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晶晶
(佛山市南海區羅村醫院放射科,廣東 佛山)
急診醫學中心是醫院中重癥病人最集中、病種最多、搶救和管理任務最重的科室,心臟驟停是一種臨床危急病癥,是因為心臟射血功能的終止導致的。主要臨床表現主要有①意識喪失,伴局部或全身性抽搐;②大動脈搏動消失;③呼吸斷續成嘆息樣或者呼吸停止;④皮膚蒼白、瞳孔散大、二便失禁。目前,心臟復蘇是搶救心臟呼吸驟?;颊叩闹饕R床手段,心跳呼吸驟停是心臟驟停的一種,它最緊急的臨床病癥,此病癥并發癥發生情況較多,醫院應該采用合適的治療儀器,并配合規范化的護理方式,從何提高搶救率。因此選擇使用哪種護理方式就顯得格外重要[1]。針對性護理是針對不同患者,更加詳細的對待患者的病情,更加認真的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用針對性護理心臟驟停的患者對降低患者并發癥產生概率、提高患者及家屬滿意度、減少患者待在ICU病房的時間都起到了很大的影響,也更有利于患者身體康復。本文就針對性護理對急診心跳呼吸驟?;颊叩挠绊戇M行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選取我院2016年9月到2019年1月進入急診科的60名心臟呼吸驟?;颊撸S機分為兩組。依照護理方法的差異,將兩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采用針對性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病因主要有:一氧化碳中毒、急性心梗死、急性心衰、溺水缺氧。
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最小年齡為18歲,最大年齡為65歲,平均年齡在(36.5±2.5)歲。一氧化碳中毒10例,溺水4例,急性心梗死7例,急性心衰9例。
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最小年齡為16歲,最大年齡為68歲,平均年齡在(37.4±2.6)歲。其中,一氧化碳中毒12例,溺水3例,急性心梗死9例,急性心衰6例。
兩組在性別、年齡上等一般資料的對比上,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1 對兩組均采取急救措施
(1)病情危急情況評估,根據患者的運動反映情況,將患者分為DRABC進行評估。D為危險程度,R指患者不同反應,A為呼吸順暢,B為呼吸情況,C為循環支持。醫護人員需要盡快對患者進行分類,以便接下來工作的開展。
(2)對患者進行急救處理,使患者平躺,露出胸部,由搶救者對患者進行急救。
①心肺復蘇。將病人平臥在平坦的地方,急救者一般站或跪在病人的右側,左手放在病人的前額上用力向后壓,右手指放在下頜沿,將頭部向上向前抬起。注意,讓病人仰頭,使病人的口腔、咽喉軸呈直線,防止舌頭阻塞氣道口,保持氣道通暢;進行口對口呼吸法;搶救者在病人的右側,左手掌根部置于病人胸前胸骨下段,右手掌壓在左手背上,兩手的手指翹起不接觸病人的胸壁,伸直雙臂,肘關節不彎曲,用雙肩向下壓而形成壓力,將胸骨下壓4厘米至5厘米(小兒為1厘米至2厘米),注意,按壓部位不宜過低,以免損傷肝、胃等內臟。壓力要適宜,過輕不足于推動血液循環;過重會使胸骨骨折,帶來氣胸血胸[2]。
②呼吸道干預 醫護人員注意定時查看并清理患者口腔,此時患者處于無意識狀態,可能出現痰阻塞氣管,過著進入肺部引起發炎[3]。
③迅速建立靜脈通道 主要選擇頸部或者肘窩處的靜脈血管建立通路。
(3)醫護人員做好監護工作 按時觀察患者的心電圖是否有變化,并準備好各項除顫工作,醫護人員要密切注意患者各項指標的變化,注意水電解質平衡[4]。
急救越早越好,為患者建立和維護有效的呼吸和循環,保證腦組織的氧和血液灌溉,要盡早的進行CPR,切勿因為其他原因耽誤搶救恢復時間,越早進行搶救,成功率越高。
1.2.2 護理方式
(1)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醫護人員做好患者生命體征的記錄,按時查看注意患者的身體情況,心電圖變化,維持電解質平衡等進行一些常規操作。
(2)觀察組采用針對性護理 ①組織培訓 醫院可對相關人員加強心跳呼吸驟停方面相關知識的培訓,例如:一些體征的正常數值、急救措施等,按時對相關人員進行考核。②成立考察小組 以護士長為組長,按時對相關人員所負責的患者進行查看,考評相關人員是否認真負責,防止因為醫護人員不稱職導致對患者生命造成危險。③密切觀察 醫護人員要更加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加強巡視,醫護人員利用自己所學知識,查看患者的體征數據是否處于正常,以便于及時高效與醫生進行溝通。④心理干預 因為患者嚴重的病情,可能會對患者及家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危害,導致患者治療不積極對待,心理產生放棄,此時醫護人員可以進行適當安慰,進行鼓勵,使患者增強信心,更加積極地配合醫生進行治療。⑤查看患者呼吸道 按時查看患者的呼吸管是否被痰等東西堵塞,導致患者無法正常呼吸,也防止痰液進入肺部引起感染,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要遵循無菌原則。
①患者居住于ICU病房的時間;②患者發生并發癥的幾率;③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④計算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數據采用SPSS 19.0進行處理與分析。用t檢驗,當P<0.05時,即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從患者及家屬的滿意程度以及患者住ICU的時間兩方面來看,觀察組患者的情況均好于對照組,P<0.05,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各項指標對比
由表格可以看出,患者及家屬明顯對針對性護理更加滿意,并且患者在ICU居住時間減少,對患者的家庭負擔情況也有很大的幫助。

表2 對比兩組在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和搶救成功率方面的情況
由以上結果可以看出,針對性護理無論對患者的治療情況、治療花費還是對提高醫務工作者的工作效率都有很大的幫助。
心跳呼吸驟停是指血流不能自然地流出和流入心臟。臨床上造成心跳呼吸驟停原因很多,如嚴重創傷、各種休克、酸堿失衡、電解質紊亂、植物神經反射異常、溺水窒息、中風、藥物過量、心臟病發、失血、電擊、一氧化碳中毒、手術麻醉意外等。心跳呼吸驟停通常是一種突然性病癥,,屬于危急病癥,在發病數十分鐘內就可能使患者腦供氧不足導致死亡,死亡率極高。[5]隨著臨床醫護人員的醫療技術以及器械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心跳呼吸驟患者進行心肺復蘇的急救措施導致的搶救率也在隨之增加,除了對患者進行急救治療,相關的護理方法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醫生在對心跳呼吸驟?;颊哌M行搶救時,需要醫護人員提供許多干預措施,而心跳呼吸驟停屬于危急病癥,普通的常規護理已經無法滿足危急病癥所要求的極高的條件。一旦護理過程中,有注意不到細節或者產生差錯,都可能對患者的生命造成極大的危害,影響救治的整體效果,因此護理過程中一定要符合嚴謹規范、科學有效的原則,確保急救工作快速、有效的進行。[6]有研究指出,在急救過程中,相關的醫護人員不僅要有專業的技術手段,而且要具備過強的心理素質。
綜上所述,在對心跳呼吸驟停的患者進行搶救救治時,要珍惜時間,盡早治療,同時可以采取針對性護理的干預,對提高搶救率、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產生、提高患者滿意度均有顯著效果。醫院應該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使針對性護理更早的應用于救治過程,非常值得推廣。