視患者術后精神狀況,給予有效的心理分析,然后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緩解患者心理壓力[5,6]。
根據有關報道顯示,人的心理狀態以及精神狀態會直接影響免疫功能,有效的給予患者關懷可提高患者預后恢復能力[7]。在術前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狀態進行準確的評估,然后根據評估的內容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措施,對其進行鼓勵和安慰,促使患者在疾病當前仍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對相關治療措施進行配合,確保順利施展手術,增加療效。而術中及術后出現并發癥的情況與患者心理出現焦慮、抑郁以及其他諸多負面情緒的出現有莫大的關聯[8]。所以,應對患者精神狀況進行評定,然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解答患者疑惑,消除患者負面情緒,從而提高治療效果。本文通過探討護理及心理分析對肝臟移植術后患者并發癥以及精神狀態的影響進行分析,結果如下: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精神狀態組間差異不大(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及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明顯(P<0.05)。說明經心理分析及心理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精神狀態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分析原因:心理護理與護理可以有效的解決患者術前及術后所面臨的各種護理問題,是建立在傳統護理之上的一種有效護理措施,通過對給予肝臟移植術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幫助患者與醫護人員建立友好的護患關系;積極開展有效的溝通與交流,獲取患者的信任,不僅可以減輕患者心理壓力,還能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促進患者盡早恢復健康。肝臟移植術患者采取心理分析及護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狀態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從根本上解決患者面臨的窘境,幫助患者從生理及心理上減輕負擔[9,10]。
綜上所述,肝臟移植術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及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心理壓力,調整患者精神狀況,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促進患者快速康復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值得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